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男士護理 > 健康 > 科學家發現舌頭擁有“第六感”

科學家發現舌頭擁有“第六感”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在做事之前有的時候都會事先感覺到會發生什麼或者是將會發生什麼,這被大家叫做第六感。那您知道舌頭擁有“第六感”是什麼樣子的嗎?您知道在未來舌頭打開視覺新航道嗎?今天小編就爲您介紹一下有關人第六感源於身體內部刺激,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看看啊。

科學家發現舌頭擁有“第六感”

舌頭擁有“第六感”

相關的研究人員稱,人類的舌頭除了可以嚐到一般的酸甜苦辣鹹的味道之外,我們的舌頭是還可以品嚐出所謂的碳水化合物的功能。

據國外媒體報道,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舌頭除了識別酸、甜、苦、辣、鹹之外,也能夠識別分解成糖以及形成我們主要能量源的碳水化合物。

過去的研究已經表明,一些齧齒動物能夠對不同能量密度的糖進行區分,而其它齧齒動物在失去識別糖的能力的同時,能夠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液區分開。

在動物界存在可以區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功能,其實在人類世界中也是可以的,相關的研究人員已經證實了這個道理,就是在人的嘴中含少量糖的話,就是可以改善人的身體活力的狀態。

然而其中的原理我們尚不清楚。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在右手食指和拇指間緊握一個傳感器,並且提供一種視覺暗示。與此同時,參與者的舌頭被用三種不同的液體進行沖洗。

前兩種液體被人爲添加了甜味,但是隻有一種含有碳水化合物,第三種既不含糖也不含碳水化合物。

當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液體使用時,研究人員觀察到控制活動和視覺的大腦區域增加了30%的活性。

根據相關研究人員的推測,這種存在的反應是人類的舌頭在發出某種信號,是向大腦發送了額外能量,這個能量是以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傳送的。

這一發現可以解釋爲何飲食產品有着其貌不揚的外表卻能提供能量,以及爲何碳水化合物飲料似乎立即就會令運動員振奮,即使是他們的身體將碳水化合物轉變成能量之前就可以奏效。

研究人員稱,更多的瞭解這種“碳水化合物的感覺”如何工作,有可能帶來人工增甜食物的開發,讓我們實時獲得快樂的回報。

對碳水化合物的第六感可以解釋爲什麼運動員對碳水化合物立即就有反應,以及某些方面不可控性的飲食失調,據甘特圖的研究團隊發表在《食慾》雜誌上的文章。

對舌頭第六感的研究還可以爲食品工程開闢新的道路,甘特圖對路透社健康專欄說。

科學家們已瞭解碳水化合物漱口水增強大腦某些區域的活動,據有些研究,做劇烈運動時用碳水化合物溶液漱口再吐出來可以提高運動成績。

甘特圖及其他的研究團隊用專業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對大腦做成像分析,讓10個研究對象在完成一個簡單的運動任務之前,使用三種不同的漱口水觀察其漱口後的影響。

他們對三種溶液分別做了比較:含碳水化合物的甜的溶液、不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甜的溶液,不含碳水化合物的溶液。

當參與者用碳水化合物溶液漱口,其中不含碳水化合物的甜的溶液或不含碳水化合物的無味溶液都會激活一大塊腦區的味覺感官和肌肉。

甜的碳水化合物溶液也在大腦區域產生了比較大的刺激反應,控制視覺以及與獎賞有關的區域。

實際上其他的溶液並沒有達到同樣的效果,我們能夠檢測到口腔對碳水化合物的反應與對甜味的反應有異。

對碳水化合物的“第六味覺”很可能是由口腔中的神經末梢受體經過對許多食品的味覺體驗所檢測到的一種味覺。

明顯大腦更瞭解我們所攝取的食物即我們的味覺對食物的味覺體驗。

“在我們的測試研究中使用的兩種溶液都是人工甜味劑,所以,我們觀察到的大腦激活區域增大可能就是部分人抱怨的減肥飲料/減肥產品達不到理想效果的原因所在,”甘特圖博士說。

“我們可以使用我們的實驗平臺來幫助開發功能性食品和人造甜味劑,幾乎和糖一樣都刺激獎勵性快感神經。”

經測試研究甘特圖也提出嘴巴和大腦之間出現信號故障,會導致飲食失調瘋狂飲食的行爲。

甘特圖還補充說,研究結果可能對運動員有影響。

他們可以解釋爲什麼運動員在喝下碳水化合物飲料後,立即 “恢復”體力,甚至在碳水化合物被人體吸收之前,有時間轉換爲能量。

“對於耐力運動,應該對該研究結論引起注意,”甘特圖表示。

“身體有能量了,口腔向大腦發送信號消息:前來救援的能量會讓筋疲力盡的身體的體力繼續堅持下去,”他說。

“但如果營養不吞下去,不流到血液中,甘特圖說,“大腦也許是在向身體開一張到競賽時無法兌現的支票!”

過去的研究已經表明,一些齧齒類動物可以區分不同密度的糖的能量,而其他類科的動物,即使對甜味的味覺喪失,仍然可以分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溶液。

有人認爲人類也有類似的能力,研究顯示:僅在口中含碳水化合物就可以提高體能。

“口腔中碳水化合物對於身體的作用,如同改善運動神經鍛鍊肌肉,”據研究人員在新的研究中寫道,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食慾》雜誌上。

“口腔中味覺受體這種有別於味道傳輸信號的新信號轉換形式,已被確認屬於潛在性的信號傳入方式。”

舌頭打開視覺新航道

“人類並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大腦來看見事物的。”上世紀60年代,已故美國神經學家保羅·巴赫伊麗塔的這句論斷曾引起不少爭論,因爲在那個計算機科學、新材料技術、微電子技術尚不發達的年代,這樣的話聽起來未免缺乏根據。

然而這句話卻當之無愧地成爲當代視覺替代系統——利用電子裝置另闢視覺通路,讓舌頭和大腦連通——的先聲。這種裝置的工作原理是,依靠病人舌頭表面神經把光信號傳輸到大腦裏去。

美國威斯康星州米德爾頓Wicab公司最近推出的一款名爲“大腦港”(Brainport)的設備,就較好地用舌頭解決了視力問題。這套裝置基於如下構造和原理:

一個微型數碼攝像機被嵌置在太陽鏡鏡片中間的鏡架上,負責收集可見光數據。用戶戴上這副特製的眼鏡後,可見光數據將被傳遞到一臺手持式主機上,它能完成控制鏡頭縮放、調整光學設置等功能,還能將數字信號轉換成電子脈衝。

中央處理器處理後的信號,通過被暱稱爲“棒棒糖”的裝置傳送到舌面。“棒棒糖”是一塊9平方釐米大小的電極組,直接貼合在舌面上。舌面似乎是感知電流的理想器官,而唾液也是一種良導體。

“棒棒糖”上的每枚電極都對應於一組像素。舌面下的神經纖維接收到不斷傳來的電子信號,給使用者帶來的感覺有點像在吃跳跳糖(一種放進嘴裏會噼啪作響的碳酸糖果)。

非營利性視覺康復和研究組織——燈塔國際的研究主管威廉·塞佩爾介紹說,通常使用這套裝置15分鐘後,盲人就能學會如何理解它所獲取的周圍空間信息。

如果攝像機在一條黑暗走廊的中間檢測到發光物,電極陣位與像素的對應關係,就會讓電脈衝刺激出現在舌面中部。“有位盲人第一次‘看見’字母后,激動得哭了。”塞佩爾說。

簡單說,“大腦港”的作用是利用數碼攝像機——主機——棒棒糖——舌頭——大腦的通路,替代了人類眼睛——大腦通路。雖然感覺新通路頗費周折,視覺效果也不能與眼睛成像同日而語,但畢竟取得了部分成功。

用舌頭驅動電子喉

舌頭的位置不可謂不險要,外抵脣齒,內扼咽喉,研究人員就想到了利用它與咽喉相連這一特點,幫助喉頭被切除的病人發出“真人音”。

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公佈的數據,每年約有1萬名美國人被診斷患喉癌,一些晚期喉癌病人的喉頭不得不切除,只能在儀器的幫助下發聲。

目前市場上已出現了一些幫助這類病人的儀器,但由於技術上的困難,患者只能發出很難聽的聲音,或很奇怪的“機器音”,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南非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科學家們設計出了一種聲音矯正裝置,以解決這個問題。

從表面上看,這款裝置頗像畸齒矯正器,它利用118個嵌入的接觸式傳感器,感知舌頭對牙齒的接觸,從而追蹤說話時的舌頭運動,最終利用聲音合成器輸出使用者的“真人音”。

這個裝置最關鍵的地方,是一款將真人發音轉化成合成音的軟件,初步試驗表明,轉化的準確率達到了94.14%。但考慮到不同病人的發音系統及用語習慣的區別,總體準確率可能降低,並且還需要解決模糊發音校正等問題。

英國霍爾大學也利用舌頭的運動機理另闢蹊徑,試圖解決喉頭被切除病人的發音問題。他們在病人口中置入磁體。

舌頭運動時會產生磁場的變化,吐出不同單詞對應的磁場變化是不同的,這種固定的對應關係能被儀器監測到,儀器再根據磁場變化規律還原發音。霍爾大學已在嘴脣、喉部和舌頭等不同部位嘗試過效果,目前還沒決定將磁體最終安裝在哪裏。

靠舌頭駕駛輪椅

小小的舌頭還可作爲動力驅動裝置,信不信?當然了,是間接的。2008年7月,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電子和計算機科學系的研究人員宣佈研發出了一項新技術,可以使史蒂芬·霍金那樣嚴重殘疾的人,通過舌頭來控制輪椅或計算機。

該技術是將一顆米粒大的磁鐵穿入舌頭,在外形如牙套或頭戴式耳機般的配套設備中嵌入磁鐵傳感器,以跟蹤舌頭的運動,並將信號無線傳遞給附近的便攜式電腦,最後通過電腦指揮輪椅運動。

如今,研究小組在負責人梅薩姆·郭瓦羅副教授的帶領下仍不斷改進相關技術。去年6月,他們發表論文詳細敘述了改進後的技術細節:通過設定6種舌頭運動,讓舌頭起到控制桿的作用,來指導電腦屏幕上的光標或轉動輪椅。

研究人員希望推進這一“舌頭驅動系統”技術,使用戶最終可以用牙齒做鍵盤。

郭瓦羅表示,之所以選擇舌頭來替代手腳,是因爲舌頭的功能是由大腦通過一根顱神經控制的。在患有嚴重脊髓疾病或神經肌肉疾病的患者中,顱神經通常可以正常工作。

郭瓦羅表示:“與其他肢體運動相比,舌頭運動更快、更準確,且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也不用注意力太集中。”

人第六感源於身體內部刺激

據《自然》24日報道,據最新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如要感覺身體各個器官所處的位置,我們有時依賴於源自大腦而非手指或腳趾的信號。

所謂第六感(稱爲本體感受)是大量基本行爲所不可或缺的,比如不用低頭看腳便能行走,或者閉上雙眼也能找到鼻子的位置。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都想搞清楚“第六感”的作用原理。普遍認爲,皮膚、肌肉和關節上的傳感器向大腦發送信息,而大腦對感覺肢體位置至關重要。如今,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已掌握了大腦輸送信息重要性的證據。

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生理學家蒂莫西·邁爾斯教授表示:“這將挑起新一輪爭論,因爲廣爲接受的理論是位置感大多源自感受器。”邁爾斯教授未參與此次研究。

領導此項研究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珍妮特·泰勒及同事在研究中將志願者的前臂和手困在一個蓋起來的器械上,以防止志願者看到他們手移動的位置。在正常條件下,志願者能準確辨別出他們的手是否移動以及如何移動。

然而,一旦研究人員阻滯志願者的血流或注射麻醉藥劑,使他們的前臂和手麻痹,此時,如果研究人員重新調整志願者手的位置,他們就無法辨別清楚。

結語:看了小編上文的介紹,您應該已經知道科學家稱人類舌頭擁有“第六感”是真實的了吧,您也應該已經知道在未來舌頭打開視覺新航道是怎樣的了吧,那小編希望您可以把今天學到的人第六感源於身體內部刺激分享給身邊的小夥伴們哦。

護膚
髮型
香氛
健康
整形
妝容
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