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男士護理 > 健康 >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既養生有能美白的白蘞太有用了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既養生有能美白的白蘞太有用了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白蘞,又名山地瓜、野紅薯、白根、五爪藤等,味苦辛,性微寒,是葡萄科植物白蘞的乾燥塊根。白蘞經曬乾後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散結,生肌等功效。白蘞還可以起到治療癰腫,疔瘡,血痢,燙傷的作用。本文爲你詳細介紹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既養生有能美白的白蘞太有用了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白蘞的作用

第1步治療外科炎症

將白蘞塊根去皮研末,取3兩(用量根據炎症面積加減)以沸水攪拌成團後,加75~95%酒精調成稠糊狀,外敷患處,每日1次,以愈爲度。對於癤、癰、蜂窩織炎、淋巴結炎、各種炎性腫塊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顯著療效。

第2步治療扭挫傷

取見腫消2個,食鹽適量,搗爛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經治4天就腫消痛減而愈。

第3步抑制作用

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同心性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腹股溝和紅色表皮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劑用試管稀釋法,1:15的濃度對共心性毛癬菌、奧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有抑制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對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300mg/kg顯著抑制谷丙轉氨酶(SGPT)、穀草轉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第4步輔助鎮痛作用

白蘞煎劑本身無鎮痛作用,但可顯著增強黑附片和炙川烏的鎮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烏和炙草烏時對離體蛙心的收縮作用。

第5步抗癌作用

體外試驗對人子宮頸癌細胞培養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第6步抑菌作用

白蘞有很強的抑菌作用,並有很強的抗真菌效果。所含多種多酚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抗肝毒素作用及很強的抗脂質過氧化活性。

白蘞的美容功效與作用

白蘞功效:美白、治療面部雀斑、清熱祛風。白蘞對美白肌膚有特效。《藥性論》記載:“可治面上瘡皰。”

白蘞具有非常好的美白作用,例如七子白美白麪膜曾是宮廷的不傳配方。由於其神奇功效,是古今愛美人士的首選,七子白美白麪膜是由白朮、白芷、白芨、白蘞、白茯苓、白芍六種純中藥粉和珍珠粉混合一起製成的美白麪膜。對於消除皮膚斑點、消除皮膚痘痘有着立竿見影的效果。

白蘞含黏液質和澱粉,色白質細,是美容方中常用藥。《神農本草經》言其:“主癰腫疽瘡、散結氣,止痛。”在美容方中,常用以消腫、斂瘡及治各種皮膚病。現代研究證明,白蘞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白蘞美容方:

第1步面部粉刺

白蘞0.6克.藜蘆0.3克共研末,酒調塗搽,一日三次。

第2步凍耳成瘡

白蘞、黃柏.等分爲末加生油調勻搽耳。

第3步湯火灼爛

白蘞研末敷之。

第4步白蘞祛斑粉

白蘞20克.辛夷9克,冬瓜仁30克,當歸15克.麪粉15克。白蘞、冬瓜仁研成粉末。與麪粉混合均勻,裝罐備用。當歸.辛夷煎汁150毫升.過濾去渣。以適量藥汁配合粉末。調成糊狀即可。避開眼脣。抹於臉部和頸部。15分鐘後.清洗乾淨。~周使用1—2次,本方置於臉上以10~15分鐘爲限。本藥方可嫩白祛斑。

白蘞的功效:

白蘞有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別名山地瓜、野紅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兔核、崑崙、貓兒卵、鵝抱蛋、見腫消、穿山老鼠、白水罐、鐵老鼠、母雞帶仔、老鼠瓜薯、山栗子、人卦牛、白漿罐、地老鼠、野著薯、母雞抱蛋。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既養生有能美白的白蘞太有用了 第2張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白蘞配伍連翹:二者均可清熱解毒相伍爲用可加強清熱解毒散結之功效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陽證瘡瘍諸症.

別名:山地瓜、野紅薯、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兔核、崑崙、貓兒卵、鵝抱蛋、見腫消、穿山老鼠、白水罐、鐵老鼠、母雞帶仔、老鼠瓜薯、山栗子、人卦牛、白漿罐、地老鼠、野著薯、母雞抱蛋。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生肌藥。

性味:苦;辛;性微寒。

歸經:心經;肺經;肝經;脾經。

功效: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

主治:瘡瘍腫毒,瘰癧,燙傷,溼瘡,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塗。

來源:白蘞爲葡萄科植物白蘞的乾燥塊根。

1、白蘞與白薇,均能清熱但白蘞多爲外科常用藥,偏清氣分熱,白微多爲內科用藥,偏於清血分,陰分之熱。

2、白蘞、地丁草、蒲公英三者能清熱消腫爲外科常用藥,但白蘞宜於瘡瘍末期,用以消腫止肌,地丁、蒲公英宜用瘡瘍初期,用以清熱定痛。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既養生有能美白的白蘞太有用了 第3張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白蘞的作用:

白蘞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主治瘡瘍腫毒,瘰癧,燙傷,溼瘡,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陰疽色淡不起,胃氣弱者,也不宜服用。脾胃虛寒及無實火者忌服。

1、白蘞治癰腫:一白蘞二分,藜蘆一分。爲末,酒和如泥,貼上,日三。(《補缺肘後方》)

2、白蘞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蘞三兩,阿膠二兩(炙令燥)。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鏡匕,酒水共一盞,入生地黃汁二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如無地黃汁。入生地黃一分同煎亦得。(《聖濟總錄》白蘞湯)二白蘞、烏頭(炮)、黃芩各等分。搗末篩,和雞子白敷上。(《普濟方》白蘞散)

3、斂瘡:白蘞、白芨、絡石各半兩,取幹者。爲細末,幹撒瘡上。(《雞峯普濟方》白蘞散)

4、白蘞治皮膚中熱痱、瘰癧:白蘞、黃連各二兩,生胡粉一兩。上搗篩,容脂調和敷之。(《劉涓子鬼遺方》白蘞膏)

5、白蘞治扭挫傷:見腫消二個,食鹽適量。搗爛外敷。(《全展選編•外科》)

6、白蘞治凍耳成瘡,或癢或痛者:黃柏、白蘞各半兩。爲末。先以湯洗瘡,後用香油調塗。(《仁齋直指方》白蘞散)

7、白蘞治瘰癧生於頸腋,結腫寒熱:白蘞、甘草、玄蔘、木香、赤芍藥、川大黃各半兩。上藥搗細羅爲散,以醋調爲膏,貼於患上,幹即易之。(《聖惠方》白蘞散)

8、白蘞治湯火灼爛:白蘞末敷之。(《備急方》)

9、白蘞治聤耳出膿血:白蘞、黃連(去須)、龍骨、赤石脂、烏賊魚骨(去甲)各一兩。上五味,搗羅爲散。先以綿拭膿幹,用藥一錢匕,綿裹塞耳中。(《聖濟總錄》白蘞散)

10、白蘞治白癜風,遍身斑點瘙癢:白蘞三兩.天雄三兩(炮裂去皮臍),商陸一兩,黃芩二兩,乾薑二兩(炮裂、銼),躑躅花一兩(酒拌炒令幹)。上藥搗羅爲細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聖惠方》白蘞散)

白蘞的臨牀應用

第1步白蘞散(《聖濟總錄》)治療耳出膿血:白蘞、黃連(去須)、龍骨、赤石脂、烏賊魚骨(去甲)各30g。上5味,搗羅爲散。先以綿試膿幹,用藥2g,綿裹塞耳中。方中白蘞清熱解毒,散結,爲君藥。

第2步白蘞散(《太平聖惠方》)治瘰癧生於頸腋,結腫寒熱:白蘞、甘草、玄蔘、木香、赤芍藥、川大黃各15g。上藥搗細羅爲散,以醋調爲膏,貼於患處,幹即易之。方中白蘞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爲君藥。

第3步白蘞湯(《聖濟總錄》)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蘞90g,阿膠60g(炙令燥)。上2味,粗搗篩,每服4g,酒水共1盞,入生地黃汁2合,同煎至七分,去渣,食後溫服。如無地黃汁,入生地黃0.3g同煎亦得。中白蘞清熱解毒,止痛,生肌,爲君藥。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散結止痛;生肌斂瘡。主瘡瘍腫毒;瘰癧;燙傷;溼瘡;溫瘧;驚癇;血痢;腸風;痔漏;白帶;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本經》:主癰腫疽瘡,散結氣,止痛。除熱,目中赤,小兒驚癇,溫瘧,女子陰中腫痛。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既養生有能美白的白蘞太有用了 第4張

白蘞的功效與作用

《別錄》:下赤白,殺火毒。

《藥性論》:治面上皰瘡。

《日華子本草》:止驚邪,發背,瘰竊,腸風,痔漏,刀箭瘡,撲損,溫熱瘧疾,血痢,燙火瘡,生肌止痛。

《本草圖經》:治風,金瘡。

李杲:塗一切腫毒,敷疔瘡。

《綱目》:解狼毒毒。

第1步瘡癰腫毒,瘰癧痰核

本品苦寒清泄,辛散消腫,故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斂瘡生肌、消腫止痛之效。內服、外用皆可。

第2步水火燙傷,手足皸裂

本品苦寒,既能清解火熱毒邪,又具斂瘡生肌止痛之功,故常用治水火燙傷,可單用本品研末外敷(《備急方》);亦可與地榆等份爲末外用。若與白及、大黃、冰片配伍,還可用於手足皸裂。

護膚
髮型
香氛
健康
整形
妝容
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