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專家解析“麻痹性貝類毒素”

專家解析“麻痹性貝類毒素”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究竟什麼是麻痹性貝類毒素?國內外的標準對其限量如何規定?消費者該如何進行防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2016年第6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解讀“麻痹性貝類毒素”。

專家解析“麻痹性貝類毒素”

一、麻痹性貝類毒素是一類具有神經肌肉麻痹作用的生物毒素

麻痹性貝類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並非來自貝類生物體本身,而是貝類攝食有毒藻類,並在其體內蓄積、放大和轉化等過程形成的具有神經肌肉麻痹作用的赤潮生物毒素。人體若誤食含有此類毒素的貝類則會產生麻痹性中毒現象,所以該類毒素又被稱之爲麻痹性貝類毒素。

PSP是由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及其衍生物組成的,現已發現該類毒素有23種。該類毒素主要來自於海水中的有毒赤潮甲藻,以亞歷山大藻爲主,此外還包括多種甲藻、藍藻及與藻類共生的細菌等。人類通常會誤食污染PSP的貝類(如蚌類、牡蠣和扇貝等)而引起中毒。據統計,全球每年因PSP而引發的中毒事件約爲2000起,死亡率達到15%。

二、麻痹性貝類毒素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

PSP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約佔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中毒作用機理主要是阻斷細胞鈉離子通道,造成神經系統傳輸障礙而產生麻痹作用。

專家解析“麻痹性貝類毒素” 第2張

貝類攝入此毒素對本身無害,因毒素在貝類體內呈結合狀態。該毒素遇熱穩定,易被胃腸道吸收,且難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壞,所以人一旦食用,很快釋放並呈現毒性作用,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痹,輕者出現口脣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狀,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PSP對人體的中毒劑量爲600~5000MU,致死量爲3000~30000MU。

目前PSP中毒尚無特效解毒方法,主要還是依靠病人自身的解毒、排毒機能來分解、清除毒物。

三、全球大多數國家已針對麻痹性貝類毒素建立起嚴格的限量標準

全球許多國家及相關國際組織都對貝類水產品進行了嚴格管理和控制,並制定了相應貝類水產品及其製品的PSP限量標準。我國及國際上多數國家都以STX爲貝類產品中PSP的檢測指標。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100g貝類可食部分的PSP限量爲80μg STX eq /100g。目前大多數國家的控制水平是80μg STX eq /100g。但爲提高貝類產品的食用安全性,歐盟等國際組織已建議將可食貝類PSP的最大限量進一步下調。

將於2016年11月13日實施的《鮮、凍動物性水產品衛生標準》(GB2733-2015)規定PSP≤4MU/g。《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產品要求》(GB18406-2001)規定PSP≤80μg/100g,《無公害水產品有毒有害物質限量》(NY5073-2006)規定PSP≤400MU/100g(相當於80μg/100g)。

專家解析“麻痹性貝類毒素” 第3張

因此,專家建議:

一是加強對麻痹性貝類毒素的監測與監管。建立完善的防範PSP監測和管理體系,通過關閉或開放養殖區貝類的採捕和上市銷售實現對該類毒素的有效監管。

二是發揮媒體宣傳作用,提高消費者的防範意識。通過媒體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教育是防範PSP中毒的另一重要內容。在貝類染毒高峯期,應及時通過媒體普及與該類毒素相關的知識,提高公衆的防範意識。

三是消費者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水產品。建議消費者在購買貝類等水產品時,儘量選擇去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沿海地區的消費者在毒素暴發高峯期不要採捕和購買食用野生的貝類。

相關新聞:

福建漳浦36人疑因食用青蛤中毒 爲何會青蛤中毒

廈門赤潮面積增大 貝類入市要雙證明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