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中醫 > 冬季養生 這3個部位別露出來

冬季養生 這3個部位別露出來

來源:爵士範    閱讀: 7.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冬季養生這3個部位別露出來

1.腳部

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也有人體“第二心臟”之稱,腎和脾的經脈都起源於腳。由於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血液供應往往不足,當腳部受寒,迴心的靜脈血液就會像“塞車”一樣淤滯在腳踝附近,這樣就加重心臟的負擔。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關節炎、婦科宮寒病、高血壓、慢性胃炎等病邪就會乘虛而入。因此,寒冷天氣千萬不能讓雙腳受涼。

冬季養生 這3個部位別露出來

友情建議:冬季,每天用熱水泡腳,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都暖和起來。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對於糖尿病的患者務必由家人兌好水溫,同時可按摩腳掌的涌泉穴,起到調理臟腑、舒通經絡的作用。天氣好時,也可踢毽子、走路,鍛鍊下肢、擡高下肢,提高禦寒抗病能力。鞋襪最好保暖透氣、吸溼性好。

2.腹部

腹部爲人體臟腑之氣結聚之處,腹部受寒易引起腹部經脈氣血瘀滯不通。中醫有“不通則痛”的說法,有胃病史的人受寒後容易胃痛,經期女性受寒後容易痛經。中年男性陽氣衰弱,陽不化氣,水溼內停,導致“將軍肚”出現,受寒後容易出現腸鳴腹瀉,陽痿早泄等。

友情建議:不建議秋冬季穿露臍裝、低腰褲等易使腹部受寒的衣服。老人、兒童及經常胃部不適人羣,不妨在出門時多穿一件外衣,夜間睡覺時腹部蓋上被褥,避免腹部受寒;同時可在每晚睡前將雙手搓熱,左手手心放肚臍上,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然後繞着肚臍順時針搓摩腹部約10分鐘,長期堅持可以有效緩解腹部受寒引起的不適。

3.背部

背爲陽中之陽,如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之邪入侵,耗傷人體陽氣,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現在許多朋友待在溫暖的室內,卻也難免有事外出,或是上廁所,又或是出門取快遞。這樣後背就會直接從溫暖的空調房裏挪到冷風裏,容易損傷後背巡行督脈的陽氣。

冬季養生 這3個部位別露出來 第2張

友情建議: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氣好的時候,別忘了給後背曬個“日光浴”,熱流會讓全身舒服。

諺語有“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的說法,因此,朋友們在冬季不僅要針對自己身體薄弱環節保護好身體相應器官,以免着涼,誘發疾病發作,還要適當運動,注意調整飲食結構,中醫常說:“冬令進補,三春打虎。”要想冬季不生病,驅寒保暖務必懂。

冬季養生還要注意這些

清心寡慾,意守丹田

按照中醫學的理論,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此時由於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而且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把滋補品中的有效成分儲存在體內,爲明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礎,俗話說的“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便源於此。中醫學認爲,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時間最爲適宜。

冬季養生 這3個部位別露出來 第3張

冬令進補不是說每個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進補。年輕體壯無病之人,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就不必進補。對於體虛需要進補之人,如果進補不當,會產生一系列副作用。因爲藥物入胃全靠胃腸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腸功能正常,才能發揮補藥的應有效應。否則,這些補品進入體內會產生壅滯而致病。對於這類人羣,可先服用些黨蔘、白朮、茯苓、薏苡仁、扁豆、陳皮之類調理胃腸的藥物,使胃腸功能趨於正常,再由少至多地進服補藥,這樣機體才能較好地消化吸收。

平衡膳食,廣開食路

腎之先天真陰靠後天水谷供養,完整平和的膳食能夠給人體提供充分的營養。否則,偏嗜太過會傷及人之正氣,變生諸病。平衡飲食原則是以各種糧食爲主,肉、菜類爲副,同時適當補充水果、瓜類,就能得到體內所需的營養而精血充盈。食物的性、味決定了它的實用價值。如寒涼食品可清熱瀉火,甘寒者可滋陰生津,甘溫者可補命門振奮陽氣。腎陽不足宜食羊肉、韭菜之類食品;精血不足宜食海蔘、紫菜、魚類以填精補血。

慎房事,保精血

精血乃肝腎所藏,五穀精微所化,是精、氣、神的物質基礎。男子以精爲主,女子以血爲本。養生家根據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道理,得出每月“春二、夏三、秋冬閉藏”的理論。這雖然與日常生活看似相悖,但卻具有理論基礎和實際意義。

腎藏精,精能生髓化血,髓充骨通腦,腎氣養育天癸,天癸又是生長髮育的激素類物質。精充髓滿且血盈,則思維敏捷,反應迅速,精力充沛,體魄堅實。陰有所用,陽有所附,則身體耐受力強,能承受超負荷工作量,治事有精神。如果不注意保護腎精,精虧則腎陰無制,久之陽亦,疾病乃生。《黃帝內經》雲:“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說的正是此可爲發生伏氣溫病的原因。因此,保養腎之元陰是攝生之關鍵。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