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人間冷暖 > 預防老年癡呆 記住這些要訣

預防老年癡呆 記住這些要訣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長期的臨牀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痛心地看到人們對老年性癡呆缺乏足夠的瞭解,並由認識不足而產生一定的“恐懼症”,認爲這是一種“絕症”,沒有辦法醫治。

預防老年癡呆 記住這些要訣

祖國傳統醫學一貫主張“不治已病治未病”,老年性癡呆除在已病之後積極治療之外,未病之時更應立足於預防。

正確認識,莫恐懼莫歧視

在長期的臨牀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痛心地看到人們對老年性癡呆缺乏足夠的瞭解,並由認識不足而產生一定的“恐懼症”,認爲這是一種“絕症”,沒有辦法醫治。病人及其家屬也會覺得患了這種病有說不出的自卑,因此對早期檢查診斷存有一定的畏懼或是牴觸。加之一些人對老年癡呆病人存在着各種歧視和漠視,這些都造成了我國目前老年性疾呆病人診斷和治療的延後。

老年性癡呆可防可治。據調查發現,一般老年癡呆症常常發生在50歲以後,起病隱匿,發展緩慢。但有研究認爲,癡呆的病理改變往往在中青年就已存在,只是沒有症狀或者症狀輕微而無法覺察。老年癡呆症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漸加重的健忘開始,如果不注意,通常不容易發現,按照病情的發展,可大致分爲“健忘期”、“混亂期”和“極度癡呆期”三個階段,到了“極度癡呆期”,病人進入全面衰退狀態,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飯、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顧,便尿失禁,迷失方向、不識親人、妄想妄覺,這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所以,儘管老年性癡呆症的發病率是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加,而且年紀越大,發病的機會越多,但卻非絕對。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將會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增加知識,早識別早治療

一般人會認爲“人老了,記性差”是正常的,但我們多瞭解一些老年癡呆的知識,早一些區別什麼是良性記憶障礙和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非常必要。目前有研究發現,在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人羣中,有40%的人可能最終發展爲老年性癡呆。

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老人特別會出現情節記憶障礙,有些人在重複剛發生的事件時,會遺漏具體細節、把事件發生的順序顛倒了或是把根本沒發生過的事情描述了出來。調查表明,年齡越大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就越高。上海市中醫老年醫學研究所的調查發現,上海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存在不同程度認知功能障礙的人已達到了25.6%。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使病人的病情得到有效的遏制。臨牀研究也發現,早、中期及時的治療可使治療有效率達到70%。

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測就可以早期發現問題,如讓老人在一分鐘內說出10種水果或常用的傢俱、家用電器,或是在一分鐘內交叉說出5種蔬菜和5種水果的名稱,如果難以完成,就應警惕是否有認知功能障礙的可能性,並去醫院請專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

營養、運動、心理調節好

根據上海市中醫老年醫學研究所的調查,在認知功能障礙的人中,低學歷佔較大比例,所以老年人不要怕多用腦,多用腦勤用腦的人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機會相對較少。

生命在於運動”,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兩項合適的運動鍛鍊項目,堅持不懈,必有好處。我們發現,堅持運動的老年人,不光患各種慢性病比較少,而且心臟功能比較強,對防止老年性癡呆的發生有一定的益處。

老人的膳食應豐富多樣,不要怕膽固醇高血脂高而不吃這不吃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相應地增加香菇、龍眼、核桃、芝麻、大棗、茯苓等益腦食物,這樣可以保護記憶、延緩大腦的老化。

老人還應注意心理健康,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愛好,知足常樂,避免不良情緒的侵擾,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

防治疾病,避免藥物損害

積極防治各種老年病,尤其是心腦血管病等,對預防老年性癡呆有積極的意義。如缺血性腦血管病,多易發生腦梗死;長期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心臟病等病史,並有吸菸、嗜酒、缺乏運動、飲食不當等種種不良生活習慣者,常有多次發作的腦梗死,造成腦部廣泛病變,腦組織萎縮,因而易患血管性和老年性癡呆或同時存在混合性癡呆。此外,免疫功能低下易發生病毒感染。有研究認爲,某些病毒感染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退行性改變,可導致老年性癡呆的發生。另外,有人認爲免疫功能改變與認知功能的改變有一定關係。

我們還發現,患缺鐵性貧血的老年女性患者(血紅蛋白低下),使用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在實驗模型上有誘發老年性癡呆的傾向。因心得安主要通過阻斷β受體而發揮其藥理作用,主要表現爲減慢心率、抑制心收縮力,減少心輸出量,降低自律性和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壓,勢必也影響到大腦的供血與營養。

“調心方”的發明創制

老年性癡呆的治療是目前世界醫學難題之一。

自20世紀80年代,林水淼教授即開始從事抗衰老、老年癡呆病及老年心腦血管病的中西醫結合研究。

據林水淼教授介紹,中醫古代文獻中並無“老年性癡呆”的病名。然而中醫及古代文獻中早有心氣不足可出現認知障礙,以及可造成健忘兼見各種神明失司症狀的記載。如唐代《備急千金要方》載遠志湯:“主心氣虛,驚悸喜忘”。大定心湯:“治心氣虛悸,恍惚多忘或惡寐驚魘,志少不足”。小鎮心湯:“治心氣少弱,驚虛振悸,魘夢參錯,繆忘恍惚”。宋代《聖濟總錄》記載,心氣虛衰可產生志淡心忪,驚悸恍惚,語言顛倒,繆忘參錯,夜臥不寧,懶語恐懼,譫語狂顛。宋代《和劑局方·預知子丸》條下載:“心氣不足,志意不安,神情恍惚,語言錯忘,健忘少睡”。以上的記載與老年性癡呆的臨牀表現頗爲接近,可見心氣不足是老年性癡呆的主要臨牀證型之一,也說明在臨牀症狀表現上,中醫心主神明的功能與現代認知功能有密切的關聯。

根據中醫文獻中有關補益心氣,治療神明失司證候的記載,林水淼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臨牀經驗,首先提出治療老年性癡呆應以心、腎功能失調(心氣不足、腎陰虛衰)爲本,治療當以“調心補腎”爲***,並由此分別研製成“調心方”和“補腎方”(天冬、麥冬、生地黃、山茱萸等),其中“調心方”(商品名參桂健腦液)由黨蔘、炙甘草、遠志、茯苓、石菖蒲等組成的“調心方”。臨牀和實驗動物模型觀察證實, 兩方對老年性癡呆病人的記憶、精神行爲和生活能力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在中醫治療老年性癡呆諸多的傳統治則中,如調心法、滋陰補腎、豁痰開竅、活血化瘀和健脾益氣等,林水淼教授帶領的科研組也做了相關的研究。他們發現調心法對改善病人的記憶力和智能有明顯的效果。滋陰補腎法對改變病人的定向功能和操作能力有一定的效果。豁痰開竅、活血化瘀治則對“躁狂型”的癡呆症病人有一定的效果。相比之下,健脾益氣治則效果較差強人意。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