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佳句 > 經典臺詞 > 電影《天才捕手》臺詞

電影《天才捕手》臺詞

來源:爵士範    閱讀: 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才捕手》由邁克爾·格蘭達吉 執導,科林·費爾斯、裘德·洛和妮可·基德曼主演。電影《天才捕手》臺詞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天才捕手》臺詞
  電影《天才捕手》臺詞

1.無論發生什麼,我對你的感受都不會改變

2.因爲我告訴自己你值得,你的作品值得我這樣

3.我認識你這麼多年了,但是你的殘酷,仍然會讓我很震驚

4.你有什麼資格,你只不過是個懦夫

5.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交過朋友,直到遇見你

6.因爲世界需要詩歌,不然這些人活着還有什麼意義。

7.不再懼怕太陽的暴曬,不再懼怕寒冬的嚴寒。

8.一石一葉一隱門

9.他幫你實現了所有的夢想,他給了你一份工作一個新的生活

10.爲生存而戰,不然活着還有什麼意義

11.人是有感情的,感情不是虛構的!

  《天才捕手》:另一種霸王別姬

如果把 A.司各特·伯格的整本原著《天才的編輯》都轉換成影像,那麼最合適的應該是改編爲 HBO 劇。每一集主要講一個作家,最好是阿倫·索金寫的劇本,他能把所有的繁複故事都處理得乾淨利落。導演就找大衛·芬奇吧——它可以是 20 年代的《社交網絡》。

主角麥克斯·珀金斯被稱爲那個時代“完美的編輯”,與他合作過的作家有寫《小城畸人》的舍伍德·安德森、被稱爲美國文學史上馬克·吐溫之後最優秀的幽默作家林·拉德納、獲得過普利策小說獎的 J.P.馬昆德、加拿大總督功勳獎的得主莫里·卡拉漢、20 世紀上半葉美國最著名的文學評論家之一艾德蒙·威爾遜,還有道格拉斯·索瑟爾·弗里曼、艾麗絲·羅斯福·朗沃思、漢密爾頓·巴索、南希·赫爾和約瑟夫·斯坦利·彭內爾……

更省事的介紹方式:他是那個發現了海明威和菲茨傑拉德的人。

但珀金斯編輯生涯裏最戲劇化的一段,是他跟作家托馬斯·沃爾夫之間的工作經歷,其中包括《天使,望故鄉》和《時間與河流》兩部書稿的出版。這大概也是爲什麼在整本書裏,編劇界大名鼎鼎的'約翰·洛根(《飛行家》《角鬥士》《雨果》)會拎這個故事出來單獨講。

托馬斯·沃爾夫是個瘋子。飾演他的裘德·洛一出現就能告訴你這一點。他是“垮掉派”作家傑克·凱魯亞克的偶像,習慣抵着冰箱寫作,毫無節制、嗓門大、話癆,喜歡用他那雙不知道是什麼牌子的皮鞋用力踏着地板打拍子。異類。這是讓你對他保持興奮的原因之一。

電影開場沒多久就有一個小高潮,渴望得到肯定的沃爾夫被紐約出版商退稿數次,打算把書稿放到發現了菲茨傑拉德的麥克斯·珀金斯的手裏一搏——畢竟菲茨傑拉德的稿子一開始除了珀金斯之外,其他編輯也不怎麼能讀下去。最後,珀金斯親口告訴托馬斯·沃爾夫:“我們打算出版您的作品。”

這不僅僅是個通知那麼簡單。珀金斯的這句話挑起了一個龐雜的故事線。這兩個人性格迥異:托馬斯·沃爾夫行爲怪異又衝動,寫起東西來完全收不住,麥克斯·珀金斯節制而內斂;托馬斯·沃爾夫對這樣的認可期盼許久,聽了這話簡直激動得要昏厥過去,麥克斯·珀金斯恰好是個對作者負責到超出職業本分的工作狂,同時,他們也都有時常需要他們在身邊的另一半;托馬斯·沃爾夫是個滿身缺點的天才,珀金斯要做的就是把他最好的那一面展現出來,任務艱鉅、過程甜蜜……這裏有無休止的討論、有大時代的背景,有瘋癲、有誤解、有衝突,最後還有心碎的離別。

中文譯名類似的《心靈捕手》跟這部電影有幾分相似,讓一個天才“問題少年”降服的,肯定不僅僅是一位編輯或者老師,他還得是情緒輔導員、心理諮詢師。他最開始是他的靈感來源,然後是精神支柱,最後,他忍不住要把他當成他的一切。

更恰當的比喻,或者說,另外一種更大膽的拍法,可能是——我們假設它是一部能拍成氣質上像《霸王別姬》的電影(雖然這倆講的不是一回事)。至少體量上是相當的。這其中包括了入戲 - 瘋魔 - 離別的過程。珀金斯讀到了沃爾夫的稿子,覺得那是天才之作;沃爾夫扛來了三箱的《時間與河流》的書稿,看上去有 5000 頁,珀金斯覺得如果要出版,得大段大段地刪。他們爲了這事要一起沒日沒夜地工作,一頁一頁地討論修改,總共持續九個月。入戲。他們在盡情地扮演自己,把自己所做之事發揮到淋漓盡致。在簡單幾個鏡頭就要交代清楚主角意圖的電影裏,裘德·洛的臉上總憋着一種“我要成角兒”的勁,之後這兩個人就開始了一段“不瘋魔,不成活”的不尋常經歷。

你要看到托馬斯·沃爾夫的情人伯恩斯坦夫人在編輯部吞藥企圖自殺才知道這兩個人瘋魔到哪個程度——他們爲了工作家都不回了,雙方的伴侶甚至都吃了醋。當然這是一個編輯和作家之間的純潔友誼,但是電影透露出來的那種兩人的依戀感背後,的確是有深層原因的:珀金斯一直想要個兒子,沃爾夫常常想念他的父親,然後他們遇到了對方,兩人的這種情感缺憾都得到了彌補。厚厚的書稿合作的最後,不怎麼聽爵士樂的珀金斯,在一家爵士酒吧最後跟沃爾夫一起踏着不知道是什麼牌子的耐磨皮鞋,踏着地打起了拍子。高潮。在那個不需要問作者“你現在公衆號有多少粉絲”,單憑“獨特”兩個字就足夠有理由把他們留下的年代,珀金斯在沃爾夫身上所花下的心血,可以順理成章地超出一個編輯的本分。

兩人之間的親密程度讓他們雙方的伴侶都有了妒意——這樣的關係像是一個編劇的黃金素材,因爲它很好下手,起因簡單,但是在推進的過程中又會產生許多相當豐富的元素,只要你前面把那個互相牽引的理由講清楚,後面事情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自然而然地發生,爲這個故事線帶來無限的回報。

但關鍵也在這:由這段關係產生的信息量太大了。編輯與作家的相處;夫妻之間的關係和後來的矛盾;還有要解決的一系列背景問題:在大蕭條時期,人們對故事有一種什麼樣的特殊情感;重要嘉賓菲茨傑拉德和海明威又同時處在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另外,這可是一個有時間跨度的故事,他們不是在辦公室或者火車站這麼走火入魔地探討那麼一兩次,這個故事是有一定年月的(妮可·基德曼飾演的伯恩斯坦夫人說,自己被沃爾夫冷落了兩年)。時間跨度的表達很關鍵。如果時間跨度能表達得更好,這電影會更好看。

基於這些層層疊疊的描述,要是把《天才捕手》故事線都處理得淋漓盡致,可能得要三個小時才能解恨。看看導演的背景:邁克·格蘭達吉之前執導過《李爾王》和《費加羅的婚禮》,是倫敦 Donmar Warehouse 戲劇公司的藝術總監(薩姆·門德斯曾經擔任此職),獲得過託尼獎。這是他的電影處女作。

他可能還有一些舞臺表達的習慣,我們看到的是更輕巧的一面。不是太厚重,靈魂碰撞處總有些淺嘗輒止,但也挺賞心悅目,畢竟是英國導演帶着幾個英國演員拍的,少不了優雅。同時比較風趣,能夠讓人毫無壓力地看下去,即便你對電影的背景一無所知。

你可能會更加關注你的男神柯林·弗斯和好像是植了發的裘德·洛,電影開始沒幾個鏡頭之後,他們倆就有互動,尤其想讓人多看幾眼的是這一段:柯林·弗斯飾演的珀金斯拿着沃爾夫的稿子讀了起來,這個時候,你能聽到裘德·洛作爲一個倫敦人專門苦練出來的美國南方(北卡羅來納州阿帕拉契亞山脈地區)口音,念道:

…a stone, a leaf, an unfound door; of a stone, a leaf, a door. And of all the forgotten faces. Which of us has known his brother?

Which of us has looked into his father's heart? Which of us has not remained forever prison-pent? Which of us is not forever a stranger and alone?

(石塊,葉片,一處尚未尋到的門;在石間,葉中,門裏。在所有被遺忘的面孔後,誰曾真正知悉他的兄弟?

誰曾洞識過他父親的內心?誰不曾被遺忘在永遠禁閉的囚室中?誰不是生而疏離,至死孑然?)

這是《天使,望故鄉》的開頭,1927 年,珀金斯決定出版這部作品。十年之後,他們分道揚鑣,由於一些爭執和誤解。跟這個讓人忍不住回想好幾遍的開頭朗誦相對應的,是在片尾,沃爾夫臨終前給麥克斯·珀金斯的一封信,同樣用那種南方口音:

我想把這些寫下來……我怕沒機會了……

我想告訴你,無論發生什麼,我對你的感受都不會變。都會像11月的那天,當你來碼頭接我,我們爬上樓頂,一起感受生命的冷暖、榮耀以及它所散發出的力量那樣。

你永遠的朋友 湯姆

就這樣,他們再見了。入戲。瘋魔。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