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歷史名人 > 爲什麼說劉備是大耳賊 劉備的耳朵究竟有多大

爲什麼說劉備是大耳賊 劉備的耳朵究竟有多大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一生有過不少的外號,大耳賊是呂布給起的,呂布爲什麼說劉備是大耳賊?據說是因爲劉備有一雙大耳。書上說劉備“大耳垂肩”、“長手過膝”,這樣雖然有些誇張,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劉備的耳朵確實很大。那麼劉備的耳朵有多大呢?

爲什麼說劉備是大耳賊 劉備的耳朵究竟有多大

劉備大耳賊外號的由來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身長七尺五寸,捶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可見耳朵比普通人都大,所以叫“大耳”。然後面這個“賊”字則是呂布送的。

劉備一生有着不少的外號,其中除了“劉皇叔”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大耳賊”的稱呼,那麼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呢?其實這是呂布給劉備起的,說來呂布和劉備也算是有緣,早在劉備還是一個無名小卒的時候,呂布就是當時一等一的名將,而劉備的成名一戰也是那場經典的三英戰呂布。

從《三國志·先主傳》記載裏我們可以得知,劉備有兩個很明顯的外貌特徵,就是手長,耳朵大。這個手長,跟大耳賊這個外號沒有關係,我們今天不說,光說耳朵。

那劉備的耳朵到底有多大呢? 固然網友們都認可三國志的記載,但一個正常人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到耳朵,小篇覺得是很難的。所以我們可以置信劉備的耳朵比普通人大,但要用自己眼睛去看,基本是不可能的。 那劉備這個“大耳賊”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其實這是個外號是呂布給劉備起的,說來呂布和劉備也算是有緣,早在劉備還是一個無名小卒的時分,呂布就是當時一等一的名將,而劉備的成名一戰也是那場經典的三英戰呂布。

爲什麼說劉備是大耳賊 劉備的耳朵究竟有多大 第2張

後來在劉備身爲徐州牧的時分,他收兵征伐袁術的時分,呂布收到袁術的央求於是幫着收兵攻打下邳,結果下邳淪陷在了呂布手中,呂布纔算是入主了徐州。在呂布入主徐州之後,劉備央求投誠,呂布倒也是接受了,還讓劉備駐紮在小沛,後來袁術再次起兵攻打劉備的時分,劉備還向呂布求援,呂布親身前來,讓袁術軍聞之色變,暫時停下了進攻的腳步,但是呂布的兵力也缺乏,不可能全力援助,之後就發作了著名的轅門射戟,袁術軍畏懼呂布的威名不得不退兵,也是因此劉備和呂布算是過了一段“蜜月期”。但是之後由於劉備在小沛大量的招兵買馬讓呂布感到了龐大的危機,所以呂布收兵攻打了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家人,但是在這之後也算是善待劉備的家人。

可以說劉備和呂布的交往過程中,呂布固然先是偷襲劉備,但是這也算正常的諸侯之間的征伐,而之後關於劉備的保護關於劉備家眷的保護也算是非常到位的,可以說呂布不曾失信失德於劉備。但是後來劉備在跟着曹操擊敗呂布之後卻是力勸曹操殺了呂布,因此讓呂布大怒,喊出了劉備“大耳賊最不可信”的話。因此“大耳賊”也成爲了劉備傳播至今的一個外號。

爲什麼說劉備是大耳賊 劉備的耳朵究竟有多大 第3張

劉備的真實長相很可怕嗎?

劉備的外貌史書上有記載,他身高七尺五寸,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一米七三到七五左右,放在現如今雖然很普通,但在古代也算是高大威猛了。他最有名的特徵是手長耳大,手臂垂下來可以超過膝蓋,雙眼可以看見自己的耳朵,這種外形實在有點難以想象。

換到今天,從哪方面看都是畸形兒,但在古代,這便成了“天賦異稟”、“有聖人之貌”了。手臂能夠着自己的膝蓋採,按劉備的身高來說差不多也要有將近一米,可見劉備的胳膊到底有多長。因此現在還有一個笑話說:當年劉備和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時候,曹操說着說着丟下一塊肥皂,但是劉備伸手就撿了起來,根本就沒有彎腰,所以說明劉備手很長。

雙眼能看到自己的耳朵,劉備長了一副招風大耳(雙耳垂肩),這一點應該是不錯的,史書裏就不止一處記載,他的對手們都喜歡“親切”地喚他一聲“大耳賊”。鑑於我國古代某些“優良傳統”,我們大可不必較真兒,當成是爲了某種政治需要,故意誇張宣傳就是了。另外,劉備的外表還有一個特色:他不長鬍子,至少中年以後沒有。可能是因長年勞苦奔波導致掉須,也可能是那種天生就不長鬍子的人。在今天,不長鬍子當然沒什麼,最多被人戳戳脊梁骨,說這人缺少男性特徵,有點“娘”。但在當年那個男子以長鬚爲美的年代卻並不是件小事,而劉備本人對此也頗耿耿於懷,以致後來還惹出了一條人命,把一個說他不長鬍子的人活活整死。

爲什麼說劉備是大耳賊 劉備的耳朵究竟有多大 第4張

關於劉備的個性,想來只有兩個字能形容:神祕。讀完三國史料,我們會發現以一個記載詳細的領導者來說,劉備很少說話(相較於曹操、孫權、諸葛亮等),就算有,也很少是“肺腑”之言。他雖然喜歡跟屬下同牀共枕(別想歪了),但卻很少能看到像孫權那樣與屬下說些家長裏短的記載。他也沒有曹操的文采好,常寫些詩文表明心跡。因此,真實的劉備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只能說是個謎。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