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評論 > 綜藝節目呼喚有內涵的好內容

綜藝節目呼喚有內涵的好內容

來源:爵士範    閱讀: 8.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氣滿滿的哥哥》海報

綜藝節目呼喚有內涵的好內容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海報

綜藝節目呼喚有內涵的好內容 第2張

《忘不了餐廳》第二季海報

這個暑期,不論是團綜《乘風破浪的姐姐》,還是垂類綜藝《這!就是街舞》《樂隊的夏天》《中國新說唱》,或是觀察類綜藝《忘不了餐廳》《做家務的男人》……這些節目以其娛樂性、趣味性等特點受到觀衆的喜愛。近年來,綜藝節目在題材類型上不斷拓展、製作模式上不斷創新,滿足了觀衆的多樣娛樂需求。

然而,從近幾年來火爆熒屏的各類綜藝來看,人們對其的評價已不再侷限在趣味與娛樂方面,有內涵的好內容成爲人們對綜藝節目的要求。

選秀節目熟悉面孔過多讓觀衆產生審美疲勞

“回鍋肉”原是菜名,後來逐漸被網友戲謔爲多次參加綜藝節目的選手。近日,青年演員易烊千璽在某選秀節目中表示,“我挺討厭‘回鍋肉’這個詞”,更是引發了人們對選秀節目中的“回鍋肉”的廣泛討論。爲什麼選秀節目中總是反覆出現“回鍋肉”呢?

衆所周知,培養練習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的,可是當下選秀節目的推新速度過快,培養偶像的速度跟不上。從《偶像練習生》開始,不到三年時間,“偶像養成”的選秀節目已經充斥熒屏,持續消耗着練習生的能量。曾擔任過多檔選秀節目的一位藝人坦言:“前面淘完那麼多波了,再淘一波,哪能出好苗子呢?”

據介紹,今年上線的選秀類節目中就存在幾十個“回鍋肉”。而這些“回鍋肉”無論是舞臺經驗還是關注度方面,都會高於初次亮相的練習生,部分真正有實力但是沒有話題、也沒有經驗的同期素人練習生想要出鏡的機會就被大大降低,而這部分沒有出道的練習生,有的則會選擇繼續參加下一個節目的選秀,變成了“回鍋肉”。樂評人郭志凱透露:“很多選手在登臺選秀節目之前,就已經簽約了經紀公司,公司爲了推新人就會讓他們頻繁參加選秀,參加選秀相當於新人的一份工作,背後是經紀公司在推動。”

當行業儲備的練習生消耗殆盡後,爲了保證節目的選手來源,有的節目甚至會降低對選手的實力要求。“現在行業發展過快,選秀節目太多,都在找人,但是客觀上說,能找出來的新人就只有這麼多。”樂評人盧世偉說,“這也導致很多條件不夠的人都被選上,對行業的發展很不利”。

伴隨着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兩檔節目的開播,我國偶像養成真人秀節目進入到了新階段,粉絲由原來的被動地位走向主動地位,開始滲入偶像成長之路的方方面面。爲了吸引粉絲,節目組不斷製造話題,依靠炒作來吸引眼球,以彌補選手在專業性上的不足,比如製造“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我站的不夠高嗎”等網絡熱梗,還有部分“回鍋肉”在節目中“賣慘”博取同情。在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鄧文卿看來:“這暴露的是當下選秀節目在‘秀’上面的比重過高。類似的炒作方式,爲‘回鍋肉’不斷擠壓新手練習生的舞臺生存空間提供了契機,進而形成了惡性循環。”可是這些熟悉的面孔多了,容易讓觀衆產生審美疲勞,也不利於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

垂類節目靠創意出圈贏得高關注與好口碑

“每年綜藝節目的數量不計其數,生產的綜藝不及節目總和的10%,因爲受衆的注意力有限,90%多的節目其實並沒有被大家看到。”綜藝導演胡明介紹。在此背景下,爲吸引觀衆的注意力,節目製作方開始轉向垂直分衆化定位,以滿足觀衆的個性化觀賞需求。近年來,垂類綜藝節目呈井噴之勢,並在不斷提升其內容專業性的同時,依靠創意成功讓節目從小衆圈層走向大衆圈層,成爲音樂、舞蹈等專業藝術與綜藝雙贏的有益探索。

“做節目最怕的是一成不變。”《這!就是街舞》總導演陸偉表示。《這!就是街舞》自第一季以來便深受觀衆喜愛,這個夏天,《這!就是街舞》第三季以全新的隊長陣容、全球實力舞者,以及升級的街舞賽制,使得第三季節目評分、熱度依舊不減,爲網絡綜藝的季播創作模式提供了成功案例。《這!就是街舞》項目總負責人劉棟介紹:“我們當時選擇做街舞這個品類,本來就是因爲它在中國的基礎非常好,我們現在也有一個挑戰就是在節目裏想盡辦法給一些小衆的舞種露臉的機會,希望能夠推廣更多的小衆舞蹈。”

《樂隊的夏天》誕生於流行音樂的突圍探索期,節目以差異化的獨創選題聚焦樂隊文化,第一季集結了反光鏡、痛仰、新褲子等31支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中國青年樂隊,通過不同主題單元的內容設計及音樂表演,展現樂隊原創音樂魅力與創造力,用音樂連接起不同年齡羣體。《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相較第一季,賽制更爲嚴格,樂隊風格更爲多元和包容,也給觀衆帶去了更多的驚喜與感動。

此外,今年還有《說唱聽我的》《中國新說唱2020》《說唱新世代》三檔說唱音樂類綜藝節目,讓原本小衆的說唱文化逐漸出圈,被更多觀衆熟知,也贏得了好的口碑。

小而美的觀察類綜藝迎來新的價值增長點

隨着《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心動的信號》《令人心動的offer》《我和我的經紀人》等節目的熱播,以“第一現場真人秀+第二現場演播室觀察員評論”的獨特方式播出的觀察類節目逐漸受到觀衆和市場的青睞。儘管觀察類綜藝節目一度也陷入了題材同質化的困境之中,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以後,觀察類綜藝節目在內涵與外延上不斷提升,迎來了新的價值增長點。今年夏天,《忘不了餐廳》第二季、《做家務的男人》第二季、《元氣滿滿的哥哥》三檔體量小但內容美的節目爲觀察類綜藝注入了新鮮活力

《做家務的男人》第二季繼續關注“男性做家務”這一熱點話題,以“男人做家務”爲切口,呈現出夫妻、代際、室友等多種親密關係的相處模式,從“家務觀”上升到“家庭觀”,傳遞“美好生活,有我分擔”的柔軟理念。“其實男人做家務不是幫女人在做家務,因爲這其實是一個共同的責任,所以我們今年會強調一個分擔的概念。希望節目在意識上能夠讓大家更加主動,而不是被迫改變。”《做家務的男人》第二季總導演馮軍向記者表示。在北京網絡視聽研究院研究員何天平看來,“這檔節目讓家務這件小事從家庭走向社會,實現了更深層次的社會觀察,並用溫暖輕鬆的基調,詮釋了生活中的分擔與理解”。

《忘不了餐廳》第二季,繼續以公益性和科普性爲出發點,通過展現老人們的生活細節和狀態,向觀衆呈現了認知障礙老人的現狀以及科普相應的治療方式,在娛樂性與人文關懷的完美結合中化解了大衆的刻板印象。“我們收到很多留言,有的人是看了節目突然回想起逝去的親人,才發現他們當初得的是認知障礙;有的是正在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的親人;還有很多主動帶着父母進行相關檢測。從他們身上,我們覺得科普應該是持續性的,不管有多大的困難,都要堅持做下去。”《忘不了餐廳》總導演王童表示。8月12日,位於上海的“忘不了餐廳”宣佈,將開始面向大衆長期營業,給患有認知障礙症的老人提供工作機會,以及定期舉辦認知障礙症科普課堂。從一檔綜藝節目到實體餐廳落地,《忘不了餐廳》真正做到了踐行公益而不是喊口號。《元氣滿滿的哥哥》以“遊戲+觀察”節目模式,通過跨代際新老遊戲的對決,以及實時觀察室中的競猜與點評,讓節目好看的同時,促進了代與代之間的溝通。

隨着觀衆審美水平的不斷提升,光有話題沒有內涵的綜藝節目已經不能適應當下觀衆的審美。未來,綜藝節目要立足社會現實,不斷創新,在兼顧綜藝節目的娛樂與文化內涵中穩步前行。

(本文配圖均爲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牛夢笛 本報通訊員 遊歡)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