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戀物癖 > 旅行者 > 跨越美國密西西比河 探祕河流的源頭祕密

跨越美國密西西比河 探祕河流的源頭祕密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密西西比河(The Mississippi River)是世界第四長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位於北美洲中南部,注入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譯,來源於印第安人阿耳岡昆族語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別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幹流發源於蘇必利爾湖以西,美國明尼蘇達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小小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經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灣。

從源頭伊塔斯卡湖的涓涓細流,到隔河相望激烈競爭過的雙城,再到凝固在馬克·吐溫筆下的漢尼拔,大河開始的地方總是不動聲色地慢慢生長着,卻隱隱流露出奔放的內在。

  一步跨越密西西比

再回頭,見幾個孩子滿不在乎地衝入河水中,水深不足半尺。水花飛濺和笑聲中,孩子們蹦跳着越過了著名的密西西比河。也許這些孩子,正是從這裏開始,將隨着奔流的密西西比、隨着歲月之河,奔向屬於他們的精彩人生。兩萬年前,最後一紀冰川在北美大地上消融,無數次地來回摩挲後,冰川漸漸退去,留下今天明尼蘇達州的萬湖之地。豐富的水資源支撐起茂盛的植被,到處生長着鬱鬱蔥蔥的森林,綠的世界,那些星羅散佈的湖水被樹木遮掩着,悄悄失去了蹤跡。

跨越美國密西西比河 探祕河流的源頭祕密

河流的源頭

在機場找到傑夫時,他正忙着做起飛前的安全檢查。他的塞斯納剛做完從裏到外的大翻修,機艙裏漫着新皮革的味道。傑夫曾是個民航飛行員,退休了也閒不住,帶着自己的小飛機當了森林的志願飛行觀察員,每天都上天飛上個把小時,從空中監控森林的狀況以及可能的火災和疫情。我們爬進駕駛艙,扣好安全帶,傑夫對跑道邊的辦公室祕書招招手,通過對講機確認這次飛行的航向和預定高度。油門到底,發動機轟鳴中機身開始狂抖,滑跑,騰空而起。

跨越美國密西西比河 探祕河流的源頭祕密 第2張

跨越密西西比

明尼蘇達的藍天,雲慢慢飄。飛行高度只有幾百米,傑夫的目光來回掃視着機翼下的森林,我則努力注視着森林掩映中那片靜靜的湖水。我在尋找的,是藏身在森林中的一座小湖,密西西比河的河源伊塔斯卡 (Lake Itasca)。

19世紀,噴着黑煙的蒸汽輪船已經穿梭來往在大河的中下游。河就是河,能走船就好,對新移民和商人們,水流涓涓的河源在什麼地方,卻是個沒多大意義的問題。直到1832年,爲了解決密西西比河上游部落間的糾紛,負責印第安事務的政府官員Henry Schoolcraft帶領探險考察隊逆流而上,白人的腳步第一次踏入這片地域,幾經周折,才最終確定了大河的身世之謎。Schoolcraft對印第安文化極有造詣,在找到河源位置後,他將兩個拉丁詞拆開合一,真實 (Veritas) 和起源(Caput),造了一個很有印第安語境的新詞伊塔斯卡(Itasca),命名了這片密西西比河發源的湖水。

伊塔斯卡湖實在是極不起眼。在機場告別了傑夫,開車穿過濃密的樹林。天色尚有幾分光亮,穿過停車場,越過一道小木橋,就走到了在照片上見過無數次的大河之源。河源只是一道小溪,蜿蜒着流入幽幽深草。溪水旁的木樁上釘着塊牌子:偉大的密西西比河從海拔1475英尺的這裏發源,開始它流向墨西哥灣的2552英里之路。

伊塔斯卡湖的出水口,幾個安放在水中的石墩子,是越過密西西比河的第一座“橋”。打量一下,石墩間的距離正適合步行跨越,大着膽歪歪扭扭地走過,便完成了大河之旅的第一次過河。

密西西比河從這小小的溪流向南縱跨美國中部9個州,開始了一條自然之路,從美國的最北州到最南,密西西比流域覆蓋美國本土面積近一半;它也開啓了一條文化之路,從新大陸的探險開發到南北戰爭再到今天依然保留着的傳統,密西西比河承載着美國千年的土著文化,更是今日美國社會的最主要動脈。

再回頭,見幾個孩子滿不在乎地衝入河水中,水深不足半尺。水花飛濺和笑聲中,孩子們幾個蹦跳就越過了著名的密西西比河。也許這些孩子,正是從這裏開始,將隨着奔流的密西西比、隨着歲月之河,走向屬於他們的精彩人生。

老橋兩端是雙城

雙城是沿密西西比河順流而下的第一座主要城市,明尼阿波利斯和聖保羅,兩個行政各自獨立的城市隔河相望。

跨越美國密西西比河 探祕河流的源頭祕密 第3張

風格建築

一座頗有些古羅馬石橋風格的石拱橋連着雙城。這是密西西比河上最早的橋樑之一,現在已經不再對車輛開放,改成步行橋的石橋像一位鎮上的老爺爺,顯得老態龍鍾。徒步走上寬闊的橋面,卻覺得老橋的大氣風範。在橋中間停步,越過橋欄看下面的密西西比河。百多年的發展,夾在雙城中的大河河岸已經修整成了整齊的水泥牆。

在雙城建成之前,石橋上游百多米的位置曾是密西西比河上唯一的瀑布。和垂直落差逾5000米的長江相比,密西西比從河源到出海口的落差不足500米。雙城的瀑布只有10多米高,但在密西西比河上卻有着非同小可的價值。可以說,明尼阿波利斯,印第安語中的水之城,因這道瀑布纔會存在,這城也是在上世紀初全世界最依賴水力資源的城市。早年的移民們在河邊建起水力磨坊和鋸木廠,加工從上游砍伐後結成木筏順流漂到這裏的原木,附近農田大量種植的小麥也在這裏變成麪粉。奠定了雙城命運的瀑布早已不再是百年前白浪翻騰的樣子了。爲了儘量減低瀑布激浪對河岸的沖刷,城市建設者們竟然將整道瀑布都用水泥整齊覆蓋,變成一處橫跨大河兩岸的人工河道。

同根相煎似乎是文明進化過程中繞不開的一道坎,人與人之間如此,城和城之間也不例外。雙城百姓曾經爲了誰是老大發生過激烈的競爭,對方有的我也要,絕不肯讓半分城池。於是密西西比河的兩岸對稱地建起了大學和教堂。熱愛體育的雙方百姓爲了各自的球隊,更是從相互的言語謾罵發展到肢體衝突。

跨越美國密西西比河 探祕河流的源頭祕密 第4張

即便水輪船早已從密西西比河的正規航運中退伍,但它們依然是密西西比河無可替代的標記

站在石橋的中間,看看大河兩岸林立的建築。時光流淌到了21世紀的今天,人們終於明白隔開一條大河並不該成爲競爭的理由,兩個曾經的冤家現在攜手共建,分享着從美國最重要的空港到大洋彼岸的中國球迷們都熟悉的NBA森林狼籃球隊(Timberwolf)和雙城棒球隊 (Twins)等各種資源。有趣的是,當年的競爭也未必都結惡果。聖保羅一側的大教堂有着精美的石刻,典型的文藝復興風格。而隔河相望的明尼阿波利斯大教堂則是人們能在美國發現的最具法國Beaux-Art風格的建築。

在聖保羅一側的Harriet島碼頭上,我找到了Padelford號水輪船。毫不誇張地說,即使水輪船早已從密西西比河的正規航運中退伍,它們依然是密西西比河無可替代的標記。馬克·吐溫的年代是水輪船最輝煌的歲月,水輪船風格各異,有的是船後一個巨大推輪,有的是雙側安着明輪,無一例外的是煙囪裏總噴着黑煙。今天,旅行密西西比河最重要的節目依然還是乘原汁原味的水輪船遊河。幾乎每一個在河邊的城市都會有幾艘經過現代改造後的水輪船行駛在附近的水域,這是大河裏永恆不變的場景。

Padelford號在漆成紅色的巨大尾輪推動下緩緩離開碼頭。船長吉姆在雙城的密西西比河上駕船幾十年,對這裏的水勢和兩岸的情況瞭如指掌。從水上看雙城,雙城別具風情。剛纔走過的那座老石拱橋始建於1883年,現在只供步行的石橋曾經是美國連接東西海岸最重要的鐵路橋。“能想象蒸汽機車噴着濃煙從橋上開過的場景嗎?”船長一本正經地問大家“也別覺得自然的瀑布變成水落是個不怎麼成功的城市改造,水勢無法控制的自然瀑布是航運的天塹,改建後,一道船閘連接了瀑布上下游,讓密西西比河航線大大延伸。”

在河上左顧右盼,雙城的城市建築各有千秋:明尼阿波利斯現代高樓林立,城市規劃的痕跡明顯;而聖保羅一側則更多些歷史建築,隨意中更讓人覺得自然。

TIPS

雙城的機場是美國最重要的空港,可以作爲遊覽密西西比河的開始或者終結。以這裏爲大本營對上下游的密西西比河進行探索。雙城的住宿選擇很多,也可以考慮住在附近的Coonrapid城,交通方便,經濟實惠的 Country Inn and Suites

來雙城旅行不能錯過坐Padelford號水輪船,從密西西比河上看雙城,感受蒸汽機水輪船曾經的輝煌。

馬克·吐溫的漢尼拔

漢尼拔是文豪馬克·吐溫寫下傳世名作《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的背景城市。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文豪的生花妙筆,這座密西西比河畔的港口小鎮今天會是什麼樣。港口裏早就不再有來來往往的水輪船,而爲了馬克·吐溫小說中的主人公,漢尼拔的一切似乎都凝固在百多年前的時空中。

跨越美國密西西比河 探祕河流的源頭祕密 第5張

漢尼拔

小鎮主街的盡頭是座小山,山腳下的花叢和矮樹圍繞中,站着湯姆和哈克的塑像。小說中的人物被還原成了真人大小,調皮又堅定的目光,肩上木棍挑着的小包裹,似乎是小夥伴們相約正準備出門遠行,卻被某種不知道的力量,和小鎮的昨天一起定格在這裏。

馬克·吐溫是個文學家,大師的文學從不是空中樓閣,總是他真實生活的沉澱和提煉。他曾實實在在地生活在這座小鎮上。藥房門緊鎖着,透過玻璃,能看見屋裏架子上當年的藥劑師用過的瓶瓶罐罐,竟和故事裏刻畫的細節絲絲入扣。藥房隔壁的兩層小樓是馬克·吐溫的故居,臨街是那排著名的白色木柵欄。頑皮的湯姆把油漆柵欄變成動人的誘餌,忽悠好奇的小夥伴們心甘情願爲他做了該受懲罰的事情。小說中讓人捧腹不已的描寫,此刻忽然成了真實的場景,都不用湊近,就能聞見空氣裏新刷的油漆氣味。

來漢尼拔必須先複習一下大師的名著,書不厚,半個下午就能一口氣看完,再走進漢尼拔,你就會發現這裏凝固着的一切都開始鮮活。我問故居管理員,小說裏孩子們看到惡棍殺人,附近是不是真有那個墳地和讓人心驚膽戰的山洞? 管理員微笑着回答“當然,當然,只是那墳地並不是個旅遊景點,真的埋着百年前的死人。你最好還是別去,至少別在晚上去”。

跨越美國密西西比河 探祕河流的源頭祕密 第6張

馬克·吐溫的生花妙筆讓這座密西西比河畔的港口小鎮韻味悠長

湯姆·索亞的氣場太足,管理員越這麼說,越激起我對夜探墳地的好奇。到天黑時分, 暮色籠罩小鎮,我壯起所有的膽量,按照管理員的指點,把車開去鎮邊山上的那片老墳地。上山的路彎彎曲曲,密西西比河就在山腳下。透過樹林的間隙,能看見河面泛起的月光。跨越大河的橋上車來車往,燈光閃閃,將人拉回現代世界。於是給自己壯膽,百年的鬼有什麼好怕的,那殺人犯最多也就是個故事角色。

從車後箱拿出三腳架,支穩,想拍張夜景,也許相機能看到些馬克·吐溫描述的神祕。剛設定好相機的2分鐘長時間曝光,按下快門,一陣山風吹過,樹林裏忽然發出一陣細碎的沙沙聲,好像有什麼活物正從林子裏走近。剛纔的神閒氣定頓時煙消雲散,一股冷氣沿着脊樑骨油然而起,直漫到頭頂。頭皮發麻中,發動了汽車,打開了車門,時間似乎從來沒有如此慢地度過。等快門終於關閉的時候,林中傳來一聲淒厲的鳥叫,夜深人靜之時,直讓我魂飛魄散,關上門,油門踩到底,狼狽逃竄而去。

天再亮時,卻是個豔陽天,昨晚的驚魂漸漸散去。跟着羣穿着花花綠綠的遊客出發,湯姆和貝琪歷險的山洞就在漢尼拔鎮外,一處相當熱鬧的旅遊景點。小說中描述的山洞出口在河邊,也確實有這樣一個洞口,卻爲了管理的不便關閉了。跟着導遊走進這孔在地理學意義上死去的溶岩洞,洞裏的鐘乳石在馬克·吐溫的年代大概就已經停止了生長,在無數遊客手掌的摩挲中變得油光鋥亮。

洞裏燈火通明,遊客的安全永遠是美國旅遊點最重要的考慮。在洞的盡頭,嚮導大聲指揮遊客們站在原地不要移動,然後把所有的燈光都關了。漆黑寂靜中,湯姆和貝琪經歷的那份恐怖悄然升起,正想細細品味一下獨處山洞的感覺,一個不識時務的遊客忽然按亮了閃光燈。鬨笑中,那點點神祕感在瞬間消失。如果馬克·吐溫再世,哭笑不得中,也許還能寫出一篇帶有更多些諷刺意味的湯姆·索亞當代歷險記。

TIPS

漢尼拔到聖路易城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可以跟旅行團,但更合適自駕車前往。這一段的密西西比河基本在很深的河谷中穿行,不妨可以考慮遠離城市,夜宿河邊高崖上的客棧或野營,居高臨下,看河裏的駁船在暮色裏慢慢駛過,非常安靜。

 農機帝國

密西西比河流域中,許多州以大河爲分界線。依河築城,經常就成了隔河相望的文明。雙城的形成如此,而在愛荷華邊界上更有一片四城相鄰的地區(Quadcity)。四城中,名氣最大的是莫林Molin城,這裏是著名的國際農牧機械約翰·迪爾(John Deere)的大本營所在。

因爲落差和緩,密西西比河沿岸有着大片的沖積地帶,肥沃的土地,極其適合大規模耕種,這裏也是美國最大的糧倉。沿着大河之路順流而下,眼前的場景如一部枯燥的記錄片,同樣的畫面連綿不斷,幾十公里,都是望不到盡頭的田野。不想回頭,卻也找不到過河的橋樑。

路邊出現一塊路牌—渡口(Ferry)。繞着高聳的糧倉,轉彎,道路沿着河岸的坡度直接進了大河。渡口空空如也,沒有人在等候,甚至沒有管理員,正懷疑這個渡口是否早已關閉,就看見河邊插着的標記牌上寫着:“需要輪渡時請閃亮車燈”。照章而行,果然,只一會兒,對岸的樹蔭裏緩緩漂出一條輪渡,慢慢向我駛來。

這次,居然碰上了密西西比河上依然在運行的最後一條汽車擺渡。我將車開上甲板,熄火,拉緊手閘。輪渡慢慢悠悠又沿着來路向對岸漂去。我問一名水手,在生活節奏飛快的美國,怎麼還會有這樣一條慢悠悠的航線存在?他卻不以爲奇:這裏是農村,太陽升起,月亮升起,日子過得不緊不慢,莊稼長得不緊不慢,有什麼好着急的呢?

話是這麼說,但美國的農村,和我習慣中認定的田野悠悠的農村,還是有巨大的差距。密西西比河谷有着大片的沖積河灘,平坦無際的田野是重型機械大展身手的地方。美國農民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農民有着明顯的不同,大面積的機械化作業,鐮刀鋤頭自然早已進了歷史博物館,耕牛和手扶拖拉機也只是紀錄片中的傳說。農業生產工業化,讓美國農民步入中產階級行列。漆成鮮亮的綠色聯合收割機威風凜凜地駛過 ,成片的田野消失在收割機利刃翻轉的大嘴裏,車後高懸半空中的管道下跟着大型卡車,亦步亦趨,接着已經分離處理後的麥粒。

美國是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這些年隨着勞務價格的不斷提高和經濟的全球化,越來越多的美國本土工廠關門倒閉。從鋼鐵到汽車,絕大多數的生產線轉移到了國外。在美國看到大公司的標記不難,但大機器生產流水線卻真實地成了一個罕見的產業。迪爾公司也不例外,這家從一個人的鐵匠鋪發展到超級跨國公司的世界第一大農機廠,隨着外銷的增長,將機器生產線搬去消費國是件太自然不過的事情,僅在中國就有多處迪爾旗下的加工生產線。但密西西比河畔的Molin城卻始終是迪爾堅守的大本營。這裏的生產線依然日夜連班地生產着一臺臺巨大的聯合收割機和玉米收割機,供應着整個密西西比河谷農莊的需要。

跨越美國密西西比河 探祕河流的源頭祕密 第7張

農機帝國

在以農業爲主的密西西比河谷中旅行,見多了一望無際的田野,也見到了一座又一座標準的美國城市,能有機會走進迪爾這樣一座傳統意義上的美國工廠,也是我大河之行中的亮點之一。幸運的是,迪爾始終保持着免費讓遊客參觀生產線的自豪傳統。敞開大門讓人蔘觀,最重要的目的並不是爲了推銷產品,更是一個頂級品牌對自己產品的高度自信和自豪。

在一間會議室裏,聽專業講解員介紹迪爾歷史的遊客們坐在一張張舒適的座椅裏,頗有些星球大戰控制座椅的樣子。剛進門還以爲這是些設計新潮的椅子,再仔細看,才發現是標準的聯合收割機操作室的配置椅。每個椅子的扶手和周圍安裝着各種控制按鈕和手柄,計算機控制程度之高讓人吃驚。

第一次近距離走進現代化的大工業生產線。密西西比河畔,乾淨整潔的廠房裏卻不見幾個工人。全封閉的廠房裏,大部分的製作工序都在計算機控制下自動完成,從鋼板的切割,發動機的安裝,到車身的多層噴漆,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直到最後的組裝線,纔看見一羣人簇擁着一名中年漢子走來。這是一個農夫來驗收他剛定下的機器。讓終端用戶親自把他的新機器開下生產線是迪爾的傳統,人性化的生產和銷售過程,讓每個用戶對自己所擁有的機器產生巨大的自豪感。

坐進足有兩層樓高的聯合收割機駕駛室,有點像外星人駕駛飛船降落在金色的麥田中,再也找不到印象裏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感覺。機器時代的農場主,唯一沒有改變的大概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的工作節奏,說到底,和大自然打交道,只能是順着自然的節奏從容而行,着急,終於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優生活
星座駕
名車庫
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