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大人帶小孩亂入廁所或可致其性變態

大人帶小孩亂入廁所或可致其性變態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廣州的黃先生入住花都一家度假區酒店,游泳後在男更衣室洗澡,突然見到一名父親帶着一個四五歲的女童闖了進來,旁若無人地衝涼換衣服。黃先生感到十分尷尬,指對方“離譜”,但那位父親卻說:“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有什麼好怕的?”不少市民都有類似經歷,幾歲的小朋友雖然年齡不大,但畢竟是異性,在洗手間、更衣室等場合赤條相見,讓人很難爲情。

大人帶小孩亂入廁所或可致其性變態

另一方面,不少父母擔心小朋友獨自上洗手間會走丟、掉落茅坑,甚至遇上戀童癖“變態佬”,因此只好出此下策。今年8月初,本報就曾報道過東莞一個6歲男孩跟着大人逛商場時,獨自上廁所走失,結果調動了大批警力才幸運地找回。有位市民稱:“看到那些丟了小孩的父母撕心裂肺的,亂入廁所就不算不文明啦!”

性心理入歧途要及時糾正

在昨日的活動上,廣州市精神病醫院前院長趙振環稱,2歲以上的孩子就開始會對性別進行識別,被家長亂帶入廁所會導致性識別異常,例如:經常入男廁,女孩就會覺得自己就是男的。有的父母覺得把男孩裝扮成女孩很可愛,殊不知這和亂入廁所一樣,也會埋下性變態的種子。有的幼兒園男女生睡覺和大小便都不分開,種種不注意,日後便可發展爲性身份障礙,出現異裝癖、同性戀、想變性等問題。“當然,這只是一個誘因,只有少數孩子會出問題。”他補充道。

廣東康鼎青青心理諮詢中心性治療師李紅泉認爲,若孩子向着跟自己生理性別相反的性別方向進行認同,這時家長不要呵斥,而要尋找機會對其進行引導,在青春前期以前,這些苗頭還是比較容易糾正過來的。一旦超過14~16歲,就很難糾正了。但李紅泉指出,實際上選擇性別是一個人的權利,而一個人身上包含了兩種性別的基因,因此性身份障礙除了心理因素還有遺傳因素,家長的作用有限。

4歲或以上可獨立如廁

李紅泉建議,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應委託與兒童同性別的可靠人士帶入洗手間,萬不得已時,應避開人後進入與家長同性別的洗手間;對於4歲或以上的孩子,家長可讓孩子單獨上廁所,例如媽媽可對兒子說:“媽媽在廁所門口等你,如果出來沒有見到媽媽,就留在這裏不要亂走。”

他山之石:殘疾人廁所改成無性別廁所

在美國,近年來爲解決上述問題,在體育場館、遊樂場、購物中心和博物館等設置“家庭衛生間”,這種衛生間屬於“無性別廁所”的範疇,即兩性都可進入使用,不但方便家長,也方便了異性照顧下外出的殘疾人,還惠及變性人和兩性畸形患者。爲了不增加廁所的興建成本,英美的一個做法是將現有的殘疾人廁所改成無性別廁所。

廣州:殘疾人單間不限於殘疾人使用

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設施管理處處長徐桂林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目前全市公廁經過改建,基本上都設置了殘疾人單間,“這也叫無障礙公廁,不侷限於殘疾人使用,可解決父母單獨帶異性孩子上廁所的問題。日後我們也可學習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經驗,在市內有條件的公廁增加爲家長和孩子設置的廁所。”

高壓力人羣

應進行“心理體檢”

本報訊 (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郝黎、張丹娜)昨天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爲“溝通理解關愛,心理和諧健康”。昨天,廣東省人民醫院省精神衛生研究所在省內首次推出“心理體檢”服務,主要針對公務員、白領等高壓力人羣。

參加“心理體檢”者將在醫生指導下填寫問卷,對自身綜合心理健康、心理困擾、情緒狀況和問題、性格特徵、職業傾向、特殊能力和心理特徵等進行檢測。

省衛生廳疾控處副處長尹冬梅昨天表示,去年,廣東按照國家醫改政策要求,將精神疾病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廣州、深圳、江門等地還開通心理諮詢熱線。省殘聯康復部部長柯沫夫指出,全省重症精神病患者發病率爲千分之六,目前僅有一萬多人在社區工療站進行康復。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