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拉呱 > 勒索病毒發生變種後怎樣預防 勒索病毒是誰開發的主謀找到了嗎

勒索病毒發生變種後怎樣預防 勒索病毒是誰開發的主謀找到了嗎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在網上備受關注的比特幣勒索病毒又被曝出新消息,據悉,勒索病毒發生變種,這不禁讓人更加警惕。自從勒索病毒在全球爆發以來就人心惶惶,國內的不少網絡也被感染。勒索病毒爲何如此瘋狂?背後的發明者又是誰?中了勒索病毒文件能恢復嗎?下面本站的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吧!

勒索病毒發生變種後怎樣預防 勒索病毒是誰開發的主謀找到了嗎

勒索病毒發生變種怎樣預防

國家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緊急通報:監測發現,在全球範圍內爆發的WannaCry勒索病毒出現了變種:WannaCry2.0。

與之前版本的不同是,這個變種取消了Kill Switch,不能通過註冊某個域名來關閉變種勒索病毒的傳播,該變種傳播速度可能會更快。請廣大網民儘快升級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相關補丁,已感染病毒機器請立即斷網,避免進一步傳播感染。

並提醒大家落實好以下防護措施:

步驟一:開機前,拔掉網線、停用無線等一切互聯網連接;

步驟二:使用安全(無病毒)的U盤下載系統補丁,並給每臺計算機打上該補丁;

步驟三:使用安全(無病毒)的U盤下載“360NSA武器庫免疫工具”,對計算機補丁升級情況進行安全檢測;

步驟四:完成上述步驟後,方可聯網。

另外,各用戶要關閉計算機操作系統不必要開放的445、135、137、138、139等端口,關閉網絡共享功能,並對重要文件數據進行備份。

勒索病毒發生變種後怎樣預防 勒索病毒是誰開發的主謀找到了嗎 第2張

勒索病毒是誰開發的?

相信大家這幾天也看了不少文章。簡言之,這一蠕蟲勒索病毒,通過針對Windows中的一個漏洞攻擊用戶,對計算機內的文檔、圖片等實施高強度加密,並向用戶索取以比特幣支付的贖金,否則七天後“撕票”,即使支付贖金亦無法恢復數據。其加密方式非常複雜,且每臺計算機都有不同加密序列號,以目前的技術手段,解密幾乎“束手無策”。

在全球網絡互聯互通的今天,受害者當然不僅限於中國。

據360威脅情報中心統計,從12日爆發之後,全球近百個國家的超過10萬家組織和機構被攻陷,其中包括1600家美國組織,11200家俄羅斯組織,中國則有29000多個IP被感染。在西班牙,電信巨頭Telefonica,電力公司Iberdrola,能源供應商Gas Natural在內的衆多公司網絡系統癱瘓;葡萄牙電信、美國運輸巨頭FedEx、瑞典某地方政府、俄羅斯第二大移動通信運營商Megafon都已曝出遭受攻擊。而根據歐洲刑警組織的說法,本次攻擊已經影響到150個國家和地區。隨着病毒版本的更新迭代,具體數字可能還會增加。

那麼,問題來了:這是誰幹的?!

黑手

沒有答案。

勒索病毒發生變種後怎樣預防 勒索病毒是誰開發的主謀找到了嗎 第3張

用360核心安全團隊負責人鄭文彬的話說,勒索病毒的溯源一直是比較困難的問題。曾經FBI懸賞300萬美元找勒索病毒的作者,但沒有結果,目前全球都沒有發現勒索病毒的作者來自哪個國家。但從勒索的方式看,電腦感染病毒之後會出現包括中文在內十五種語言的勒索提示,且整個支付通過比特幣和匿名網絡這樣極難追蹤的方式進行,很有可能是黑色產業鏈下的組織行爲。

勒索病毒是2013年纔開始出現的一種新型病毒模式。2016年起,這種病毒進入爆發期,到現在,已經有超過100種勒索病毒通過這一行爲模式獲利。比如去年,CryptoWall病毒家族一個變種就收到23億贖金,近幾年蘋果電腦、安卓和iPhone手機也出現過不同類型的勒索病毒。

雖然下黑手者目前還找不到,但其所用的工具,卻明確無誤地指向了一個機構——NSA(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美國國家安全局。這一機構又稱國家保密局,隸屬於美國國防部,是美國政府機構中最大的情報部門,專門負責收集和分析外國及本國通訊資料。黑客所使用的“永恆之藍”,就是NSA針對微軟MS17-010漏洞所開發的網絡武器。

勒索病毒發生變種後怎樣預防 勒索病毒是誰開發的主謀找到了嗎 第4張

事情是這樣的:NSA本身手裏握有大量開發好的網絡武器,但在2013年6月,“永恆之藍”等十幾個武器被黑客組織“影子經紀人”(ShadowBreakers)竊取。

今年3月,微軟已經放出針對這一漏洞的補丁,但是一是由於一些用戶沒有及時打補丁的習慣,二是全球仍然有許多用戶在使用已經停止更新服務的WindowsXP等較低版本,無法獲取補丁,因此在全球造成大範圍傳播。加上“蠕蟲”不斷掃描的特點,很容易便在國際互聯網和校園、企業、政府機構的內網不間斷進行重複感染。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