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3歲男童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16年後與家終團聚

3歲男童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16年後與家終團聚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因爲平常周圍都是街坊鄰居,大家都熟識,就經常將自己的孩子放在門口玩耍。沒想到,就因爲放鬆警惕,孩子就被附近的“熟人”張某明給帶走了。自己的孩子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這麼一別,就是16年。往日的三歲男娃娃,再見時,已經是個滿口湖南話的大小夥。

16年前,3歲男童小輝(化名)在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父母開的士多店門口玩耍時,被“熟人”張某明拐走。張某明沒有結婚,將小輝改名換姓,東躲西藏,當成自己的兒子養大。16年來,小輝的親生父母周軍(化名)夫婦四處苦尋,一有線索就前往尋找,但均失望而歸。16年來,廣州警方堅持不懈追尋,近日終於抓獲嫌疑人,尋回被拐的小輝。一個破碎了16年的家庭終於重新團圓了。

3歲男童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16年後與家終團聚

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被拐

3歲時店門口被熟人拐走

16年前,從湖北來廣州打工的周軍(化名)夫婦在花都區新華鎮新街西路經營一間士多店。2001年10月16日上午,他們3歲的兒子小輝(化名)照常在士多店門口玩耍。這時,住在附近經常來光顧店裏的湖南人張某明來到店裏,看見小輝在玩耍,就跟其玩了起來。“他說帶我兒子去市場玩,開始我們說不要去,但兒子還是跟着去。因爲是熟人,也沒想那麼多,就讓他帶去了。”周軍回憶說。

然而,小輝被帶出去後,一直沒回來。周軍說,到了傍晚兒子還是沒回來,他們就着急了,開始四處尋找。他們找到張某明的住處,發現屋內物品已搬空,也聯繫不上張某明,尋找幾個小時無果後,懷疑兒子被拐走了,且極有可能是被張某明拐走的。當天晚上,萬分絕望的他向花都區公安分局報了案。

3歲男童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16年後與家終團聚 第2張

16年後團聚

苦尋

尋找兒子曾被騙十幾萬

接到報警,花都區公安分局迅速立案偵查,根據周軍夫婦提供的線索,開展了大量調查取證工作。辦案民警說,由於當年的偵查條件侷限,不像現在到處有監控,都要靠腿一個個走訪,嫌疑人一張照片也沒有。據瞭解,張某明在花都用的是假身份,這給警方尋找帶來了很大困難。

兒子被拐後,周軍和妻子劉莉(化名)每天以淚洗面,夜不能寐,發動親戚朋友老鄉四處尋找,並四處發尋人啓事。“一有人打電話說,有個小孩像我兒子,我們就趕過去。但是到了以後發現不是,非常失望。”劉莉回憶說,因爲知道嫌疑人是湖南人,他們跑湖南就不止20次。

周軍說,爲尋找兒子,他被騙了十幾萬元。“經常有人自稱知道兒子的下落,給錢就帶我們去,我們一般給兩三千塊錢,但發現都是假線索。”周軍說,後來士多店沒繼續開了,但他們不敢離開花都,一直住在花都尋找兒子的下落。

3歲男童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16年後與家終團聚 第3張

尋找兒子曾被騙十幾萬

轉折

16年後終將嫌疑人抓獲

時光流逝,經辦該案的民警換了一批又一批,但警方始終沒有放棄對嫌疑人的追查。案件的轉折點出現在2013年,經辦民警抱着要試遍所有可能性的態度,又一次到嫌疑人戶籍地湖南婁底深入調查,終於帶回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獲得了嫌疑人的照片。經事主辨認,調查所得照片中的男子,正是張某明。至此,警方終於掌握到嫌疑人的真實身份,並開展下一步的追逃工作。

但辦案民警說,嫌疑人基本不用身份證,用的還是第一代身份證,沒有去辦第二代身份證,案件還是沒有進展。今年3月,廣州市公安局打拐辦在梳理往年積案的基礎上,將小輝被拐賣案定爲今年的攻堅目標案件。打拐辦專門派員協助專案組工作,重新調閱了卷宗,對一些案件細節進行研判。4月19日,打拐辦牽頭組織花都區公安分局打拐民警,前往嫌疑人的戶籍地湖南婁底開展追逃工作。經辦民警在調查中發現,嫌疑人張某明一直沒有結婚,其父母已經去世,張某明多年來東躲西藏,同村人員未能提供其行蹤。線索似乎又全部斷掉了。

經辦民警沒有放棄,經過6天的艱苦調查,逐步掌握了張某明近期有可能會在老家出現的線索。在婁底新化縣警方的協助下,4月25日20時許,打拐辦民警在新化縣白溪鎮抓獲潛逃16年的犯罪嫌疑人張某明。

3歲男童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16年後與家終團聚 第4張

尋找兒子曾被騙十幾萬

供認

自稱拐賣是爲報復事主

張某明被抓後,承認當年將小輝拐走,但卻隱瞞了小輝身在何處,他向民警撒謊稱,當天帶小輝去了佛山裏水,以1200元的價格賣給了佛山裏水一個路人。經辦民警發現張某明的供述中疑點重重,判斷其在說謊,於是果斷調整審訊策略,對張某明曉以法理,最終張某明講了真話。

實際上,張某明當年拐走小輝時才30多歲,因爲沒有結婚,沒有小孩,於是打算把小輝當成自己的兒子來養。據辦案民警介紹,張某明先是帶着小輝去了佛山裏水,之後又去桂林玩了幾天,之後將小輝改名換姓。張某明是名建築工人,他帶着小輝東躲西藏,先在廣東打了幾年工,之後去了湖南多個地方。

至於爲何要拐走小輝?辦案民警稱,張某明自稱經常在周軍開的士多店買東西,但經常不找錢,他懷恨在心,於是將周軍的兒子拐走,打算報復他。而周軍表示,這只是張某明的藉口,根本不存在不找錢的情況,“他是有預謀的,早就把自己所住的出租屋東西搬空了。”

3歲男童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16年後與家終團聚 第5張

嫌疑人抓獲

團圓

看到兒子印記痛哭不止

張某明供認,小輝目前在中山市工作。經辦民警立即聯繫上小輝。4月27日晚,小輝如約來到花都,經辦民警通過DNA檢驗,證實了小輝正是周軍夫婦16年前被拐失散的兒子。4月28日晚10時許,周軍接到花都警方電話:你兒子找到了。“我當時就很吃驚,我們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周軍說。

第二天,周軍夫婦迫不及待地來到花都刑警大隊。過去了16年,當年才3歲還在咿呀學語的兒子,如今已經長成了小夥,會講湖南話,“我們當時都認不出他來了。”而劉莉非常清晰地記得兒子的“標誌”:肚子右側有個疤痕。她掀開兒子的衣服,看到熟悉的印記還在,當場抱着兒子痛哭不止。

“看到他,有種說不出的心痛。”昨日,周軍告訴記者說,兒子的手非常粗糙,手指腳趾長滿灰指甲,“他說六七歲就開始長灰指甲,10歲開始一個人生活,一個人上學,我們很愧對他。”周軍說,他眼下最要緊的就是找到好醫院,幫兒子治好灰指甲。

3歲男童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16年後與家終團聚 第6張

一家人團聚

對話小輝

談不上恨養父

昨日上午,記者在廣州市刑警大隊見到了小輝,他穿一件格子短袖,精神狀態很好,十個手指的灰指甲清晰可見。對於3歲以前的事情,他稱已經不記得了。他說,在警方找到他之前,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小輝說,他小時候跟着養父在工地,一直在外面上學,先後去過湖南嶽陽、衡陽,廣東中山,到了小學四年級纔回白溪鎮上小學、初中,一個人生活,一個人上學,到了初二因爲學習成績差,就沒去上學了,十四五歲時就跟着養父在工地打工,“他刷牆,我也刷牆,灰指甲也不知道怎麼長的。”

小輝說,養父在老家沒什麼親戚,他只認識一些表親。現在找到了親生父母,他跟着他們一起住,相處得很好,跟十多歲的弟弟也聊得很好。

記者:你跟養父張某明的關係怎樣?

小輝:我們很少聯繫,很少溝通,沒話講,可能是性格內向的原因吧。

記者:你恨他嗎?他被判刑入獄了,你會去看他嗎?

小輝:(遲疑了一會兒)談不上恨不恨,應該會去看他,生活了16年還是有感情的。

3歲男童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16年後與家終團聚 第7張

感謝警方

幸運的是,16年後的今天,他們終於可以相遇團聚。可身邊的“熟人”卻不得不防。日前就有不法分子在家長等孩子的時候熱情攀談,隨後利用所獲信息拐走其孩子的案例,實在太驚魂!

“熟人”伸手就抱孩子

家住天河龍洞一中檔小區的李女士,日前轉發了一則微信,講述一個浙江永嘉男童的父親,因在接送男童下課時,與陌生人交談,透露了諸多個人及家庭信息,幾天後,孩子被人販子接走的經歷。

“當時老師還特別解釋,在我兒子的幼兒園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誰料就在剛剛過去的週末,李女士的母親韓婆婆帶孫子、孫女去小區玩耍時,孫子加加差點被一個“熟人”抱走。

3歲男童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16年後與家終團聚 第8張

“熟人”伸手就抱孩子

差點就讓人販子跑了

“這個老太婆是我們湖南老鄉,幾乎天天都見到她,我一直以爲她就住在我們小區。”韓婆婆回憶稱,她抱着未滿週歲的孫女,3歲左右的孫子加加和小區裏的其他孩子在空地上跑跑跳跳,大人們就圍在旁邊閒談。

“聊些家常話,閨女女婿做什麼,哪裏上班,孩子小名叫什麼等,也沒有避諱地說了出來。”這天聊着聊着,一回頭,韓婆婆發現加加不見了。“你老鄉抱去那邊了。”有人指給她看,韓婆婆急忙跑過去。只見這個老鄉差幾步就出了小區大門,百米外就停着一臺麪包車!

韓婆婆一邊大喊:“有人搶孩子!”一邊一個箭步衝上去,緊緊捉住加加的小手。這個平時面容慈善的老鄉,立即變得有點慌張。

保安過來詢問,她一直解釋說:“孩子很可愛,就想帶他去我家裏玩玩。”雖然孫子無恙,但李女士一家心有餘悸,韓婆婆一直自責不該那麼熱情與陌生人拉家常。而那個意欲帶走孩子的“老鄉”只是接受了保安警誡,根本拿她沒辦法。

3歲男童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 16年後與家終團聚 第9張

孩子被拐

孩子喜好不透露 約定“親子密碼”

公務員陳先生表示,孩子通常由老人接送,老人在閒談時,常常還會提及家庭住址、子女工作情況、上班地點等,確實有風險。

陳先生認爲,既要提醒老人閒談時注意保護隱私,又要給孩子灌輸防騙防拐意識。他舉例,近期朋友圈一個提醒十分有用——家長和孩子約定一個密碼,如果有陌生人自稱是父母的朋友、熟人前來接近孩子,孩子可以問這個人要密碼。

“最好不要多談孩子的習慣、愛好。”張阿姨是一名退休幼師,她指出,孩子喜歡吃什麼、玩什麼、有什麼小毛病,“誰瞭解這些,都容易接近孩子,孩子甚至容易對他產生依賴感。”

張阿姨說,對於孩子的“小毛病”,例如要抱着某款小玩具入睡,哭鬧時一定要聽某首兒歌,特別喜歡吃某種小零食等,家長閒談時,不由自主會將它作爲日常生活小苦惱拿來探討,殊不知“有心人”得知這些線索之後,小孩更容易被騙走。

看了這麼多案例,你還放心的了“熟人”嗎。孩子被熟人拐走16年當兒子養已經算是很好的結局了,至少沒有被二次拐賣。而小編覺得,雖然事情看上去很可怕,但是我們身邊的大部分“熟人”也都還是處於對孩子的喜愛才會與它玩耍。大家在“熟人”抱走小孩之時,一定要看住自己的孩子,在不傷了和氣的情況下最大限度保護孩子。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