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爆料 > 【圖】宗庸卓瑪金鐵霖的音樂路 前者永遠忘不掉路上的三個場景

【圖】宗庸卓瑪金鐵霖的音樂路 前者永遠忘不掉路上的三個場景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圖】宗庸卓瑪金鐵霖的音樂路 前者永遠忘不掉路上的三個場景

關於歌唱,宗庸卓瑪說,是梅里雪山的風教會我歌唱,歌唱者眼裏要有畫面,心中要有深情談起自己的音樂之路,剛從西藏回來的宗庸卓瑪若有所思地說,她永遠忘不掉這條路上的三個場景。第一個場景:奶奶的送別。那一年她才11歲,白髮蒼蒼的奶奶拄着柺杖把她送到村外,從沒離開過家鄉的小卓瑪跟着德欽縣文工團的人離開村莊,一步一回頭,一步淚兩行。她的家鄉是梅里雪山腳下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德欽縣羊拉鄉瑪吾舍,村子很小,只有十幾戶人家,很貧窮,不通車、不通電,從縣城要翻過大雪山,走4天的路才能到達,村裏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但是,我很快樂,因爲大家都喜歡我,特別是有奶奶疼愛我。”宗庸卓瑪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中。能歌善舞、招人喜愛的小卓瑪被縣文工團看中,離開奶奶,邁出她歌唱生涯的第一步。多年以後,當宗庸卓瑪以優異成績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興沖沖地趕回家時,奶奶卻已去世多日。未能見到奶奶最後一面,小卓瑪失聲痛哭,眼前再次浮現出奶奶送別她的情景。她飽含深情地創作了《送別歌》,並在全國首屆民族民間歌手大賽上淚流滿面地演唱,四座感動,餘音繞樑,她因此獲得大賽的一等獎。

【圖】宗庸卓瑪金鐵霖的音樂路 前者永遠忘不掉路上的三個場景 第2張

第二個場景:上海音樂學院琴房點蠟燭練琴。上午練功,下午學文化,經常跟着老師們拉着馬尾巴翻山越嶺爲鄉親們演出,德欽縣文工團的4年時光,讓小卓瑪更加熱愛家鄉、熱愛民族歌舞。1978年,15歲的宗庸卓瑪被雲南省選送到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一首純淨悠揚的雪山民歌,吸引了全場觀衆、專家關注的目光。其中,我國著名聲樂專家、上海音樂學院的王品素教授,尤其喜愛這個可愛的藏族小姑娘。第二年,宗庸卓瑪就正式考入上海音樂學院,成爲王老師的學生,邁出了她音樂生涯的關鍵一步。“剛進校時我的基礎較差,但我不甘落後,從頭學起,聲樂基礎、音樂理論一樣一樣攻關。之前從沒見過鋼琴,爲練好琴,晚上學校熄燈,我就到琴房點上蠟燭練。”宗庸卓瑪彷彿又回到大學時代。寒假時,同學們都回家過年,她只能留在宿舍裏“寒窗苦讀”。“回家要坐三天的火車到昆明,再坐六天汽車到德欽,再走四天山路才能到家,假期可能都要花在路上了。”艱苦的大學生活讓宗庸卓瑪患上嚴重的貧血症,但辛苦努力也使宗庸卓瑪的演唱水平產生了飛躍:將科學的發聲方法和演唱技巧注入天賦的歌喉,將學習模仿與創作創新結合,雪山金鳳凰已準備好展翅高飛。第三個場景:提着錄音機,走村串戶收集創作素材。“雪域高原是你的根,是你的土壤,你不能離開她。”畢業後,宗庸卓瑪謹記王品素老師的教誨,放棄留在大都市的機會,回到了彩雲之南。“是梅里雪山的風教會我歌唱,是梅里雪山的水把我養大,我要用歌聲釀成美酒,表達我對故鄉的一片深情。”她以飽滿的激情,無數次走進雪域高原,走進迪慶藏家,聽兄弟姐妹們在高山之巔自由地放聲歌唱。

【圖】宗庸卓瑪金鐵霖的音樂路 前者永遠忘不掉路上的三個場景 第3張

在此基礎上,宗庸卓瑪改編、創作了大量優秀歌曲,又第一時間唱給藏族同胞聽,“他們要不喜歡,就不是好的作品。”“故鄉的哈達”、“梅里雪山的女兒”、“德欽情歌”、“山谷的迴響”……一首首紮根於民族文化沃土、來源於現實生活的歌曲,從雪山飛出,從高原傳開,唱響華夏大地,唱遍五湖四海。加拿大多倫多市長夫人甚至這樣誇讚宗庸卓瑪:“你是我見到的東方最美的女人。你的演唱是我聽過最好聽的歌曲。”“情到深處歌自起。歌唱者眼裏要有畫面,心中要有深情,這樣的歌唱才能感動自己,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談起歌唱的體會,宗庸卓瑪這樣說。關於民族文化,宗庸卓瑪說,民族文化是我們的根,民族文化要傳承、要發展,需要國家大力扶持。金鐵霖,1940年出生於哈爾濱,滿族。中國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民族聲樂學會副會長。在教學中培養出許多優秀的歌唱家和聲樂演員。其學生在全國性的聲樂比賽中獲獎70餘人次,獲省市級比賽獎者若干。現任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名譽院長,推出了金氏唱法。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