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母子倆“以暴制暴” 互相威脅成表達方式

母子倆“以暴制暴” 互相威脅成表達方式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兒子脾氣暴躁,喜歡撒謊,還經常威脅我。”說起兒子小衛(化名),劉女士就抱怨個不停。苦惱不已的劉,希望心理諮詢師能幫她開出解決問題的“藥方”。

母子倆“以暴制暴” 互相威脅成表達方式

劉女士家住在柳州郊縣,兒子小衛下學期讀初三。劉對兒子的種種行爲都非常不滿:早上不肯準時起牀;每天不按時完成作業;喜歡玩電腦遊戲……”最讓劉無法忍受的是,小衛很喜歡上網,如果得不到允許,他會以不寫作業、不上學來“抗議”。“我都快被這個兒子折磨瘋了。”劉帶着哭聲說。

在訪談中,心理諮詢師瞭解到,小衛雖然有諸多問題,但他的學習成績不差,而且還特別聽老師的話。劉說,長年以來,因爲丈夫脾氣暴躁,而且比較忙,平時都是她一個人在管教孩子,每當孩子犯錯時,她就特別着急,忍不住大聲訓斥,甚至用毛線針等“刑具”伺候。若小衛看到媽媽真的生氣了,就會乖乖聽話,不過一旦他按照媽媽的要求完成了“任務”,他就會以威脅的態度要求媽媽答應自己的要求。受到“威脅”的劉當然很不滿,母子間經常互相指責和威脅。

“這是一種‘壞能量’在母子之間流動。以暴制暴,相互威脅,成了母子間的表達方式。”心理諮詢師認爲,孩子在逐漸成長,家長再試圖用強制性的手段來管教孩子,顯然不是好辦法。

當然,孩子需要學習遵守規則。心理諮詢師說,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學習遵守各種規則的最佳時機是在5歲到10歲的階段,此時若家長能夠以身作則、通過與孩子在實踐性的活動中學習、理解和遵守規則,效果會更好。

心理諮詢師建議劉女士,首先設法調動起丈夫教育孩子的積極性,夫妻雙方共同探討、參與對兒子的教育;不管孩子威脅的行爲是什麼,父母都要堅持一個原則:溫柔的堅持,不退讓。家長可以拒絕孩子過分的要求,但要充分理解孩子的願望不能實現的失落,甚至可能是憤怒的情緒。家長對孩子不要再用威脅性的話語,以免孩子效仿;平常要及時用語言肯定孩子“已經做到”的地方,而不應該要求孩子在“做好”後才表揚。“教育孩子最主要是耐心,再耐心!”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