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猎奇 > 奇闻解密 > 古代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 飞鸽传书是真的吗

古代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 飞鸽传书是真的吗

来源:爵士范    阅读: 1.4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古代,可没有像现在这么方便的微信手机等用来沟通交流,如果距离较远的话想要传递个消息该怎么办?古代人是用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的?古代所谓的飞鸽传书是真的吗?难道不会送错吗?本站的小编带你了解下详情吧!

古代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 飞鸽传书是真的吗

古代人用什么传递信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隋唐时期,驿传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唐代的官邮交通线以京城长安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直达边境地区,大致三十里设一驿站。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站设有驿舍,配有驿马、驿驴、驿船和驿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用军用邮驿来运送荔枝。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三千里,六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达到每天五百里。由此可见,唐朝邮驿通信的组织和速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将所有的公文和书信的机构总称为“递”,可分为三种,即:步递、马递和急脚递。由于皇帝的重视及战争需要,宋朝军事通信十分发达,沈括《梦溪笔谈》中曾写道:“急递最速,唯军兴用之。”在全国各地军事要道上,每五公里设一急递铺,辖铺兵五至十人,铺长以上有节级军官管理。急递的驿骑马领上系有铜铃,在道上奔驰时,白天鸣铃,夜间举火,撞死人不负责。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昼夜兼程。急递可日行二百公里,专门传递军事消息。宋神宗时又设金字牌急脚递,南宋初年抗金将领岳飞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从前线强迫召回临安,这类金牌就是急递铺传递的金字牌,含有十万火急之意。

古代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 飞鸽传书是真的吗 第2张

收集在《永乐大典》中的《金玉新书》是两宋递铺法规总集,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古代较为完整的一部通信法规,规定:凡是交急脚递或马递传送的文书,要当着官员面实封装入筒内,叫做“实封入递”;宋朝为了确保邮驿的传递速度,在机构设置方面“均地理”,在时限方面要求“谨时刻”,在布局方面要“亭传相望”,在监督检查方面“分置巡辖”,制度相对较为完善。驿站是传递政府公文的机构,很长时期禁止寄送私信。直到985年,宋太宗才诏令臣僚,允许臣僚把他们的家信交驿附递,这是我国私邮的最早记录。

北宋建立的一套较为健全的递铺组织,特别是急递铺组织,为以后各朝所继承,一直延续到清末。我国现存的姑苏驿亭遗址,位于苏州,建于宋代绍兴十四年(1144),现有清人题联:“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不由让人遐想当年驿道上的故事。

飞鸽传书是真的吗

《山海经》曾经记载,西王母的身边有3只青鸟,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把幸福吉祥快乐的声音,传递到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给汉武帝刘彻写过信,就是派青鸟把信送到汉武帝的宫殿中。后来,民间根据这样的传说,便利用鸿雁这种鸟进行传书,这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再后来,就演变成了飞鸽传书。

古代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 飞鸽传书是真的吗 第3张

我国是养鸽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 鸽子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很灵敏,而且特别恋家,这是它们先天具备的优势。

飞鸽传书,是利用鸽子本能的认巢性能,有意识地把B地的鸽子带到A地并使之飞归B地,通过在鸽腿上绑字条来传递信息。古代信鸽用来通信,包括航海通信、商业通信、新闻通信、军事通信,民间通信等。古代飞鸽传书的案例屡见不鲜,刘邦被项羽所困时靠信鸽救援,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利用信鸽传递信息。

飞鸽传书的原理,有很多种,如飞逆行定位导航说、腿脚导航说、嗅觉导航说、视觉导航说、皮肤导航说、听觉导航说、天体雷达导航说、记忆导航说、智商导航说、遗传基因导航说、电离层在磁导航说、地磁罗盘导航说、太阳罗盘导航说。普遍认为鸽子的上喙着具有能够感应磁场的晶胞,鸽子的脑里面有些磁性物质四氧化三铁,鸽子是靠地磁来判别方向的。地磁导航说的科学依据更为充分,但也可能是地磁、嗅觉、记忆等多种因素综合导航的。

古代人是怎么传递信息的 飞鸽传书是真的吗 第4张

据小编所知,鸽子是单程归巢动物,也就是说,用它传书是单方向的,想要交流,除非分居两地的俩人各自养一窝鸽子,定期交换一下(倘若这个间隔时间过长,鸽子养熟了,就没法弄)。所以飞鸽传书一般都是行军出征的人带一窝鸽子走,时不时的往回放一个通报消息,在驻地的那一方则无法用鸽子给出门在外的一方传书,飞鸽传书肯定是有的。

社会万象
国际快讯
人间冷暖
奇闻趣事
世间印象
拉呱
历史名人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