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經常“怦然心動”其實是種病

經常“怦然心動”其實是種病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經常“怦然心動”其實是種病

每當我們在精神緊張、異常興奮、大量抽菸、飲酒等刺激的情況下,健康的人會有這樣的體會:明顯感受到心臟“撲通撲通”的強烈搏動。

這是身體對心跳正常的調節反應。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更多的時候:我們沒做什麼特別的事,仍會莫名感到心前一陣慌亂,心跳似乎很不規律,氣短、胸悶等等。 這怎麼解釋呢?

心律失常的典型“信號”

一、心律失常會干擾心臟血液輸出,影響全身臟器供血。

二、有的患者會出現突然暈厥,或突然眼前發黑(一般會很快恢復)等情況。此外,緩慢心律失常患者會出現憋悶、氣短、乏力等不適;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會出現心悸、心慌,有時還伴有出汗、氣短等症狀。這些都是心律失常發作的信號。

三、心律失常的嚴重程度與個人感覺並不完全一致,甚至有的中重度心律失常患者仍無明顯不適感覺。所以,爲避免心律失常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出現上述信號後應儘早就醫明確診斷。

四、初步判斷心律失常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摸脈搏。脈搏過快、過慢或不齊往往提示有心律失常發生。心電圖可明確診斷大多數心律失常,在臨牀上最常用。 但絕大多數心律失常都爲陣發性,患者就診時若未發作,心電圖可能仍爲正常。這時,可通過動態心電圖監測,連續記錄心臟24至48小時的跳動捕捉心律失常。

五句話認識心律失常

房顫、早搏、心動過緩……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心律失常,中國約有兩千萬患者正受其困擾。

一、一生中,1/4的人會房顫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現爲心房收縮功能喪失,心跳不規則。房顫通過發病時的普通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均可捕捉到並確診,但表現因人而異。

最常見的是心慌,也有些人可能會感覺胸悶、氣短或者出汗,發病時摸脈搏會發現搏動強弱不等、不齊且脈率少於心率。

二、心動過緩低於40要警惕

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鐘60~100次之間,低於60次稱爲心動過緩。最常見的是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健康成人,多見於老人和運動員。

嚴重的心動過緩,如竇性停搏或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多見於老人或器質性心臟病患者。

三、心動過速要找原發病

成年人心率每分鐘超過100次時稱爲心動過速。根據心動過速來源不同,可分爲竇性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室性心動過速。

生理因素所致的竇性心動過速持續時間較短;室上性心動過速多見於健康人;室性心動過速最危險,大部分患者合併心臟結構及功能異常,少數見於健康人。心動過速時患者常有心悸、出汗、頭昏、乏力等臨牀表現,通過心電圖可檢測。

四、多數早搏不用治

心臟工作,如果提前出現一次跳動,之後停頓一下,就像是演奏舞曲亂了節奏,這種情況被稱爲早搏。

有些早搏完全沒有症狀,僅在體檢做心電圖時被發現。如果早搏是體檢查出來的,患者無任何感覺,早搏數目也不多(幾百到數千次),不影響日常生活,這種情況大多不用治。

如症狀明顯,動態心電圖顯示每24小時有一兩萬次甚至更多,應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如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或接受導管消融治療等。

五、釜底抽薪防復發

很多時候造成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不消除,很難真正控制住,它就像身體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發作。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很多心律失常是可以預防的。

1、定期體檢

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沒有心慌、胸悶等典型症狀,只在體檢時發現。某些沒有症狀的心律失常對身體一樣有害,如房顫等會傷害心臟或引發腦卒中。

2、運動要適量

研究發現,長期劇烈運動者,房顫發病率增加5.5倍,而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能減少心律失常發作。

3、維持健康體重

研究發現,肥胖與房顫的發生呈線性相關,體重指數(BMI)每增加1,房顫風險增加4%~8%。

此外,健康飲食、改善睡眠和心態也有助防治心律失常。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呼吸暫停綜合徵、甲亢等都可誘發心律失常。積極治療原發病能減少心律失常發作。

防範心律失常有妙招

當你遇到突發心動過速時,千萬不要過分緊張,因爲緊張情緒往往會使症狀加重。不妨試用以下幾種方法來緩解症狀。

一、呼吸憋氣法

深吸氣後憋住氣,直至不能堅持屏氣爲止,然後用力作呼氣動作。

二、刺激咽喉法

用手指或壓舌板刺激咽喉部,引起噁心、嘔吐,可起到終止發作的作用。

三、壓迫眼球法

閉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壓迫眼球上部,先壓右眼。同時搭脈搏數心率,一旦心動過速停止,立即停止壓迫,切勿用力過大。

四、按按內關穴

將右手3個手指頭併攏,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間點就是內關穴了。每天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壓右胳膊的內關穴,每次按捏5—10分鐘,每天2—3次。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