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廢棄塑料是原料 發泡餐具生產衛生狀況堪憂

廢棄塑料是原料 發泡餐具生產衛生狀況堪憂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按照國家發改委此前公佈的消息,5月1日,發泡餐具即將正式解禁。那麼,發泡餐具行業的衛生、安全等生產現狀究竟如何?4月中旬,記者暗訪了一些發泡餐具生產企業,發現無論是原料來源還是生產加工過程,都根本無法做到讓消費者放心。

廢棄塑料是原料 發泡餐具生產衛生狀況堪憂

問題

原料

好料廢料摻着用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發泡餐具的生產過程很簡單:先將食品級聚苯乙烯原料“拉片”(加工成一米多寬的發泡片材),然後用模具將片材加工成發泡餐具。

4月中旬,記者在知情人士的幫助下,進入江蘇揚州一家發泡餐具工廠。

幾千平方米的廠房內機器轟鳴,在拉片機的一端,記者看到一個漏斗形容器,裏面裝滿了黑灰色、米粒般大小的塑料顆粒。記者隨手抓起一把查看,裏面既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以黑色爲主。工人告訴記者,這是聚苯乙烯,不過不全是“好料”,而是摻雜了各種廢料和少量好料的“混合料”。記者將抓起的塑料顆粒重新放回,發現手上沾滿了白色粉末。“那是滑石粉”,工人稱。

在廠房裏,記者發現了整袋整袋的原料,絕大部分袋內的原料都呈黑色,袋子外包裝上大都沒有明確的產品信息;有少量袋子上標明“聚苯乙烯”,其中裝的原料呈白色透明狀,即工人說的“好料”。

“一般我們一次性往那個漏斗裏放15包料,其中5包好料,5包外購的廢料,5包回爐料。”工人稱。

廢棄塑料成原料

在揚州的另一家發泡餐具加工廠,記者也發現了類似問題。

工廠老闆告訴記者,廠裏的拉片機漏斗裏每次加30包原料,其中包括12包好料,8包外購廢料,10包自己加工的回爐料。“好料每噸1.37萬元,外購廢料每噸8000-9000元。”老闆表示,如果全部用好料,那麼每個餐盒的成本就得漲到8分錢,而用差料加工的成本只需4.5分錢。這些廢料是從哪裏購買的,又是用什麼原料加工的?對此,這兩家工廠都不肯透露。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祕書長董金獅告訴記者,此前該協會調查發現,有發泡餐具生產企業大量甚至全部使用進口廢塑料或回收的廢舊磁帶盒、廢舊發泡餐盒、減震塊、保溫板、廣告板等製成的再生料進行生產,爲了掩蓋廢塑料的雜質,有的企業還人爲添加有毒有害的熒光增白劑以及有毒色母料,其生產的發泡餐具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對消費者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p#副標題#e#

邊角料回爐加工

在發泡餐具的原料中,還有一部分回爐料,回爐料由片材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回爐製成。

記者在工廠看到,在加工發泡餐具的同時,一臺連接在加工機器上的粉碎機直接將邊角料粉碎,然後經由管道運送到一個大熔爐(造粒機)中。散落在地上、被工人踩來踩去的邊角料,最後也被掃到一起。工人稱,這些也要經粉碎後輸送到造粒機中。

記者仔細觀察了造粒機的加工過程粉碎後的邊角料經過工藝軟化後,變成了一坨坨發灰的糊狀物,經一個骯髒的黑色出口,流入下面發黑的管道溝裏;糊狀物又通過一個機器被拉成一排鐵絲般的線狀物;線狀物再通過一個機器後,就被切割成了米粒般大小的塑料顆粒,外觀與拉片時用的原料相同。

“這是回爐的料,也就是自己加工的廢料。”工人告訴記者,廢料回爐機器幾乎24小時不停運轉,每天加工的回爐料數量不小。

所用滑石粉存疑

在工廠後院一個比較隱蔽的小屋子裏,記者發現了兩個小池子,池子裏裝着粉狀物,地面上也撒落着不少粉狀物,一個池子裏的粉狀物顏色相對較白,另一個池子中的顏色有點黑,還插着一把生鏽的鐵鍬。一名跟着進來的工人告訴記者,這些粉狀物是滑石粉。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祕書長董金獅告訴記者,發泡餐具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滑石粉的作用有兩點:一是起到成核劑的作用,增大發泡倍率;二是輔助增白。正規發泡餐具企業也會使用滑石粉,但所用滑石粉是食品級的。非正規企業所用滑石粉不一定是食品級的(工業級滑石粉往往含有重金屬鎘、鉛等有害成分),而且往往使用很多滑石粉,把增白當成主要目的了。

在小屋的牆腳處,記者發現了標有“滑石粉”字樣的包裝袋。和記者看到的聚苯乙烯包裝袋一樣,滑石粉的包裝袋上沒有任何“食品用”字樣。

問題

存放

片材露天隨意放

通過拉片機的加工,那些看上去黑乎乎的塑料顆粒就變成了發泡餐具的半成品一米多寬的發泡拉片片材,而且看上去顏色挺白。

這些片材被弄成卷狀後,被工人運到了廠房後的院子裏。院子裏露天堆放着很多成卷的片材,地上還散落着破舊骯髒的抹布等雜物,有些片材因爲落的灰塵太多顯得發黃。

“與非發泡餐具相比,發泡餐具在生產工藝上最大的不同是其成品片材需要放置熟化後才能加工成型。”董金獅告訴記者,夏天片材一般要放置一週左右,冬天要放置兩週左右。按要求,片材離開生產車間後,必須進行消毒、包裝,而發泡餐具的片材體積龐大,進行消毒、包裝很難做到,這就要求企業增加生產車間的面積用於存放片材,而不得露天存放,以免污染,但很多發泡餐具生產企業都沒有做到。#p#副標題#e#

問題

安全

採訪中突發火災

記者在第二家工廠與工廠老闆交談之際,對方突然衝了出去。記者轉身發現,原來正在運轉的機器着火了。“快快快,滅火器。”老闆、員工一邊喊一邊衝上去救火。幸虧老闆發現及時,火很快被撲滅了,但機器上的餐盒已燒得面目全非。

老闆告訴記者,就在4月初,工廠剛剛着過一次火。那次的損失比較大,原料燒了不少。記者注意到,在廠房的屋頂上方,還留存着被火燻黑的痕跡。

“如果使用好料的話,可以少用一些丁烷發泡劑,那麼發生火災的機率就會降低。”老闆如此向記者表示。

問題

衛生

成品直接徒手裝箱

堆放在院子裏的片材經過擱置熟化後,就可以拿來加工成發泡餐具了。

記者在第一家工廠看到,片材通過機器和模具的簡單壓制後,就成了消費者使用的發泡餐盒,幾乎所有員工都是徒手操作,無一人穿工作服、戴口罩。記者撿起散落在地上的餐盒聞了聞,覺得有一種說不上來的異味。在另一家工廠,等待加工的片材被隨意攤在地上,有工人直接從上面踩過,並留下了幾個大腳印,但這些片材仍然被送上了成品加工平臺。

加工好的餐盒被工人擡到旁邊的案板上,由四五名工人進行包裝,有兩名女工戴着看上去髒乎乎的無指手套,工人們用一個特別大的塑料袋將這些加工好的發泡餐具裝進去,將袋口扎住,並順手拿過一把掃帚壓在成品餐盒上。這些外包裝袋上寫有“PS免洗衛生餐具”“執行標準:GB18006.1-2009”等字樣,並標明“生產日期見袋底”,但記者在袋底並未找到生產日期。當記者詢問工人外包裝袋上的“PS免洗衛生餐具”是否名不副實時,工人們都笑而不答。

記者查閱上述“GB18006.1-2009”發現,該標準爲國家標準《塑料一次性餐飲具通用技術要求》。該標準中的“5.8衛生理化指標”爲強制性國標,其他則爲推薦性國標。“5.8衛生理化指標”規定:聚苯乙烯材質的一次性餐具應符合GB9689規定。GB9689爲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成型品的國家標準,要求產品色澤正常,無異味、異物等。

在第一家工廠暗訪時,記者看到一輛大卡車駛入廠區,工人們將發泡餐具成品裝車後,卡車開出了廠門。“很好銷的,學生啊,打工的啊,到處都需要這種餐盒。”工人告訴記者,其產品的市場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p#副標題#e#

專家說法 原輔料必須達到食品級別

對於記者採訪的這些企業的生產加工過程,董金獅表示,姑且不說國家目前尚未解禁發泡餐具、企業生產發泡餐具尚屬違規,單說這些企業使用的原料就全部違法。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食品用包裝就應該使用食品級原料,如果包裝上沒有“食品級”字樣,即便是肉眼看見的透明、白色的“好料”,也可視爲“非食品級”原料,不能用於加工發泡餐具。

董金獅表示,《食品用塑料包裝容器工具等製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明確規定,“原輔材料必須提供檢驗合格證明或報告,必須使用食品用原輔材料。其中直接與食品接觸的原料應符合樹脂或成型品的衛生標準,並提供相應的證據。”“企業應制定原輔材料使用臺賬,原材料不得使用回收料及受污染的原料。”

另外,餐具使用的包裝袋也在食品用塑料包裝生產許可的範圍內,屬於輔助材料,因此需取得生產許可證來證明屬於食品用。在包裝袋的採購中,需要塑料袋生產企業提供QS證書、食品級檢測報告等資質證明。

記者手記 問題一大堆解禁何太急

針對國家發改委解禁發泡餐具一事,中國塑料餐具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李沛生曾表示,發泡餐具“重返”市場後的相關政策及准入機制正在推進中,生產許可管理、行業准入、回收體系建設、環境保護和監督執法等相關準備工作也在抓緊進行,以確保“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條目調整的平穩過渡和順利實施。

如今,離5月1日解禁日期越來越近。但目前,解禁後發泡餐具原材料、生產標準、安全性及回收等問題能否得到解決仍要打一個問號。

“沒全用廢料生產就算不錯了。”董金獅告訴記者,目前全國發泡餐具企業約有100多家,《京華時報》此次暗訪的企業在全國來說用料還算是比較好的。真正用食品級原料加工發泡餐具的企業在全國只有10家左右,這些企業的產品大多用於出口。

“在國家禁止生產發泡餐具的14年裏,一些執法部門都能放任不守法的企業用廢料生產發泡餐具。那麼,解禁後,執法部門又如何保證企業合法生產?”董金獅反問道。

餐具企業難承擔防火責任

一直以來,除了消費者關心的產品質量是否安全外,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也是反對解禁派的一個重要理由。而此前,力挺解禁發泡餐具的中國塑料餐具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李沛生明確表示,解決發泡劑丁烷的易爆問題主要辦法是加強管理。

記者發現,此次採訪的一家企業廠房的外牆上,醒目書寫着大字報似的警示語:“重點防火單位”。看來企業老闆都意識到防火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有關發泡餐具生產企業發生火災的消息卻是不絕於耳。

記者此次採訪的兩家企業,都是剛剛發生了火災,其中一家在記者採訪當天突然起火。對此,董金獅表示,發泡餐具解禁後,對工廠的生產環境、生產過程、採購控制等都提出了嚴格要求,而大多數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企業都無法滿足要求。

“若解禁,一次性發泡塑料餐盒須執行市場準入制度要求”,董金獅稱,按照生產許可實施細則要求,生產車間需要全部封閉,只有固定的人員和物料進出通道,企業需要經過層層消毒,車間的換氣系統也需要有過濾功能的進出風系統來完成。而這樣密閉的環境中,發生火災的機率將增加數倍。

“要想改善和避免火災發生,只能在生產車間中安裝噴淋設施”,董金獅說,要保證生產車間的溼度,需安裝設施,這些設施近百萬元,並不是所有一次性發泡餐具企業可以承擔的。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