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爆料 > 精神正能量的戲劇化表達

精神正能量的戲劇化表達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央視熱播的電視劇《最美的鄉村》在脫貧攻堅主題與鄉村劇類型化創作相融合的基礎上,恰適地處理了精神正能量和戲劇化表達的辯證統一關係,較好地實現了主旋律作品在“有意義”前提下的“有意思”,爲同類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生產帶來啓示。

精神正能量的戲劇化表達

在劇作的藝術品質與觀衆的審美感知上,《最美的鄉村》敢於觸碰扶貧工作中的真矛盾、真問題,並善於用藝術的方式對其進行再現和反思。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該劇把鄉村扶貧中遇到的普遍性困境,尤其是被扶對象存在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問題和思想問題,表現得精準而到位,因此才爲“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做出了真切而有力的生動詮釋。面對貧困地區羣衆常見的“好面子”心理、“等靠要”思想,以及長期形成的慵懶陋習、宿命觀念等,劇中主人公從“造血”的角度出發,下足功夫、堅持不懈。因而,全劇在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鄉村故事場域中,讓思想扶貧、精神扶貧、文化扶貧的理念具有了更加具象化的人格表徵與影像註腳。

扶貧工作終歸要做好人的工作,文藝創作關鍵要用好人的要素。《最美的鄉村》的亮點在於對角色的設計——幾位高度典型性和象徵性的主要人物,成了扶貧隊伍裏“最熟悉的陌生人”。劇作在情節架構上充滿創新意味,由三段先後鋪展開來的單元故事拼接而成,分別演繹了三位主人公披荊斬棘、無私奉獻的扶貧經歷。從新上任的鎮黨委書記唐天石,到駐村做第一書記的電視臺女主播辛蘭,再到返鄉創業的名牌大學畢業生石全有,看似個體化的生命樣本,實則是典型化藝術形象。每個角色都是現實扶貧隊伍裏某類人的縮影,高度濃縮着這類人所共同鐫刻的理想信念、共同體會的心靈困頓、共同遭遇的急流險灘、共同面臨的兩難抉擇。唐天石與盧振興爲了保護水庫生態環境,忍痛放棄網箱養魚的項目,通過發展滿繡、養蜂和高端旅遊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辛蘭爲了兼顧扶貧事業與個人家庭,不僅把女兒送到了就近的村辦小學,還力邀已退休的特級老師下鄉支教、造福全村;石全有爲了回鄉創業而放棄大都市的優厚待遇,因地制宜將村民搬遷遺留下的荒廢老村打造成了“體驗式農莊”。這其間閃耀着的人格光輝不僅亮化了扶貧故事,也讓萬千有着類似經歷的“扶貧人”產生着身臨其境的共情體驗。與此同時,該劇對於一些配角諸如邢鐵山、關文龍、周萬鵬、黃宗傑等,也都進行了精心設計與打磨,使人物具有了性格的鮮明性和標識性。

扶貧劇要實現創新表達和優化傳播,講好故事是重中之重。這部劇兼顧複雜性和明晰性的人物關係、平衡細膩感和明快感的情節編織,加之信仰與情感、事業與家庭、理智與感性之間的衝突和取捨,都在潛移默化間強化了觀衆的心理代入與收視黏性。此外,該劇在人物造型、橋段設計、影像語言等方面時尚化和年輕態的表達,令作品煥發出撲面而來的清爽氣質。如塞外蟠龍湖水庫、金山嶺長城的取景,網紅、短視頻、直播等年輕元素的恰當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滿繡以及木匠、鐵匠、漏粉、刻窗花等傳統手工藝的巧妙呈現等,均有力提升了作品的觀賞效果。儘管仍有改善和提升的空間,但整體而言,《最美的鄉村》仍不失爲扶貧題材劇的佳作。

(作者:侯君荔,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主任編輯)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