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爆料 > 黃軒主演,正午操刀,孔笙爲何堅持用方言呈現《山海情》?

黃軒主演,正午操刀,孔笙爲何堅持用方言呈現《山海情》?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理想照耀中國——國家廣電總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電視劇展播”劇目《山海情》今晚起在東方衛視兩集連播。本劇講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海固的移民們在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下,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攻堅克難,通過勞動創造價值,將飛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事蹟。

黃軒主演,正午操刀,孔笙爲何堅持用方言呈現《山海情》?

劇中原型爲現實中的扶貧幹部

故事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講起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爲了讓西海固貧困地區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實施“吊莊移民”政策,動員他們從山裏頭搬到銀川附近的平原,發展生產,再建新家園。但是,移民搬遷的目的地玉泉營,並非一片已建成的樂園,而是一塊等待大家去開荒拓土、從零建設的新家園,這也正是涌泉村吊莊戶集體“潛逃”回村的關鍵所在。劇中,由黃軒飾演的基層幹部馬得福從農校畢業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回家鄉涌泉村裏“逃跑”的吊莊戶。

黃軒主演,正午操刀,孔笙爲何堅持用方言呈現《山海情》? 第2張

《山海情》的故事原型是現實中的寧夏閩寧鎮。“現在的閩寧鎮發展得很好了,劇組取景時,只能另找戈壁灘拍攝,去還原此前的景象。”黃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道,戈壁灘環境惡劣,沙塵暴有時說來就來,能見度只有一兩米。“在這樣的地方要種菜種地、要建引水渠,真的非常困難。”黃軒說,劇中的馬得福等人都有原型,那些奮鬥在戈壁灘上的一線幹部,用一個詞來形容,便是“奉獻”。“戈壁灘紫外線強,幹部們皮膚黝黑粗糙,嘴皮永遠是乾裂的。最打動我的是,在整村搬遷過程中,基層幹部如何一家一家去動員,基層工作的瑣碎、困難是不可想象的。而基層幹部永遠是堅韌的、有信念的。”

黃軒主演,正午操刀,孔笙爲何堅持用方言呈現《山海情》? 第3張

《山海情》以展現東西協作扶貧下的“閩寧模式”爲創作命題,不僅僅是在闡述一個地區的物質發展、精神發展歷程,還聚焦放大了其中“人”的故事。黃軒形容,從苦口婆心地勸返吊莊戶、幫助村民完成“吊莊移民”工作,到軟磨硬泡給移民村通電,再到帶領村民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爲了早日兌現那句“塞上江南”的承諾,馬得福的道路走得艱難而堅定。“這樣一個純粹、積極、一心撲在脫貧致富工作上的人,正是現實中很多基層扶貧幹部的縮影,值得所有人爲之鼓掌。”

用方言、用大量西北演員

《山海情》由高滿堂任劇本策劃,王三毛、未夕、小倔、磊子、邱玉潔、列那編劇,孔笙、孫墨龍執導,侯鴻亮任製片人,黃軒領銜主演,張嘉益、閆妮、黃覺、姚晨、陶紅、王凱特別出演。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礙了劇本的創作、下沉式採訪籌備以及進棚搭景等前期籌備工作的進度。“整個過程感覺就像是在跑步,所有人一直在和時間賽跑。”孔笙形容,儘管如此,主創團隊依舊高標準、嚴要求地保證“正午品質”。

黃軒主演,正午操刀,孔笙爲何堅持用方言呈現《山海情》? 第4張

劇中,爲了脫貧致富,以馬得福爲代表的全體扶貧幹部和閩寧村新移民一起“關關難過關關過”;劇外,全體主創成員爲了故事的最好呈現,在自然環境極度惡劣的西北大地上完成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拍攝現場最初的時候,甚至連棵讓演職人員可以納涼的樹都沒有。”黃軒記得,“從地窩子到土胚房,既是閩寧村的成績,也是《山海情》主創團隊的突破。”

在拍攝之初,導演孔笙捕捉到一個真實的情況:當年協作幫扶的福建人來了以後聽不懂當地話,當地人也聽不懂福建話。“所以最初就要過一個語言關。”劇組到了西海固地區,最強烈的感受也是因方言而起的。“那一方人就是那個樣子,他們的性格、喜怒哀樂就是這樣的。”於是,孔笙堅持以方言形式呈現故事,也用了大量西北演員;希望《山海情》更貼近生活,讓觀衆更篤定地相信戲劇背後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由於西北地域遼闊,十里不同音,我們參考了寧夏、陝西等各地方言,組合形成了劇中的泛西北話,福建方言則採用的是福建普通話。”孔笙說。

黃軒主演,正午操刀,孔笙爲何堅持用方言呈現《山海情》? 第5張

在此基礎上,製片人侯鴻亮補充道,爲了滿足更多類型觀衆的觀影需求,主創團隊也另準備了普通話版本,“努力讓劇集兼顧平民視角、國家敘事、國際表達三重標準的基礎上,實現藝術性和傳播性的平衡”。

“閩寧模式”是中國奇蹟的一個縮影,也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創作命題。劇中,重大命題藉由一個個平凡人物的故事建構,偉大建設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張熠

來源:作者:張熠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