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摩拜迴應輪胎自燃 如何安全騎行

摩拜迴應輪胎自燃 如何安全騎行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共享單車的出現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但是最近一組照片把摩拜單車送上了網絡熱搜新聞榜。前天(19日),有匿名用戶在某社交平臺上發佈一組摩拜單車燃燒的照片,稱這些摩拜單車輪胎髮生了“自燃”。

摩拜迴應輪胎自燃 如何安全騎行

照片上有將近10輛摩拜單車輪胎着起了火,並冒起了黑煙。所幸的是,着火的單車是停放在一起的,若着火時有人正在騎車,後果不堪設想。那麼,真的是摩拜單車本身存在安全隱患嗎?

摩拜迴應“輪胎自燃”:純屬謠言或人爲縱火 已報警

最近,隨着共享單車投放數量的增多,共享單車被破壞變成了常事,在街邊經常遇到被拔掉座椅或者腳蹬不見了的共享單車。此次單車的輪胎起火卻還是第一次見。那麼,共享單車的輪胎究竟存不存在自燃風險?

摩拜單車的出現改變了傳統自行車出行的弊端,不僅僅再是單純的騎行工具,更賦予了人們更多便利。或許是因爲摩拜單車的風頭太勁,最近一組摩拜單車輪胎集體自燃的照片在網上瘋轉,從圖中可以看到一排橙色的摩拜單車輪胎出現了火苗,並冒出濃濃黑煙。而出事的地點正是上海蓮花路地鐵站南廣場,相關的微博轉發超過千次。

前天晚上7點10分摩拜單車官方作出迴應,嚴正聲明所謂“自燃”純屬謠言。摩拜解釋稱,自行車輪胎的主要材料是橡膠,燃點超過350攝氏度,氣溫再高也不可能發生自燃現象。如果上述用戶發佈的照片屬實,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使用汽油等易燃物質人爲縱火。

摩拜單車工作人員接受採訪時向記者透露警方已經介入調查,“我們的聲明是7點多發的,當時我們的同事正在根據照片顯示的地址、街景找那個地方,發現確實有人縱火,而且我們已經報警,警方也正在調查。”

此外,摩拜也在聲明中明確警告,縱火行爲已經觸犯刑法,必將嚴懲。

摩拜迴應輪胎自燃 如何安全騎行 第2張

延伸閱讀:如何安全騎行

第一:向前看

不要過分擔心後面的情況。現在新的都市騎友都害怕從後面被撞。但是,最常見的相撞都不是由後車引起的。

城市主要的機動車或自行車事故發生在汽車或自行車在路口或行車道穿越對方車道時——特別是當汽車轉彎到騎車人的前面時。

第二:保持直立、緊湊

學習向後看時如何不搖晃。這是在繁忙街道上生存的一項重要技能。在安靜的道路上或停車場練習壓白線騎行。

如果你能這麼做,嘗試向左轉頭時依然保持直線。稍微下沉左肩,並保持右肩水平。不要依靠餘光。你應該能夠將頭轉動到可以進行目光交流的地步。

第三:受到注意

司機不會主動忽略騎車人。他們只是更容易被大物體吸引。他們第一眼掃視會誤把我們當做行人,不認爲我們會快速移動。

第四:照亮

爲你自己和你的車配上照明裝置,讓自己能被看見。亮色能夠吸引注意力,你的頭盔也是一個可能吸引眼球的東西。

在頭盔以及車架上裝飾儘量多的反光材料。從黃昏到黎明,使用側面可見的頭燈和高亮的尾燈。事實上,看見兩支前照燈比只看見一隻更能夠幫助司機估計速度和距離。

第五:呈現你的位置

利用你在車道中的位置顯示你的意圖。當你準備併線或左轉時,移動到車道的左側。以穩定的速度直線行駛,保持在車道中間——速度應該和大家差不多。向右移動則說明要向右併線、右轉彎或允許後面超車。

摩拜迴應輪胎自燃 如何安全騎行 第3張

第六:不斷觀察你周圍的動線

道路兩側,任何剛剛超越但之後可能再次超越你的車輛和行人。不要被你的線路以外的車輛、聲音或事件打擾,最初這需要大量的練習,最後成爲本能反應。

第七:知道你的暗示

眼前的景象存在很多信息。當你看到有人招呼在你身後晃盪的出租車時,意味着他可能很快就會衝過來,轉到不一定哪個方向——甚至不打轉向燈。

同樣,一個行人過馬路時猶猶豫豫,說明有什麼可能正要闖紅燈。不管是什麼,它很快就會衝進你的道路中。

第八:眼觀對向來車

別被從對面駛來左轉的車妨礙。當你跟着一隊汽車通過交叉口時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對面的司機計算在最後一輛汽車後面開始轉彎。他可能看不見你。緊跟最後一輛汽車,甚至和它並行。否則就減速,準備剎車。

第九:正確左轉

上面一條同樣適用於左轉。如果你緊跟前方的汽車轉彎,就不容易被對向的車撞到。如果你前面沒有機動車,剎車,等待空隙通過。

第十:查看盲點

司機會將車頭探入道路,尋找機會併入,這時他們的視野往往很有限。當你接近這種地方時,站在腳踏上,儘量進行眼神交流。佔據車道中間,查看向左避讓的空間。

第十一:瞭解你騎行的空間

很多新手被擠在汽車中間動彈不得或者看見可以通過的空隙也不敢過。

你應該知道車的大小。測量最寬點的距離。練習低速,看看你能不能騎到信筒和停車杆之間,瞭解你有多長。在出現危險前掌握你的極限。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