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皮損可導致慢性溼疹

皮損可導致慢性溼疹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患處皮膚特徵: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常見於面部、耳後、四肢屈側、乳房、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佈。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爲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溼疹。三者並無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轉變。

皮損可導致慢性溼疹

(1)急性溼疹:

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密集成片,易滲出,境界不清,周圍散在小丘疹、丘皰疹,常伴糜爛、結痂,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包或濃痂。處理適當則炎症減輕,皮損可在2~3周後消退,但常反覆發作並可轉爲亞急性或慢性溼疹。

(2)亞急性溼疹:

急性溼疹炎症減輕後,仍有劇烈瘙癢,皮損以丘疹、結痂和鱗屑爲主,可見少量丘皰疹,輕度糜爛。治療恰當數週內可痊癒,處理不當,則可急性發作或轉爲慢性溼疹。

(3)慢性溼疹:

常因急性、亞急性溼疹反覆發作不愈二轉爲慢性溼疹;亦可開始不明顯,因經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發病開始時即爲慢性溼疹。其表現爲患處皮膚浸潤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紅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損多爲侷限性斑塊,常見於手足、小腿、肘窩、乳房、外陰、肛門等處,邊緣清楚。病程慢性,可長達數月或數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發作。

中醫文獻中記載的“浸淫瘡”、“旋耳瘡”、“繡球風”、“四彎風”、“奶癬”等類似西醫學的急性溼疹、耳周溼疹、陰囊溼疹、異位性皮炎及嬰兒溼疹等。《醫宗》患處皮膚特徵:可發生於任何部位,常見於面部、耳後、四肢屈側、乳房、手部、陰囊等處,對稱分佈。根據皮損特點可分爲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溼疹。三者並無明顯界限,可以相互轉變。

近年來,溼疹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氣候環境變化,大量化學制品在生活中的應用,精神緊張,生活節奏加快,飲食結構改變均有關係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