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恋物癖 > 旅行者 > 火神的后裔传人:阿细人祭火节 全裸化妆舞会

火神的后裔传人:阿细人祭火节 全裸化妆舞会

来源:爵士范    阅读: 1.4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探索神秘的彝族阿细人,另类的民族特色。

农历二月初三,在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彝族阿细人奔放的歌舞精彩迷人,神秘的祭火活动撼人心魄,这是火的圣典,这是阿细“部落”原始激情的豪迈释放——神秘的阿细祭火节。

  【火神的后裔传人】

这个位于昆明东南山区的彝簇部落,居住着300多户近1200名阿细人。彝族阿细人崇尚火,从生下来在火塘边进行的命名仪式,到与火离不开的各种活动,一生都与火结缘。他们认为,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熟食,驱走了凶猛的野兽,因此把火尊为神。传说远古的阿细部落没有火,阿细人的祖先过着没有光明的生活,不仅吃的是生肉,还时常遭受野兽的侵袭。

火神的后裔传人:阿细人祭火节 全裸化妆舞会

秘的阿细祭火节

一次水灾过后,一位名叫木邓的先民坐在一根朽木上,用木棒在上面又钻又磨,渐渐地,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自此,阿细人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莽荒时代,五色土地上的庄稼才得以熟食,火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阿细人把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木邓赛鲁”当作“火神”祭祀,而他们认为自己,是火神的后裔。

传说神秘的祭火仪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祭火节这天清早,红万村穿戴一新的阿细妇女们把煮好的红糖鸡蛋和糖水粑粑丝端给客人品尝,吃饱喝足。接着,各家准备好了祭火的酒肉,将家中的一切旧火熄灭,并把灶塘、火塘的火灰仔细清扫送出户外,这在当地叫送旧火送新火。每年如此,世代传承。

“祭火”这独具魅力的狂欢节是弥勒西山阿细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火文化,2006年云南省政府已把阿细山寨红万村公布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

 【钻木取火】

祭火节上的阿细人,不穿衣服,也不穿裤子。村里的青壮男人集中到一僻静处,用代表五色土的颜色纹身纹面,绘上与火有关的奇异图案,腰部用棕叶、棕片、地板藤、麻布等编织的“裙服”围住下身,头上则用不同的野草、庄稼、野果装饰一番,也有的摹仿原始人类用树皮、树叶遮体,用粗狂跳动和呐喊,挥洒心灵的欲望,释放原始的激情。

中午时分,身挂大三弦的小伙子和打扮得像山茶花似的姑娘们在寨门和村中跳起了彝族文化的精粹“阿细跳月”,用热烈奔放的旋律和舞步迎接乡亲们和远方的客人。数百米的长龙宴顺着村中的石板路摆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就着青松毛铺就的长龙宴,吃起韵味独特的彝家饭。

长龙宴上摆满大碗的包谷酒,大碗的腊肉和蔬菜,人们虽素不相识,但一坐在这长龙宴中,即刻融进了彝族人热情、豁达的暖流里。寨子中有威望的“毕摩”引领一群阿细姑娘,沿长街唱起敬酒歌。如醇醪一样醉人的酒歌,表达着彝家人的深深祝福。让每一位宾朋与寨中阿细人心灵相交,情感相融。

火神的后裔传人:阿细人祭火节 全裸化妆舞会 第2张

火神的后裔传人

下午3时左右,祭“火神”的时辰到了。毕摩一声令下,前后两个年轻力壮的纹身男子将精心扎制的“火神”抬起,在毕摩和祭火师的导引下,由众多的大三弦队和裸身绘彩人手持木刀等“兵器”簇拥着走向密枝林,就地用原始方法钻木取火。

瞧!村里的“毕摩”带领几位长者在高大苍老的“神树”前,摆上拱桌,桌子上放两碗酒,倚着树干敬上四柱香,用一只大公鸡绕了几圈,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在制好的火神旁,将一根木头插进另一根朽木,枯木的小孔里放置了少许火药,有了火药的帮助,今天的阿细人再不需要像先民那般为取火而劳苦上三天三夜。祭火师以极快的速度搓动着木棒,稍有不济,便由下一个人挺身接替。

火神的后裔传人:阿细人祭火节 全裸化妆舞会 第3张

钻木取火

树孔里的温度渐渐升高,人们将引火的火草不住地往里填塞,并包裹在洞口四周。村民们举着木削的棍棒手舞足蹈,发着“呕呕”的单音节的欢叫,那声音好似远古的回响。青烟从树孔里袅袅升起,突地一下燃起大火。火种被庄严地请入了静候在一旁的火盆,壮实的阿细汉子抬起它,走遍全村,途经每户人家。

  【天然野趣游艺场】

人们欢呼着,祝贺着,以捆绑着许多木刀的树枝为“火神”开道。“火神”威风凛凛、神灵活现地穿小巷、走大街周游全村,迎接新火的村民顶礼膜拜迎接“火神”驾临,虔诚地洒酒于火上,供肉于盆中。

火神的后裔传人:阿细人祭火节 全裸化妆舞会 第4张

天然野趣游艺场

游走的队伍喊着“木邓赛鲁来哟喝——哟……”的变调彝语,手舞足蹈,一会走,一会跑,改变模样的丈夫逗引着认不出他来的妻子,做出夸张的鬼脸,小伙子逗着羞怯的姑娘,人群到哪里,笑声就到哪。到了村旁的一块土地上,人们全都赤足俯身,叩拜生长万物的大地,与土地亲吻,感谢大地母亲的赐予,直到与土地混为一体,仿佛回归远古时代的阿细部落。

铓锣震天,爆竹齐鸣,浩荡的送火队伍带走了声势和喧闹。在等待他们归来的这段时光里,村中心最大的场院,更像是一个个天然游艺场。

赤身裸体的孩子们“嗖嗖”上了树,吊挂在各个枝头上,像极了花果山的小猴子。大树垂下的几根藤蔓,便成了另一群皮大王的秋千,他们排着队挨个荡,助跑、蹬腿,夹紧、提腰,看谁把自己抛得最高。篝火边上,有人就地找了一根麻绳,和同伴两头一甩,十几个小把戏呼啦啦地钻进去,呼啦啦地钻出来,能成功跳上两下,就乐得翻倒在地上。

祭火的队伍转遍了全村,最后,大家齐齐地聚到村中最大的场院上。“火神”进场,鞭炮声、锣鼓声、牛角号声轰然响起,点燃篝火,纹身遮面的男人们仗着谁也认不出他来,摹仿各种动物的神态即兴表演,狂舞纵欢;有的用小筛子做月琴,短棍做笛子,长棍当二胡,不管手里拿着什么物件都成了“乐器”,而乐声都是从人们嘴里发出来的;有的男扮女装为夫妇,怀抱假娃娃,嘴里哼着即兴自编的土著歌谣;有的呼叫着踩火堆、跨火栏、射火箭、转火磨、闯火阵。就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人们恋恋不舍地将“火神”和自己手中的“兵器”“乐器”投入篝火。

这意味着污秽邪魔已被火烧尽,“火神”会保佑来年收成有余、人寿年丰。就在这时,随着粗犷奔放的大三弦声响起,不分男女老少,村民们全都跳起了这块土地上诞生的“阿细跳月”,数百人划一的舞步卷起了地上的红土,红土飞扬,迷了人的眼,只留下让人血脉贲张的身体——这是山谷里的盛宴,送给每个人的礼物,带着最初的气息。

优生活
星座驾
名车库
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