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湖南新化10天轉移11萬人 安全海拔設定爲174.5米

湖南新化10天轉移11萬人 安全海拔設定爲174.5米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標題:湖南新化11萬人大轉移:站在海拔174.5米之上)

劉華鬆是站在高處看着洪峯流過的。7月2日,月亮半圓,資江水映着月光,滔滔而過。這個時候,整座縣城屏住了呼吸。

湖南新化10天轉移11萬人 安全海拔設定爲174.5米
航拍湖南新化縣城,長江支流資江穿城而過。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羅林松的包裹還沒有拆開,裏面裝有藥品、存摺、身份證、戶口本,還有幾副碗筷和一個飯盒。這是他7月2日晚上7點撤離時從家帶出來的。

緊急撤離命令標明,海拔在174.5米以下的居民全部轉移。這個高度,是安全線,也是生命線。湖南新化縣宣傳部官員介紹,資江新化段堤壩高度爲174米,預留0.5米空間,最後劃定海拔174.5米爲安全線。

梅樹村村民羅林松的家在安全線以下,撤離令下發半小時後,他帶上包裹轉移。新化縣官方提供給新京報的數據顯示,7月2日當晚,全縣轉移64000人。從6月22日開始,共累計轉移人數達11萬。

這並不是一次唐突的撤離,10天前,羅林松就收拾好了他的包裹。對於新化縣沿資江而居的民衆來說,對洪水的警覺異乎尋常,一名撤離村莊的村幹部說,“假如這是一場戰役,我們已經枕戈多日。”

危險的村莊

新化縣的大轉移是從7月2日晚7點開始的。新化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研判,從上游邵陽、冷水江等地區調控的最大洪峯將通過新化縣城,隨即發佈緊急撤離命令,“從7月2日19點30分開始,所有居住在海拔174.5米以下的城區居民,務必在半小時內快速撤離到安全地帶。”

梅樹村位於縣城北邊,北邊是面積400畝的花山水庫,水庫與長江支流資江只有一壩之隔。村支書羅孝坤說,這是個比較危險的村莊。7月2日清晨6點,防洪堤出現倒灌水險情,花山水庫水位上漲,村裏已出現積水。

羅林松正在往二樓搬運最後一件傢俱,一條長凳。在之前的三個小時,村裏的喇叭就數次響起,催促村民撤離,羅林松看天色還白,就想把一樓的傢俱轉移乾淨,防止被水沖走。這時,屋外喇叭又響了,這次的催促斬釘截鐵,他聽到“緊急撤離令”幾個字,渾身打了個激靈。他放下凳子,提起早已準備好的包裹衝了出去,騎上加滿油的摩托車開往縣城的親戚家。

同村的楊國慶正勸說母親離開,他看着洪水漫過門檻,將一樓淹沒。“下午五點多時,水已經漫進他的房子,淹到了小腿,屋子裏漂進了外面的垃圾。”楊國慶回憶,他也聽出7點多村支書羅孝坤在喇叭裏的語氣很重,但母親始終不願意離開。最後,他硬把母親拖出了房間,背到外面。當他再次回去拿行李時,水已經淹到了脖頸處。他找了兩個汽車輪胎,用繩子捆在一起,劃了出去。當時,已經是夜裏11點。

村支書羅孝坤得知楊國慶一家轉移,鬆了一口氣,這家人是村裏受災最嚴重的,假如出現人員滯留,他交不了差。從6月底開始,新化縣發佈預警信息12800條,在7月2日這一天,羅孝坤收到的轉移預警廣播就有50條。

湖南新化10天轉移11萬人 安全海拔設定爲174.5米 第2張
7月3日,梅樹村村支書羅孝坤在值勤。新京報記者安鍾汝 攝

梅樹村有3000多人,居住海拔在174.5米以下的有1400人,當晚,全部得到轉移。“轉移”分爲不同的級別,有的就地轉移,從一樓轉移到二樓,“因爲二樓海拔高於174.5米”。假如整棟房子低於安全線,則要異地轉移,轉移到親戚家或者安置點。

11萬人大轉移

羅松林選擇了借住親戚家,楊國慶和母親去了上梅鎮政府設置的安置點。整個村莊的撤離工作從7點開始,到晚上11點結束,用了4個小時。

在撤離的路上,旁邊不停有車輛開過,有鄉鎮、村裏幹部組織運送老人和孩子的車輛;有私家車後備廂蓋子敞開着,裏面裝滿了被褥和一些生活必需品。

楊國慶所在的新化縣十五中安置點,是上梅鎮五個主要的安置點之一,裏面共安置160多人。民衆顯得較爲平靜,“政府通知得早,村民都提前準備了,損失並不多。”

湖南新化10天轉移11萬人 安全海拔設定爲174.5米 第3張
位於新化縣十五中的上梅鎮災民安置點。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梅樹村村民袁文輝說,10天前,村裏開了村民大會,提醒大家注意防汛,隨後接二連三接到村幹部通告,讓大家做好轉移準備。

“10天時間,大家都做好了準備,小孩、老人、財物提前轉移了,所以那天晚上沒有出現場面失控的情況。”袁文輝說。

袁文輝介紹,撤離當天,村幹部上門通知,讓村民做好最後的轉移準備,收拾好東西,“保證在30到45分鐘內做到安全轉移。”

“梅樹村這次轉移,存在自發性。”村支書羅孝坤說,雨從6月22日斷斷續續下到6月30日,村裏低窪地已開始積水。他和幾名村幹部看到花山水庫水位一直上漲,有灌倒村裏的可能,就開始警覺了。

湖南新化10天轉移11萬人 安全海拔設定爲174.5米 第4張
梅樹村村民楊國慶一家六口全部轉移到上梅鎮災民安置點。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另外,新化縣縣政府有關防汛搶險的文件在5月26日就下達了,文件落實了2017年水庫度汛與山洪防禦的責任人,並下達了城區防汛搶險的預案。

6月22日,鎮政府召集羅孝坤等各村支書召開防汛工作會。次日,新化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啓動防汛IV 級預警。

7月2日下午,資江水位繼續上漲,晚上7點,縣防指作出了決定,轉移居住在海拔174.5米以下的居民,7點30分,正式發佈《緊急撤離命令》。

新化縣宣傳部一名官員稱,從6月22日到7月2日,10天時間,累計轉移11萬人,“轉移中沒有出現人員傷亡情況。”

轉移到安全地帶的很多村民一夜未眠,楊國慶一直在翻手機,想知道村子能否度過這最危險的一晚。羅孝坤也沒睡,“第二天一早,家萬一不在了呢。”

7月3日凌晨1點51分,資江最高洪峯水位173.35開始過境新化;早晨8時,資江水位降至173.19米。

湖南新化10天轉移11萬人 安全海拔設定爲174.5米 第5張
7月3日12時,新化縣十五中安置點,楊先生帶着小兒子在安置點玩耍。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只要不下雨,就能睡個好覺了”

花山村的大半個村莊都在174.5米以下,異地轉移人數超過500人。花山村副主任劉豐的手機裏,滿滿都是撤離廣播,最密集的時候,每十分鐘一條。

洪峯過境後,他看着村莊安然無恙,忍不住哭了。

花山村比梅樹村更危險。這個有1800人的村莊,緊鄰新化縣十里梅堤壩,旁邊就是花山水庫。1996年,一場水位高達177.17m的特大洪水肆虐新化,資江水位以高出防洪堤2.17m的高度漫過梅堤壩,城區沿河地段全被淹沒。

決堤的地方距離劉豐的家不到500米。他記得那場災難,渾濁的江水從堤壩上傾瀉下來,一個小時不到,灌滿花山湖,漫向村莊,他隱約還記得,耳邊是村裏人的呼叫聲,雞、鴨、牛、羊在水中掙扎着。

湖南新化10天轉移11萬人 安全海拔設定爲174.5米 第6張
安置點內的災民。新京報記者王飛 攝

據媒體報道,當時一位縣領導哭着向上級彙報,“新化遭受滅頂之災。”

每年這個季節,劉豐“精神就高度緊張。”

不僅僅是作爲村幹部的劉豐,村民劉華鬆也不自覺地成爲資江的守望者,他的家正對着梅堤,他能講出,大壩附近哪裏有了積水,哪裏的土又鬆軟了一些。

7月2日的轉移,劉華鬆沒有轉移。他說,他家後面就是一處高坡,即使1996年的大洪水,也沒有淹沒那個高坡。他家財物已經轉移,洪水來了,他在幾分鐘就可以爬到坡上。另外,那裏是抗洪主戰場,重兵把守,抗洪搶險的官兵,還有幹部,都到他家借水喝,心裏有安全感。

“假如控制不住,當晚過資江的洪峯可能從這裏撕開一個口子,那樣1996年的災難就會重現。”劉華鬆說,“那這場戰役,就會敗在這裏。”

災難沒有重現,“有過1996年的教訓,這裏早成爲防汛的重要戰場。”劉豐說,險情發生後,縣裏出動了100輛大貨車,40輛挖機,從早7點忙到深夜11點,修築防線。現在,大壩加高了兩米,長約兩公里。

湖南新化10天轉移11萬人 安全海拔設定爲174.5米 第7張
新加固的梅堤,1996年曾發生潰堤,發生特大洪水。新京報記者安鍾汝 攝

劉華鬆是站在高處看着洪峯流過的。7月2日,月亮半圓,資江水映着月光,滔滔而過。這個時候,整座縣城屏住了呼吸。

縣委宣傳部一名官員稱,這次有驚無險的經歷,讓他們有了個想法,想重新撿起1996年的記憶,整理出那次特大洪水的資料。

7月3日,洪峯過後,被轉移的村民陸續回到家中。下午3點,梅樹村陽光熱烈,村支書羅孝坤正在執勤,來回在積水處走動張望,積水最深處達2米。村裏民兵營長付曉光正招呼兩名村民坐上自己的皮艇,渡過村中積水。

湖南新化10天轉移11萬人 安全海拔設定爲174.5米 第8張
7月3日,梅樹村民兵營長付曉光在積水中巡邏。新京報記者安鍾汝 攝

村裏一共準備了三艘皮艇。“水沒有退去,誰家有突發,就隨時可以去救援。”

劉豐和一衆村民,靠在花山水庫的欄杆上向水中俯視,討論當下水情,“只要不下雨,就能睡個好覺了。”劉豐滿臉疲憊,臉色有些灰暗。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