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受H7N9影響 禽類養殖產業兩週損失60億

受H7N9影響 禽類養殖產業兩週損失60億

來源:爵士範    閱讀: 4.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北京第一例H7N9病例被確診時,位於密雲的北京京密種雞孵化場裏,800只種雞剛剛孵化出箱。本該來取貨的客戶突然通知養雞場經理蘭天傑,這批雞不要了。此後,要求減少或取消訂單的客戶越來越多。

受H7N9影響 禽類養殖產業兩週損失60億

種蛋孵出來的雞崽原來賣2.8元一隻,現在只能按6分錢一隻的價格便宜“處理”。“處理”方法之一是拿去作爲飼料,“被收雞的買去喂雕、喂老虎”。而在命運的另一個轉角,當“處理”不了時,這些絨絨的、瞪着烏黑小眼珠的小雞就將被悶死、被扔掉或被焚燒。

已在孕育的生命無法“退單”。眼下京密種雞孵化場“雞蛋都沒地方擱”,更別提4月16日要出箱2400只雞,孵化箱裏還有16萬隻雞……這幾天蘭天傑接到電話就害怕,生怕是退單的客戶。

“談禽色變”之風吹過,攪動了禽產業鏈上數千萬人的利益。

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中發現,很多消費者對禽類產品“能不吃就不吃”,不少餐館取消了相關菜品,經銷商感到了凜冽的寒意,各地禽養殖戶更是損失慘重。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祕書長馬闖告訴記者,H7N9疫情突然將家禽業拽到了公共衛生事件裏,讓從業者猝不及防。在他看來,儘管疫情面前人命關天,但政府應該站在更爲平衡的立場上,既考慮公共衛生政策,也考慮一個關係幾千萬人生計的產業發展,避免未來出現更多的問題。

消費者談禽色變

4月8日,世衛組織在關於人感染H7N9禽流感知識答問中指出,吃正常處理和烹調的肉是安全的,流感病毒在足夠熱的情況下會滅活,食物的整體達到七十度將殺死病毒。世衛組織提醒,食用生肉及未烹調的以血爲原料的菜品是高危行爲,不要食用生蛋或者半熟蛋。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難以接受禽類食品。

4月15日中午,肖妤在東直門肯德基用餐,要了一份蔬菜沙拉和一份薯條後,她猶豫了一下,用豬肉丸飯來代替自己之前愛吃的雞腿漢堡。“買菜時已經不敢買禽類肉食了,更不敢接觸活禽,在外面吃飯也擔心餐廳對雞肉的檢驗檢疫不過關,都半個月沒有吃過雞肉了。”

記者隨機採訪了這家餐廳的12位用餐者,表示由於禽流感減少或避免使用禽類肉食的人佔到一半。

4月10日,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發佈的公告稱,該公司3月的數據顯示,肯德基同店銷售額下降了16%。4月第一週的情況更不樂觀,“和禽流感相關的公開報道已經對肯德基的銷售造成了嚴重的負面衝擊。”

肯德基的遭遇只是餐飲業面臨困境的一個縮影。

在北京,4月初市場上還有零星的活禽交易,等到第一個病例報道出來後,全城活禽交易馬上暫停。一些顧客發現,雲南菜館主動取消了汽鍋雞等招牌菜。

在最先發生疫情的華東地區,叫花雞、鹽水鴨等地方名菜也賣不動了。據南京當地媒體報道,鹽水鴨銷量下降了30%,特色小吃鴨血粉絲湯也受到了衝擊。#p#分頁標題#e#

在這樣的態勢下,武漢的100多名養殖戶悲壯地擺起了“百雞宴”,把香酥雞、白斬雞、紅燒雞、宮爆雞丁、土雞湯放在一起吃給大家看。

儘管也有不少顧客相信,煮熟的雞肉是安全的,但市場的緊張難以緩解。

胡椒廚房東直門店經理夏春德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兩天該店的雞肉類食品的銷售額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他擔心之後如果疫情在北京蔓延,雞肉類的產品銷售量肯定會減少,“到時候會和公司上報,立即減少雞肉類原材料的進貨。”

禽養殖產業兩週損失60億

消息比疫情跑得更快,壓力迅速傳導到禽類養殖行業。

天津盛馳禽業劉經理告訴本報記者,4月初至今訂單銳減,90%的客戶退單。“北京患者家屬從天津購得活雞”的消息傳開以來,這家公司更是接不到任何新訂單,40萬隻種雞已被全部退單,種蛋全部停孵。

這只是中國禽養殖業最新感受到H7N9寒意的一個小點。

中國的禽養殖業市場是一片宏大的版圖。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副祕書長馬闖介紹,中國僅蛋產業規模就有2400億元,白羽雞產業1200億元,黃羽雞產業1000億元;按每天的生產量計算,約出產雞蛋9.6億枚,白羽雞1600萬隻,黃羽雞1000萬隻,白羽鴨1000萬隻。

中國獸藥協會信息中心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4月初,農業部確認在鴿子及雞的樣品檢出H7N9,以此爲節點,禽類產品市場急劇萎縮。

安徽是最早暴發疫情的地區之一。該省和威集團損失巨大:每天生產80萬隻苗雞無法外運銷售;每天存欄20萬隻肉雞,飼料消耗大;每天出欄20萬隻肉雞屠宰擠佔庫存,資金壓力巨大。該公司統計,僅此3項每天損失超過300萬元。

產業迅速冷寂。廣西鴻光農牧公司月產雞苗500萬隻,其中一半發往華東、雲貴川及東三省。該公司反映,受疫情影響,運輸受限,這一半全部賣不出去了。另外一半雞苗發往兩廣地區,其中訂全年合同已退30%份額,無合同的市場雞苗價格從2.6元/羽降到0.8元/羽。

山東一家以養殖白羽雞爲主的公司的遭遇可算是“雪上加霜”。在去年一輪對白羽雞是“速生雞”、“疑似吃激素長大”的傳聞中,這家公司受到沉重打擊,虧損8000多萬元,今年一季度頹勢不減,預計虧損接近4000萬元。短時間內,雞苗價格迅速下滑,加上滯銷愈發嚴重,每天的損失額達100萬元。

很多企業都感覺到,目前遭遇的損失超過“非典”、“禽流感”和“速生雞”等以往事件中所受的損失,已經到了“全線崩潰”的邊緣。其中,產品售價暴跌、產品嚴重積壓、資金嚴重短缺是比較集中的問題。

馬闖介紹說,僅從目前行業掌握的情況看,白羽雞銷售減少了75%,因爲可以冷凍儲存,現在大多積壓在冷庫裏,庫存日漸增大。中國的白羽雞行業比其他產業的工業化程度好一些,有一定的緩衝能力,即便如此,也撐不了多久。“這就像腸梗阻,一直堵着,肌體終究會受影響。”

最困難的是以活禽形式銷售的黃羽雞。溫氏集團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黃羽雞生產企業,日上市黃雞300萬隻、肉鴨4萬多隻、生豬2.8萬頭。除每天5萬隻經屠宰加工後銷往香港市場以外,其餘肉雞全部以活雞形式在國內銷售。多省市相繼宣佈關閉活禽市場及禁止外來活禽進入本地市場的消息傳出, 讓這家企業苦不堪言。

溫氏集團提供的資料顯示,該企業在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分公司日上市肉雞約爲60萬隻。繼H7N9事件後,銷售嚴重受阻,飼料原料價格不變,肉雞價格從事件發生前的6元/斤直線降至1元/斤。除華東地區的分公司嚴重虧損以外,集團公司每天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000萬元。如果事件持續發展,預計未來損失至少在10億到15億元。

馬闖告訴本報記者,據統計,過去兩週以來整個行業的直接損失約60億元,加上間接損失,將近百億元。

未來的中國誰來養雞

讓養殖業者迷茫和心痛的是:是否必須如此慘烈?

中國獸藥協會信息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大量養殖戶發現,禽類之間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疫情,如“大量死雞”、“養雞的人紛紛染病”之類的現象。對蘭天傑這樣的雞場從業者來說,不僅要面對無法挽回的金錢損失,更要面對雞箱裏成千上百個看起來挺健康的小生命。它們雖然剛睜開眼睛,還沒有巴掌大,已經能發出很大的叫聲,一箱箱地被運走處理,使人心情格外痛苦。

許多養殖戶呼籲,不要將H7N9疫情和“禽流感”放在一起傳播,以免加劇消費者的恐慌心理。就像2009年“豬流感”被改名爲“甲型流感”一樣,這次的疫情也不該完全歸罪到“禽”身上。

馬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2009年5月H1NI爆發之時,他曾和其他業內人士一起,提交“更名”的建議,當時國際上也有類似呼聲。這次他同樣認爲,H7N9不應等同爲禽流感,“應更名爲甲型流感或A型流感。”

與2009年情況不同的是,豬肉是國人消費的主要肉類,屠宰也有門檻,相比之下,禽類養殖更容易受到消費心態的強烈影響,一旦消費者恐慌,損失更加嚴重。馬闖說,眼下更需要社會上有平衡、科學的認識。“我看見有人連擋風玻璃上的鳥糞都不敢碰觸,社會上的一些反應有些過度了。”

他擔心,這一陣風颳得太猛,對行業的影響過於深重。目前何時恢復產能無法估計。“科學地說,一次性大量感染病毒、遺傳特性、個體免疫力都和發病相關,但現在僅按行業劃分,將養殖業也歸爲高危行業,直接導致大量員工辭職,行業人才流失嚴重,未來的中國誰來養雞?”

畜牧大集網首席顧問、農牧輿情專家焦宏則強調,除了科學、正面地引導老百姓理性看待禽蛋消費,政府還應該儘快出臺完善的補償機制,以免絕望的養殖戶丟棄家禽,引發新的公共安全衛生事件。

另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黃羽雞產業大量收縮,雞蛋和白羽雞行業也不樂觀,要想恢復至少得要一年以上。而現在種雞大量毀滅的現狀,將可能招致半年後雞蛋供應短缺、價格上漲,消費者“也不落好”。小的養殖戶迅速退出,不再回來,大的養殖戶又“一下子頂不上來”,行業不知何去何從。

因爲H7N9而難以預測的,不僅是中國億萬只禽鳥的命運,更有一個行業的走向,以及未來禽肉消費。

馬闖說,中國禽肉消費約佔肉類總消費的23%,摺合算下來,平均每人每年消費禽肉約15公斤,遠低於國際水平。禽產業和豬、牛、羊等養殖業相比,效率更高,排放更低,是未來發展的主流,是在中國糧食安全問題上佔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行業,“政府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應對目前的局勢。”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