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孩子們爲什麼會走絕望之路?

孩子們爲什麼會走絕望之路?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小學生自殺的事例:5月4日上午8時,巫山縣巫峽小學六年級2班4位小學生集體服毒自殺……。4月8日,大荔縣沙底鄉霸城小學14歲的六年級女生小雪(化名)放學回家,在家服藥身亡;3月18日下午,11歲的女孩劉靜(化名)從本市某小學教學樓跳樓下,頭部着地,生命垂危;一個個處於花季的少年,應該過着“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快樂生活。然而,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在童年的天空升起瞭如此沉重的陰霾;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在幼小的心靈深處滋長出無助與絕望的情緒;再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乾脆放棄孕育自己生命的父母,放棄自己童年的夥伴,放棄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幢景,而早早地結束自己剛剛開啓的人生

孩子們爲什麼會走絕望之路?

老師——不只教課本知識

相對於父母,孩子每天與老師接觸的時間可能更長。老師對於孩子的影響程度也會更大。作爲爲學生,出類拔萃的學生的確很少,處於中間者多,能將學校老師作業完成者居多。因此,作爲老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課本知識,還要爲他們的生活和成長提供幫助,讓孩子有一個溫暖積極的成長環境。尤其是班主任,應當定期接受心理知識的培訓和輔導,更多地學習和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適時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有效預防學生產生消極情緒。

家長——不要給孩子施壓

多少年來,在一些地方,衡量是否成功總是用同一把標尺來量。家長們期盼孩子“成龍成鳳”已成了一種共識,總是一遍遍告誡孩子“上不了重點小學就上不了重點中學,上不了重點中學就上不了重點大學,以後就找不到好工作……”。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連孩子們自己都認爲不能取得高學歷將來就沒得個好工作,就是愧對父母。這種高壓帶給大多數孩子的是挫敗感,令他們陷入恐慌與痛苦之中,甚至對生活絕望,產生自殺的念頭。其實,將讀大學看作是惟一的出路,一味追求高學歷、高地位、高收入是完全脫離實際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扭曲的表現。因此,家長不要把眼光死盯在孩子成績的增長上,而要關注孩子人品人格的發展和形成;要多鼓勵孩子,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對自己永遠充滿信心;要經常和孩子討論人生大事和人生經驗,比如將來做什麼人,從事什麼職業等,在交流中滲透正確的價值觀;要用“顯微鏡”找孩子的優點,用“放大鏡”找孩子的不足,多表揚,少指責,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成長。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由於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變化,學校教育受到了衝擊和挑戰。有資料顯示:中小學生中約1/5左右的青少年都存在着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鬱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爲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着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因此,學校要建立心理輔導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方面儘快適應新的要求,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開設自殺預防講座及課程,通過舉辦講座,散發學習材料等手段提高青少年對於自殺行爲的認識與控制,使學生突破情緒抑鬱時的自我封閉,達觀地看待人生,以增強對自殺意念的抵禦能力。

孩子——正確對待挫折

面對青少年出現的挫折和情緒問題,一方面,學校和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青少年自身要善於調節自己,用正確的觀念來反駁不正確的觀念。首先合理地確定目標。應把目標限制在自己能力之內。目標太高,不停地追求自己能力不及的目標,結果只能是挫折及悲觀失望隨着自己的這種追求步步加深;目標太低,自身的能力則難以合理利用和充分開發,同樣會產生能力受挫之苦。 其次,主動地參與實踐,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地分析和總結,學會汲取他人的經驗、教訓。這樣就能逐漸提高自身承受挫折、戰勝困難的能力。同時,家長要做一個大度的父母,學會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讓孩子輕鬆地學習,不要背上分數的包袱,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鋪滿鮮花和掌聲,只有放手磨練孩子,讓孩子勇於面對挫折,學會自立自強、獨立自主,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