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業界稱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跟蹤創新爲主更實際

業界稱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跟蹤創新爲主更實際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共有70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總數多,但技術相對落後,創新性不足。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究竟該如何發展?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首都創新論壇”上,各專家提出,“源頭創新”固然非常重要,但根據我國目前的具體國情,“跟蹤創新”顯得更切合實際,更爲重要。

業界稱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跟蹤創新爲主更實際

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爲新經濟增長點

主持人:從上述數據看,我國醫藥市場呈快速增長態勢,對生物醫藥產業而言,其未來情況究竟如何?

張禮和:生物醫藥產業是一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經濟增長點,該產業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相對較小。因爲即使存在巨大的經濟危機,人們總還是要生病吃藥的,所以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具體來說,從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對製藥企業影響相對較小,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所受到的影響更小,甚至還有相當發展。那是由於我國研發成本相對較低,環境也較寬鬆,特別是國家從2008年啓動“十一五”國家重大計劃、專項,給我國醫藥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多支持、很大機遇,其產值和利潤的增長也非常快速。

侯雲德: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應根據國際市場情況。我個人認爲,疫苗產業是我國目前有可能轉向世界市場最有利發展的產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生物技術共產生了兩百種以上的新藥和疫苗,有四百種以上的疫苗有臨牀實驗,它的診斷試劑進入了家庭,增長快速。疫苗是控制傳染病的,現在的疫苗不僅能預防還能治療,不僅可預防傳染病,還治療腫瘤。目前,美國FDA批准了一個腫瘤疫苗,估計5年後可大量生產,該疫苗是有效並較安全的。

創新能力不強成爲發展瓶頸

主持人: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張禮和:生物醫藥產業是爲了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質、治療疾病的。這樣一個產業永遠是處於不斷創新的過程中。目前,很多新疾病沒有治療手段,比如非典、不久前暴發的H1N1流感、最近出現的“超級細菌”,都是沒有藥物的新疾病。

此外,很多疾病雖有藥物,但隨着疾病的“發展”,現存藥物已不能適應新情況,如結核病原本是有辦法治療的,但現在的結核菌出現耐藥性,需要新的抗結核菌藥物……這給科研人員、企業家都帶來了新課題。

我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存在很多問題,但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分散、產值較低、技術含量不高:全國醫藥產值總和相當於一個國際大公司的產值;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出口量巨大,但總體而言,附加值較低。

主持人: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附加值低表現在哪些方面?

張禮和:比如很多原料藥的出口,實際上是按化工原料出口的;但印度在很早前就把原料藥生產基地按美國FDA的要求來論證其工藝過程,所以可按藥物出口,比我國附加值高很多。近年來,印度又從我國大量進口原料藥,再做成成藥、製劑,出口給包括我國在內的國家,獲得非常高的差價。因此,我國原料藥出口雖然給國家帶回了一些外匯收入,但總體而言,附加值和產值產量都較低。

中藥也存在同樣的情況,雖然我國是中藥大國,中藥出口額也就1億美元,但大量進口的天然藥超過了6億美元,實際上我國很多中藥原料也是一個低附加值的出口,再進口別的國家加工後的高附加值成品。#p#副標題#e#

跟蹤創新是適合國情的發展策略

主持人:國際上生物醫藥企業發展創新大致分成幾種模式?

張禮和:全球十大製藥集團佔整個世界份額的46%,分析其發展模式,約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強生公司模式,強生從痱子品、爽身粉開始,打出名牌後,在此基礎上又做了其他藥物的研發。現在,該公司生產衛生材料、藥品和部分醫療器械,成爲一個綜合性大企業;第二種模式是默克製藥公司,以創新藥物爲主,如維生素B12等很多重要藥品都是其主打產品;第三種製藥模式是以色列的泰瓦公司,以做仿製藥起家,它並沒有自己的所謂拳頭產品,但它的仿製藥做得非常有特色,能佔領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市場。因此,我國生物醫藥企業在尋找自己的發展道路時,創新藥物、拳頭藥物的開發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唯一途徑。

主持人:我國的生物醫藥企業究竟該走怎樣的創新道路?

張禮和:創新策略,特別是醫藥創新策略有多種途徑,“源頭創新”只是其中之一,還可以進行跟蹤創新,現在很多國家都採取這樣的策略,就是根據國外已有的生物模型,根據這個化學實體、臨牀上出現的問題,進行跟蹤性的創新。

還可對藥物進行重新評價。這起源於目前的系統生物學研究,在過去藥物研究裏比較強調的是單一成分對單一靶點的作用,但系統生物學研究後,發現實際上有很多的藥物並不是一個單一靶點,它是有多種作用的。通過系統生物學的研究辦法,發現這些老藥實際上有很多新的作用靶點,相應的就會出現很多新的治療作用或副作用。因此,當前新藥研究過程中要採取多靶點的篩選、多治療途徑的探索以及對其毒副成分的預防等,這也是一種創新。

侯雲德:要發展當然要創新,但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創新應該由少數優勢單位來搞,不能普遍都去創新。我認爲,現在除了仿製,還要有仿製基礎上的跟蹤創新。實際上,世界上大藥廠真正創新的很少。那是因爲生物醫藥開發的時間較長,差不多需要15、16年,10萬個裏面成功20個,機會是0.02%,即使到了臨牀三期,淘汰率還是很高。另外,費用也很高,一個新藥研發的平均費用約13億美元,比生物產業的其他行業都高,而且費用還在逐年提高。

因此,儘管我國生物技術發展重點的第一個還是源頭創新,包括新功能藥靶等研發,但根據我國國情,只能支持小的源頭創新項目,不能全部覆蓋。其實,美國大藥廠真正創新的也是少數,去年美國的批准新藥中,全是跟蹤創新的藥物。

主持人:在藥品研發中,如何把實驗室工作與臨牀需求結合起來?

張禮和: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還有一種很重要的發展策略,就是轉化醫學。轉化醫學必須把實驗室工作跟臨牀需求緊密地結合起來,臨牀提出來的問題反饋到實驗室去做研究。過去我們在臨牀前評價的時候用的指標都是一些動物指標和模型,其中一些指標跟人有很大差距。因此,要用一些從臨牀發現的,對患者治療、康復過程有意義的指標,並提早讓這些指標進入到實驗室來,這對我們今後的研究工作也有很大借鑑作用。

侯雲德: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成果轉化少,轉化醫學就是理論聯繫實際,現在,大量數據出來後,要結合到病人,用到病人身上去,再拿回到實驗室進行研究。

核心觀點

醫藥創新策略有多種途徑,“源頭創新”只是其中之一,還可以進行跟蹤創新,現在很多國家都採取這樣的策略,就是根據國外已有的生物模型,根據這個化學實體、臨牀上出現的問題,進行跟蹤性的創新。

——張禮和

要發展當然要創新,但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創新應該由少數優勢單位來搞,不能普遍都去創新。

——侯雲德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