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母嬰 > 我是女孩,我是男孩

我是女孩,我是男孩

來源:爵士範    閱讀: 7.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遊戲,一個嚴肅的問題!

我是女孩,我是男孩

小心,我們可不能拿遊戲開玩笑!許多父母好像很難接受自己的孩子玩與其性別不符的遊戲。

一位女研究者觀察了24位20~24個月的兒童。她發現了什麼?當小男孩要玩娃娃時,他的父母會非常強烈地干預,甚至要懲罰他;而且爸爸往往表現得更為嚴厲,不能容忍這種行為的混亂。一般來說,男人好像更執著地追求遵守有關性別角色的文化標準。而對女孩,父母則比較靈活,允許她進行一些並不是十分女性化的活動,但同時,也還是傾向於引導她玩女孩的遊戲!

另外,父母和教育者在遊戲中,更傾向於鼓勵男孩獨立自主,而對女孩則側重依賴關係。雖然因為家庭不同,教育方式不同,父母的態度也或多或少地不同,但這確實是普遍的現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觀察表明,在孩子2歲的時候,父母所表現出的對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態度最明顯。

一切為二的世界

面對這一切,嬰兒怎麼想?他察覺到父母對其傳遞的性別資訊了嗎?如果他聽到了這些資訊,他是否能明白?

想找到答案並不容易,當孩子還沒有掌握語言時,我們無法直接給他提出這些問題!但是,我們可以觀察。研究發現,嬰兒從7個月起,就能夠區分照片上的女人臉和男人臉。另外,嬰兒完全可以區分女人的聲音和男人的聲音。他剛剛發現世界上是有兩大組人構成的:男人和女人!

那麼他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嗎?現在不要問得過多!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嬰兒可能還有一步要跨越,那就是他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如果把他放在鏡子前面,他會以為對面有另外一個嬰兒。他根本不會想到面對的是自己的映像。等能夠肯定了自己的基本身份後,他就會對自己的性別角色感興趣了。

研究人員發現,1歲左右的嬰兒對同自己性別相同的孩子和大人尤其感興趣。他們更專心地看著這些人,並試圖同他們接觸。對同性的關注大概能夠表明1歲的孩子已經具有性別的歸屬感了。這個假設在孩子18個月時得到證實。18個月的孩子知道他該如何表現以符合自己所處“性別組”的習慣。如果讓孩子在沒有任何的引導和壓力下自己選擇玩具,小女孩更喜歡選擇女孩的玩具,小男孩更喜歡選擇男孩的玩具。我們可能由此說,他們百分之百地接受了周圍人給他們的性別資訊。#p#副標題#e#

我是女孩,我是男孩!

到2歲左右,當被人問起的時候,大部分孩子能夠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從2歲起,人們發現這些小蘿蔔頭非常主動地做出符合對自己性別的文化模式的行動。小男孩竭力地模仿爸爸,小女孩則更多地模仿媽媽。如果讓他們自由地選擇遊戲夥伴,他們會更喜歡找同性別的孩子:女孩找女孩,男孩找男孩。

在集體中,一個孩子是不可能當著別的小夥伴的面玩不符合自己性別的玩具的。人們發現,在這一點上,父母並不是唯一“施加壓力”的人。

六七歲的孩子,保持著明顯的性別行為:因為他們在智力上還沒有堅信自己一生都將是男孩或者是女孩。正是由於這種不確定性,幼兒園的女孩會要帶花邊的裙子,想穿媽媽的高跟鞋,而小男孩在紅毛衣前會憤怒地大叫。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有服裝來確實定性別的區分,讓自己有歸屬感。

日常的行為中,6歲以下的兒童也是非常傳統的!一位研究人員給剛剛2歲的兒童看一些不太符合文化習慣的照片,比如,一個男人正在化妝或者下廚做飯。面對這樣的照片,小孩臉上會出現一種非常吃驚的表情。他們好像在說,這可不對!

雖然在自己的家庭中,家務也不一定是完全按照傳統的方式分工的,但是這些小機靈鬼會在別的地方獲取資訊:在小夥伴家、在阿姨家、在動畫片中或者在兒童文學中等等。

當然,我們也不必太失望。最近的科研表明,看電視少的孩子和媽媽上班的孩子所採取的性別態度相對不是那麼傳統。也許,10年後我們的孩子再看到爸爸刷鍋碗瓢盆的照片時,就不會感到吃驚了。

父母的問題

孩子性別角色認同的過程並不總像一條平靜流淌的小河,有時會伴隨著許多疑問。下面,我們就父母關心的一些話題採訪了精神分析學家馬特林。

問題1:如果父母非常想要個女孩或男孩,而生下一看,和預期的正相反。這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後果?

馬特林:這取決於父母的內在動機。如果他們只是因為他們已經有了個男孩,而想要一個女孩,很有可能起初的失望一過,就會接受孩子的性別。然而,如果他們對孩子性別的希望是與個人的成長經歷有關的,在這段經歷中只有男孩或者女孩才能被接納,情況就會相對複雜些。

問題2:怎樣才能知道到底父母是哪種情況呢?

馬特林:想知道父母的真正想法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這主要是潛意識的作用。但是,這種潛意識已經會給孩子帶來困擾了,一個男孩並不需要穿上女孩的衣服或者有一個女孩的名字才明白,自己不是父母期望的性別。

因此,如果父母本身也不太確定自己的想法,不妨坦率地自問幾個問題:我是不是給孩子起了一個不符合他性別的名字?當我說起孩子的時候有沒有出現口誤?他是男孩或是女孩是不是令我無法忍受?如何解釋我對某種性別的排斥?如果我不想要女孩,是不是因為我同母親或姐妹相處得不太好?你如果能夠發自內心地回答這些問題,就能夠很快地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p#副標題#e#

問題3:當女孩像假小子,男孩卻像個小姑娘時,該怎麼辦?

馬特林:在孩子3歲之前,這是相當正常的。為了實現無比強大的夢想,有的孩子會同時扮演著兩種性別角色。但是一般3歲以後,他們會逐漸認同自己的性別。

如果3歲以後,對自己的性別還模糊不清,尤其是6歲以後還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就需要尋找這背後的原因了。

有些小女孩喜歡穿得像男孩,留短髮,可能是因為她們在課間的時候注意到男孩跑得更快,打架時也容易取勝。她們羨慕這種力量、這種權利。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可以告訴她們,男孩有男孩的優勢,可女孩子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長處。

至於有的男孩有模仿女孩的傾向,我們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養育方式,另一方面也要看一看他為什麼會認同母親的性別,而不認同父親的性別。是不是男人在家中不受待見?他的父親是不是無論做什麼都受到輕視或批評?在這裡,需要提請大家注意的是,父親的形象是從媽媽的語言中樹立起來的。如果想讓自己的男孩有一天成為真正的男子漢,母親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不要誤導孩子。

問題4:我的男孩就像小武士,我的女孩就像嬌小姐。如何避免他們具有太“鮮明”的性別特點呢?

馬特林:5歲的男孩像個小武士,5歲的女孩像個嬌小姐是完全正常的。孩子們非常需要這段誇張自己性別的時間,就讓他們這樣做吧。不要從搖籃裡就灌輸男女平等的理論!等孩子到了8歲的時候,可以告訴男孩子,他的“小雞雞”不會因為他收拾餐桌就掉在地上!告訴女孩子,她那華麗的裙子只能在家中穿,而絕不能穿到學校去。當然父母對男女各自的角色分配,尤其是任務分工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位父親對自己的兒子說:“我的兒子,作為男人,永遠不能洗碗。”這樣兒子長大後很可能有大男子主義。相反,如果父親對自己的兒子這樣說:“我很遺憾沒有學會做飯,如果你能學會,幫助媽媽,那就太好了。”即使父親本身並不善於主持家務,孩子也會得到鼓勵,

問題5:家中沒有父親,男孩將以誰的認同來確定自己的性別角色,小女孩通過誰來了解男性的世界?

馬特林:不要以為是單親媽媽,孩子的周圍就沒有男人。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外祖父、舅舅、小夥伴、男教師、男教練都可以成為他或她確定自己性別角色的男性參照物。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媽媽對待異性的方式。如果有尊重,也有欣賞,她的兒子就會以身為男性而自豪,女兒也會學習母親對待男性的態度;而如果媽媽對整個男性世界採取敵視的態度,經常說些攻擊男人的話,她的小男孩就會感到自己的性別受到攻擊,小女孩就會有不信任男人的傾向。

如果是這樣,那就太遺憾了!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