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瞭解細菌性疾病的治療個案!

瞭解細菌性疾病的治療個案!

來源:爵士範    閲讀: 4.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細菌性疾病的引發無非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出現一些臨牀特徵,表現為瘙癢或是怎樣一種狀況,可是,細菌性疾病的治療是比較麻煩的,希望大家不要抱着愛理不理的樣子,不及時診治,到後面病情越來越嚴重,接下來是我為大家介紹的幾個特別的細菌性疾病的治療個案。

瞭解細菌性疾病的治療個案!

個案療法  膿皰瘡

一膿皰瘡(impetigo)

膿皰瘡俗稱“黃水瘡”,好發於兒童,傳染性強,可暴發流行。夏秋季多見,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在潮濕和高温季節患痱子、濕疹、疥瘡等時易發病。

(一)病因

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

(二)、臨牀表現

1.尋常性膿皰瘡(impetigovulgaris):皮損初期為點狀紅斑或小丘疹,迅速變為膿皰。皰壁薄,易破潰,周圍繞有明顯的紅暈。皰壁破後露出紅色糜爛面,膿液乾燥後形成灰黃色厚痂,常因搔抓使相鄰膿皰向周圍擴散或融合。易在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中流行。嚴重者高熱達39℃-40℃,可伴有淋巴結炎及淋巴管炎,甚至引起敗血症或急性腎小球腎炎。

2.大皰性膿皰瘡(impetigobullosa):主要由噬菌體Ⅱ組71型金葡菌引起。多見於兒童。好發於面部、軀幹及四肢,偶見於掌跖。皮損初為米粒大水皰或膿皰,迅速變為大皰,皰內容物先清澈後混濁。皰壁先緊張後鬆弛,膿液常沉積於皰底呈半月形,為本病的特徵,周圍無明顯紅暈。膿皰破潰,膿液乾燥後結淡黃色痂,痂殼脱落即愈,留有暫時性色素沉着。

本型也好發於新生兒,特別是體質較差者,又稱新生兒膿皰瘡。起病急驟,皮疹初為豌豆至核桃大或更大的水皰或膿皰,皰液初清亮,迅速變渾濁,皰破後形成紅色糜爛面,尼氏徵陽性。皮損發展迅速,很快波及全身。體温高達39℃以上。患兒精神萎靡、嘔吐、腹瀉。可因伴發毒血癥、敗血症、腎炎或肺炎而危及生命

3.深膿皰瘡(ecthyma):又稱臁瘡。好發於營養不良的兒童和老人,常繼發於昆蟲叮咬,多見於下肢和臀部。病變可深達真皮,中心壞死,形成黑色蠣殼樣痂殼,脱落後形成邊緣陡峭的潰瘍。自覺疼痛。病程約2周~4周或更長。

4.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徵(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系由凝固酶陽性菌噬菌體Ⅱ組71型金葡菌引起的急性表皮顆粒層壞死的嚴重型皮膚感染,好發於出生3個月以內嬰兒,偶見於成人,起病前常伴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處的化膿性感染病灶,這些病灶中的金葡菌所產生的表皮鬆解毒素或稱剝脱毒素,使表皮顆粒層廣泛壞死,形成淺表性裂隙,造成皮膚鬆弛性大皰及大片表皮剝脱。皮損常始發於口周及眼周,紅斑迅速波及軀幹及四肢。最具特徵性的表現是在大片紅斑的基礎上出現燙傷樣水皰及大片表皮鬆解,以及口角放射狀裂紋。但無口腔粘膜損害。有疼痛感及明顯觸痛,尼氏徵陽性。輕者1周~2周皮損乾燥而痊癒,重者可因併發敗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高錳酸鉀

(三)、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升高。取膿液塗片革蘭染色後鏡檢,根據細菌形態、排列和染色性質可作初步診斷。可將膿液標本或靜脈血做細菌培養後鑑定菌種及做藥敏試驗。

(四)、診斷和鑑別診斷根據典型皮損、發病季節、發病年齡、好發部位及細菌培養等不難診斷。有時需與丘疹性蕁麻疹、水痘鑑別。

(五)、治療

1.局部治療原則為殺菌、消炎、收斂、乾燥。膿皰未破者,可外搽10%硫磺爐甘石洗劑。膿皰較大時抽取皰液。膿皰已破潰結痂者用1:5000~1:10000的高錳酸鉀液、0.5%新黴素溶液清洗或濕敷。皮損面積較小者可直接用棉籤蘸取聚維酮碘溶液(povidoneiodinesolution)原液(含量5%)塗患處,一日數次。若皮損面積較大,一般將其稀釋10倍後用於局部濕敷或清洗痂皮,再外搽莫匹羅星軟膏或0.5%新黴素軟膏、利福平軟膏或紅黴素軟膏等。

治療應加強眼、口腔、外陰的護理。牀旁隔離,保持乾燥。局部採用暴露療法,可選用0.5%新黴素鋅氧油敷患處,20%紫草油外塗。對於原發感染病灶可選用0.5%新黴素軟膏。及早系統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病灶,清除或減少細菌產生的外毒素。治療原則與Ⅱ度燙傷相似,注意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繼發細菌感染,忌用糖皮質激素。

3.全身治療根據藥敏試驗選擇相應的抗生素,一般選用耐青黴素酶的半合成新型青黴素或廣譜半合成青黴素,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p#副標題#e#

二毛囊炎、癤及癰

(folliculitis、furuncle、carbuncle)

(一)定義和病因:

毛囊炎為毛囊口化膿性炎症。癤是急性化膿性毛囊及毛囊周圍的炎症。多個相鄰的毛囊及毛囊周圍炎症融合即形成癰。病原菌多為凝固酶陽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偶見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孢菌屬、類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

(二)臨牀表現

1.毛囊炎好發於頭皮、頸部、胸背部及外陰或臀部。損害為毛囊丘疹,開始為毛囊口小膿皰,中間有毛髮穿過,周圍有炎性紅暈,膿皰乾涸或破潰後形成黃痂,痂皮脱落後痊癒,不留瘢痕。

2.癤癤好發於頭面、髮際、頸項部及臀部等。初發為圓錐形毛囊性炎性丘疹,基底明顯浸潤,以後增大形成堅硬結節,伴有紅、腫、熱、痛。數日後結節中央變軟,頂部出現黃白色點狀膿栓,膿栓脱落,排出血性膿液及壞死組織,以後炎症逐漸消退癒合。重者可伴有畏寒、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癤一般為單發,若數目較多,且反覆發生,經久不愈,則稱為癤病,多見於免疫力低下者。

3.癰營養不良、糖尿病或嚴重的全身性皮膚病如剝脱性皮炎、天皰瘡和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者易患癰。好發於頸、背、臀和大腿等處。初期為紅、腫、熱、痛的斑塊,表面光滑,邊緣侷限,以後逐漸擴大,5日-7日後開始化膿,中心開始軟化壞死,表面出現多個膿栓即膿頭,膿栓脱落後留下多個帶有膿性基底的深潰瘍如蜂窩狀。多數患者有較重的全身症狀,如寒戰、發熱、全身不適、噁心、虛脱,也有因敗血症而死亡者。

(三)、實驗室檢查可取膿血直接塗片,革蘭染色後鏡檢。根據細菌形態、排列和染色性質可作初步診斷。將標本接種分離培養後鑑定菌種。疑有敗血症時應抽血做細菌培養。

(四)、診斷和鑑別診斷

1.毛囊炎的基本損害為以毛囊為中心的炎性丘疹及小膿皰。但應與其它病原體所致的毛囊炎相鑑別。最易誤診的是馬拉色菌毛囊炎。須瘡需與須癬鑑別,後者為面部鬍鬚部位皮膚和鬚毛的皮膚癬菌感染。

2.癤應與痱癤鑑別:痱癤亦稱假癤,多見於兒童,夏季發病。為豌豆至蠶豆大圓形隆起,中央無毛髮貫穿,破潰後無膿栓排出,常與紅痱伴存。

3.癰初期膿腫未成熟時沒有膿頭或僅有一個膿頭,需與蜂窩織炎相鑑別。後者為皮膚和皮下組織瀰漫性化膿性炎症。另外還需與丹毒鑑別。

莫匹羅星軟膏

(五)治療

1.一般療法注意皮膚清潔衞生,防止外傷,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於全身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應儘量減量或停用。

2.局部療法對毛囊炎和癤局部可塗莫匹羅星軟膏或聚維酮碘溶液,也可用5%新黴素軟膏,一日數次。早期癤未化膿者,可熱敷或外敷20%魚石脂軟膏,或用3%碘酊外塗。也可敷中藥六合丹或金黃膏。局部用紫外線照射或短波物理治療。對已化膿破潰者,需手術切開排膿引流。切忌擠捏和早期切開。對發生於鼻孔及上脣等“危險三角區”者,嚴禁擠壓,以免導致細菌隨血流進入海綿竇而引起顱內感染。

3.全身療法多發或嚴重的毛囊炎、癤及癰可首選青黴素,或選用頭孢類、大環內酯類或喹諾酮類抗生素,也可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療程10日-14日。必要時應靜脈給藥。

三丹毒(erysipelas)

丹毒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膚或粘膜、皮下組織內淋巴管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炎症。俗稱“流火”。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為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起病前常有皮膚或粘膜微細的破損,細菌通過這些傷口侵入皮膚引起真皮組織發炎,或通過血行感染,亦可通過污染的器械、敷料、用具等引起感染。

雖然輕微的皮膚性疾病不會引起多大的麻煩,憑着身體免疫力過幾天自己就會好去,但往往就是因為大部分人抱着這樣的想法不去治理,到最後出現其它的病發症或是病情加重。所以建議大家最好不要保持太樂觀的態度看待。需要合理的對待。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