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婦科 > 月經量少發黑怎麼辦 該如何調理

月經量少發黑怎麼辦 該如何調理

來源:爵士範    閲讀: 8.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月經量少發黑怎麼辦 該如何調理

常見原因

1、為減肥過度節食

有的女性為了追求很好的身材就會採取很極端的減肥方式就是節食,其實這樣對身體的傷害是特別的大,這也是引起月經量少的一個原因。

2、作息無度內分泌失調

快節奏的生活,高強度的工作,如果再碰到每個月都不舒服的那幾天,估計許多女性都會抓狂,如果此時還不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放鬆心情,就很可能造成月經過少。

3、常生悶氣心理抑鬱

有的女性天生就是很敏感,如果在生活黃總遇到一些事情就會讓自己變得非常鬱悶的,這樣子就會引起月經量少。

4、人工流產

人工流產後卵巢一般可在22天內恢復排卵功能,1個月左右月經來潮。但有少數女性在人工流產後出現經期延長、週期長短不一、閉經等,一般在2—3個月後恢復正常。

5、卵巢功能衰退

卵巢的功能直接影響着女性的月經,月經後期,月經量少,現代醫學大多認為與卵泡發育不良或無排卵有關,因此,促排卵、強健卵巢功能是治療月經過少的主要環節。

6、胸部的病變

許多女性會出現經前乳房脹痛但月經量少的情況,對此可千萬別輕視,因為出現乳房脹痛等症狀,可能是肝鬱氣滯型,需要疏肝理氣,打通血脈,從而達到整體調經的作用。

7、雌激素工力低。

8、分泌紊亂。

食療方法:

1、益母草60克、紅棗30克、雞蛋10只,共煮,喝湯,吃紅棗與雞蛋(服量以舒服為度)。用於精血不足挾瘀者。

2、三稜30克、獲術15克、紅棗30克冰煎,分2天服,每天服2次,每次50ml。用於血瘀者。

3、黃芪30克、黃精15克、山茱萸12克、巴戟天12克、當歸9克,上藥研末,煉蜜為丸,每日2~3次,每次3克,吞服。用於精血虧虛者。

4、濃茶紅糖飲,茶葉、紅糖各適量。煮濃茶一碗,去渣,放紅糖溶化後飲,功能清熱、調經。主治月經先期量多每日一次。

月經發黑氣血兩虛型:

月經週期提前或錯後,經量增多或減少,經期延長,色淡,質稀。或少腹疼痛,或頭暈眼花,或神疲肢倦,面色蒼白或萎黃,納少便溏。舌質淡紅,脈細弱。

月經發黑血寒型:

經期延後,量少,色黯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減輕,畏寒肢冷。苔白,脈沉緊。

月經發黑血熱型:

1.實熱型:

月經先期,量多,色深紅或紫,質稠粘,有血塊。伴心胸煩躁,面紅口乾,小便短黃,大便燥結。舌質紅,苔黃,脈數。

2.虛熱型:

經來先期,經期延長,量多,色紅,質稠。或伴兩顴潮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清熱滋陰、調經止血。

月經發黑氣滯血瘀型:

月經先後無定,經量或多或少,色紫紅,有塊,經行不暢。或伴小腹疼痛拒按,或有胸脅、乳房、少腹脹痛,脘悶不舒,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澀。

月經發黑腎虛型:

月經週期先後無定,量少,色淡紅或黯紅,質薄。腰膝痠軟,足跟痛,頭暈耳鳴,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脈沉弱或沉遲。

月經發黑

調理方法:

1、飲食一定要清談,保證氣血通暢,尤其在月經期間不能出現便祕的症狀。可以多吃一些桃仁、油菜、黑大豆,有助於通氣血。不宜吃甘薯、芋艿、蠶豆、栗子等容易脹氣的食物。

2、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個別在月經期有下腹發脹、腰痠、乳房脹痛、輕度腹瀉、容易疲倦、嗜睡、情緒不穩定、易怒或易憂鬱等現象,均屬正常,不必過分緊張。

3、你想要保持自己的衞生情況,內褲金陵選擇棉質的,要經常換洗。

4、月經期間身體不能太虛,營養一定要足夠充足,營養不足造成氣血虛,氣血不足就會直接影響到月經量少的情況。有必要吃一些中藥或補氣血的保健品來補充氣血。

月經量少發黑措施

1、充足的睡眠。

有道是:“女子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養肝血對女人來説至關重要。肝血不足,月經量容易變少,皮膚容易粗糙、發暗、長斑、長痘痘。

很多女性都想知道吃什麼最養肝血,其實最養肝血的不是食物,而是睡眠。最遲也要在晚上11點以前入睡,才能使肝血得到滋養。

2、調整心態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有些時候,心理上的壓力會導致月經異常。精神上受挫折、壓力大等負面情緒,均會造成月經異常,所以女性朋友必需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良好的心態非常必要。

3、多吃含有鐵和滋補性的食物。

多吃含有鐵和滋補性的食物。補充足夠的鐵質,以免發生缺鐵性貧血。多吃烏骨雞、羊肉、魚子、青蝦、對蝦、豬羊腎臟、淡菜、黑豆、海蔘、胡桃仁等滋補性的食物。

4、不要太勞累。

月經來最好不要讓自己太勞累了。身體過度勞累,會影響身體器官的功能,同時會影響新陳代謝。女性朋友月經期間,最好保持休閒的生活,放鬆身心上的勞累。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月經量少發黑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了,看完之後相信大家也能夠明白了,在生活,女性朋友還是要注重自己的個人衞生情況,而且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發現自己有一些不好的症狀就應該及時的治療。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