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保健養生 > 夏初防病大全

夏初防病大全

來源:爵士範    閲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就是立夏了,天氣會越來越熱,人體的新陳代謝也會隨之加快,能量消耗大,營養物質隨汗液流失,造成免疫能力下降,體質虛弱者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因此,從初夏開始,採取正確的保健養生方法,謹防夏季病,以更好地度過夏天

 

夏初防病大全

 

飲食宜清淡

夏季人的胃酸分泌減少,加之飲水較多,沖淡胃酸,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故飲食應清淡一些。應多吃營養豐富、氣味清淡之品,忌食油膩、煎炸及熱性的食物。但是,清淡不等於素食,可適當攝入一些瘦肉、蛋、奶、魚以及豆製品,關鍵是在烹調時多用清蒸、涼拌等方法,不要做得過於油膩。

保證睡眠充足

夏季日長夜短,氣温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對於促進身體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首先應做到起居有律;其次應注意卧室通風、涼爽;第三要保持平靜的心境,力求“心靜自然涼”;第四要有適當的午睡時間,夏季午睡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有利於下午的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有力措施。

多食苦味

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因此,營養學家建議,夏季經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餚,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苦菜也是一味藥食同源的蔬菜,具有清涼解毒、消毒排膿、去瘀止痛等功能,而且對腸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夏季出汗較多,喝點帶苦味的綠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預防皮膚病

立夏過後節氣為小滿,這就是皮膚病高發作的節氣了。原因是小滿節氣氣温明顯增高,雨量也會增多。悶熱天氣加上潮濕,就為皮膚病發作提供了條件。所以剛過完立夏,離小滿還有一段時間,要先為預防未來的皮膚病作一些準備。一般來説,小滿節氣前後的皮膚病以風疹為多,其病因病機包括濕鬱肌膚、腸胃積熱等,所以清爽清淡的素食有利於預防這類皮膚病,尤其是具有清濕熱作用的食物,如綠豆、冬瓜、黃瓜、馬蹄、木耳、胡蘿蔔、西紅柿、西瓜、山藥、鯽魚、草魚等。而應儘量少食辛辣食物,如生葱、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等。#p#副標題#e#

 

夏初防病大全 第2張

 

多喝水少喝飲料

據營養專家介紹,初夏天氣都比較乾燥,人體每天的進水量應達到2000-2400毫升。由於早上人體血液濃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牀後第一件事就應該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補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體內足夠的水分可以清洗腸道,預防上火。不宜用飲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初夏多養護脾胃

很多人在初夏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胃腸道問題,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入夏後人體胃口自然變差,消化功能本來就受天氣影響;另一方面,由於人們貪涼嗜好冰冷食物,刺激腸胃,使胃受到強烈的低温刺激後,血管驟然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很多老人、兒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現腹部疼痛、胃炎等情況。

從養生方式來説,初夏最需要多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在食物中,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裏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着吃,應在常温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預防腸道傳染性疾病

初夏應重點預防腸道傳染性疾病,特別是細菌性痢疾。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牀表現為畏寒、高熱、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腦病。

預防腸道傳染性疾病,首先要注意飲水飲食衞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產品、水產品。食物要徹底煮熟、煮透,剩餘食品、隔餐食品要徹底再加熱後食用。外出旅遊、出差要挑選衞生條件好的旅店就餐,儘量少食涼拌菜,最好不要在路邊露天飲食小攤點就餐。

初夏易發口瘡和紅眼病

初夏時節氣候乾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瘡患者在這一時節會陡然增多。發生口瘡的誘因除了乾燥的氣候,焦慮、緊張,以及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也很有關係。症狀嚴重的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局部燒灼、塗抹口瘡藥膜和服用維生素B2等方法進行治療。

此外,初夏還要注意預防紅眼病。此病潛伏期短,受感染後24小時內發病,自覺雙眼劇烈疼痛,畏光流淚,有異物感。得了紅眼病,一要隔離防止傳染,二要及時治療。預防紅眼病的關鍵是,一定要注意個人衞生和眼部保健,少去人多的場所,避免接觸傳染源。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