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享生活 > 外科 > 艾滋病人隐迹社会是为何?

艾滋病人隐迹社会是为何?

来源:爵士范    阅读: 2.0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自从1993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以来,黑龙江省到目前共确认了270多名艾滋病感染者及发病者。其中大部分病人在确知自己的病情后便销声匿迹,逃离救助机构的视线,能够主动配合接受治疗的仅有34人。

艾滋病人隐迹社会是为何?

中国《艾滋病防治条例》将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访问时说,《条例》的总体原则之一是处理好保护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与采取控制措施的关系,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专家分析说,专业预防控制机构对艾滋病人的信息有严格的保密制度,而新颁布的《艾滋病防治条例》更明确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有关信息,虽然如此,被确诊的艾滋病人仍有很多选择消极隐迹的做法,主要原因是迫于外界压力而不得已。专家担忧,他们隐迹到人群中,不仅使病人自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病人不辞而别,疾控中心计划落空

从2005年11月1日起,黑龙江省在全省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了艾滋病自愿免费咨询检测点。11月1日,也就是检测点对外开放的第一天,哈尔滨市疾控中心自愿接受检测者当中有一年轻男子被确认感染艾滋病,检测结果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无误。

这个检测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回忆说:“当时是两个人一起来的,他们都很瘦。他们抬头时,我被他们灰黄的脸色和冷漠的眼神吓了一跳。其中一个人露出胳膊时,我看到他的胳膊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溃烂,血管已经瘪了,我扎了半天竟没抽出一滴血,最后还是他的同伴帮着采了血样。”

检测结果出来后,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按照被检测者留下的电话与其联系,对方对这个结果并没有表示突然。他在电话里说,自已经有十几年的吸毒史了,其实早就怀疑染上了艾滋病。检测一下,不过是想看看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工作人员希望他能够再来中心,商议下一步治疗的问题。对方在电话里口头答应了,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却再也没有露面,电话也无法接通。

这位工作人员补充说,原本打算患者来了之后,好好给他做做工作,然后对他身边的人进行必要的筛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及其他人的健康,但他的失踪使这些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无法进行。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吴玉华说,类似的情况在艾滋病人中比例不少。目前在黑龙江省内已经确认的270多例艾滋病感染者及发病者中,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联系,其余大多数人销声匿迹了。

吴玉华说,这种局面的不利后果有几方面,一是病人本人得不到救治,病情在拖延中加重,死亡率上升。二是防治机构无法掌握病人的情况,不利于进一步开展防控救治工作,也无法由此掌握艾滋病患者群的整体情况。三是艾滋病人隐蔽地散落在社会上,除了他们自己,旁人极少了解他们的病情,艾滋病因此具备了传播的可能。四是上述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恐慌。

得不到保护,一些艾滋病人生活窘迫

艾滋病人为什么躲避救治?吴玉华解释说,一是现实的生存环境所迫。大众对艾滋病缺乏了解,有恐惧心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有歧视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艾滋病人惟恐暴露自己的病情后失去安身之所。二是目前政府和社会的救治体系不完备,尚不能提供有效的治疗和其他更多方面的援助,而患者本人一般无力承受昂贵的治疗和维持费用负担。因此,多数患者走上了自暴自弃的道路。

2006年1月17日至19日,黑龙江省农垦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国内最大的艾滋病索赔案。16名因在医院输血而被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及其亲属向法院提出3000余万元的赔偿请求。案件在国内震惊一时,3名相关医务人员因非法采集、供应血液罪分别被判处2年、5年和10年有期徒刑。

黑龙江省农垦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国内最大的艾滋病索赔案。

与很多艾滋病人境况不同的是,这些病人的病情在他们所在的地方并没有被保密。一位患者的家属说,他们为了治病已经花费了14万多元,欠了很多外债。因为当地人都知道他们得了艾滋病,债主怕他们活不长,纷纷上门来讨债。“为了还债,前些天我们决定卖掉现在居住的房子,今后只有租房了。”这位患者的家属抚着自己只有6岁的儿子流着泪对记者说,“当地幼儿园知道我们的儿子得了艾滋病,当时就把孩子撵了出来。可怜的孩子,家里30多平方米的地方就是他现在的全部活动空间。有时候他特别想出去玩,可是外面的冷言冷语怕他承受不了。”

因输血而导致病人感染艾滋病的医院闭门谢客。

16名感染者中的一位对记者说,自从他们被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后,当地人都叫他们“老艾”,原来的亲朋好友都开始敬而远之。他和妻子原来做生意,每年收入四五万元。被发现感染了艾滋病后,生意荒废了,积蓄花光了,原来的生意伙伴都躲得远远的。

这16名感染者是不幸的。而病情的公开化、社会的歧视更加剧了他们的不幸。如果不是这样,他们至少可以相对安静地生活。

吴玉华讲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个25岁的男青年得知自己患了艾滋病后万念俱灰,在单位辞了职离家出游,准备自杀。看到各地关于艾滋病的救治宣传后他改变了念头,回到省疾控中心希望得到救治,并表示愿意为本地的社会救治工作尽一份力。对这个病人,吴玉华觉得很为难,一方面是现有的条件无法为其提供更多的帮助,一方面是对他的诚恳和热心一时无法答复。吴玉华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告诉他好好保护自己,尽可能接受治疗。”

新《条例》体现人文化,关怀政策需落实

据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最新评估显示,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

为了帮助艾滋病人树立重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我国目前实行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其主要内容是,经济困难的艾滋病人可以到指定医院免费接受抗病毒治疗,自愿接受检测者可得到免费初筛检测,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地方政府免费开展对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和义务教育,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等。

这些积极的政策,对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但在落实过程中并不顺利,实质性进展缓慢,特别是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各地防治工作的主要瓶颈。也正由于无法提供更实质性的救助措施,大多数艾滋病人选择了躲避。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最近召开的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经验交流会上说,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态势,但在特定人群和局部地方感染率很高,疫情正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当前是艾滋病防治的关键时期

《艾滋病防治条例》中规定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充分体现了人文精神。条例同时也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应当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指导,将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接诊医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他人,故意传播艾滋病将承担法律责任。

吴玉华说,对待艾滋病人需要形成一套特定的工作方法,真正把国家的“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到实处。针对当前艾滋病多发的实际情况,要采取切实的办法,特别是加强对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的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同时要进一步为艾滋病人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给他们公平公正的对待,帮助他们走出疾病阴影,使他们不至于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消沉和躲避。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权利享受快乐的生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代表雷若舟说:“不仅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也要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隐私权,这样才能保证他们能够继续作为社会正常的一员生存下去而不被歧视。”

美食
艺术
家居
电影
保健养生
健康常识
饮食营养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