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關心則亂:追捧聰明藥是家教在犯糊塗

關心則亂:追捧聰明藥是家教在犯糊塗

來源:爵士範    閱讀: 8.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韓國媒體近日報道,韓國一些家長爲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給他們注射“聰明針”,服用“聰明藥”。記者調查發現,國內也有不少家長通過多種途徑尋找、購買這類“聰明藥”。此外,在微信朋友圈中,多篇文章宣傳稱,這種“聰明藥”可以“提升認知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藥丸”。(5月15日《北京青年報》)

關心則亂:追捧聰明藥是家教在犯糊塗

據專家介紹,目前網上熱銷的“聰明藥”,主要是莫達非尼和利他林,這兩種藥物的用途是治療抑鬱症、持發性嗜睡和多動症,並不能提升智力。而且,正常人一旦長期服用,會出現神經過敏、焦慮、頭疼、失眠等症狀。所謂“是藥三分毒”,輕信網絡宣傳而隨便亂吃藥,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任何一個有一定科學素養的人都應該明白,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種藥物,能在短期內提升智力和考試成績。

不過,我們也不是不能理解家長們的心情。所謂“關心則亂”、“病急亂投醫”,在高考的巨大壓力下,家長們往往抱着“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只要是對孩子成績有幫助的,哪怕只有很小的成功概率與微弱的提升效果,哪怕只是買個心理安慰,也要去試一試。這固然反映了高考競爭的激烈程度,固然讓人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但從本質上,依然是一種教育誤區的體現。

讓孩子吃“聰明藥”,與從小帶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如出一轍,都是一直以來“贏在起跑線”教育理念的延續。在功利化的教育理念下,家長們總希望孩子能偷偷搶跑幾步,贏在前頭,所以纔會在孩子自身之外的招數上寄託希望。也就是說,只要孩子能考出好成績,無論什麼辦法家長都願意去嘗試。在這種思想的薰陶下,孩子們就很容易變成“只看結果、不看手段”的人,那麼,踏實勤奮的價值就會褪色,想方設法走捷徑就會成爲優先選擇。這無疑是教育誤區帶來的錯誤價值觀,是家教在“犯糊塗”。

當然,對於“聰明藥”,不能只是由消費者自我辨識,更需要的是監管發力,從源頭上規範商家的銷售行爲。當前“聰明藥”的賣家,多爲海外代購,基本沒有獲得食藥監部門的審批。根據我國《藥品管理法》,未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或者《醫療機構製劑許可證》生產、經營藥品的,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藥品和違法所得,可以處以罰款甚至追究刑事責任。精彩閱讀:熱傳的聰明藥 家長們不要拿孩子的健康做實驗

爲什麼監管部門沒有依法處理這些違法售藥行爲呢?也許因爲是網上銷售,也許因爲是海外代購,也許是因爲規模不大,總之在監管上呈現出一個盲區,讓不法商家鑽了空子。對此,監管部門要亡羊補牢,及時前移監管觸角,迅速介入糾偏,不能任由“聰明藥”繼續非法牟利了。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