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合理補腎可控制糖尿病腎病的發生

合理補腎可控制糖尿病腎病的發生

來源:爵士範    閱讀: 5.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合理補腎可控制糖尿病腎病的發生

如得不到合理治療,很容易形成心、腦、眼、腎等綜合慢性病變。糖尿病從多方面困擾着我們的生活,影響着我們的健康。

目前糖尿病的治療多采用雙胍、磺脲類降糖藥物,降糖容易,平穩控制血糖難,而且用量掌握不好還會形成酮症酸中毒,低血糖休克等。血糖不平穩,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眼底出血、腎病等糖尿病併發症,心肝脾肺腎等器官的功能也會越來越差。更嚴重的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來自這些併發症。

平穩控制血糖,需要人體自身的血糖調節功能,也就是說胰腺的胰島素分泌功能正常、機體對胰島素調節血糖作用要敏感才行。

一般糖尿病治療用藥,例如注射胰島素,這種療法對身體來講是外源性胰島素,長期用大量用會產生依賴性,胰腺分泌胰島素功能容易退化。而口服雙胍類、磺脲類糖尿病藥物,過度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等於給一匹又老又病的馬用力抽鞭子,還讓馬跑。總有一天糖尿病人的胰臟會因過度疲勞再也不能分泌胰島素了。#p#副標題#e#

這兩種情況都不能達到平穩控制血糖的目的,糖尿病的併發症就產生了。

糖尿病的治療需要長時間的綜合調理。最新的臨牀治療方案就是在降糖的基礎上聯合運用胰島素增敏劑(代表藥:太羅)治療,以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利用,保護胰島β細胞,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同時,還要注意保護五臟六腑各器官系統。

糖尿病人都清楚地知道,糖尿病的病理是內分泌代謝紊亂,也就是中醫講的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失調,確切地說都是由於腎虛導致的。所以糖尿病的綜合調理最理想的方法是一手治療控糖,一手補腎調補五臟。

糖尿病在中醫被稱爲“消渴症”,也就是腎虛、肺燥、脾熱、胃熱引起的消渴症狀。#p#副標題#e#

糖尿病人神疲乏力、沒精神、口乾、鼻子幹、皮膚瘙癢乾燥、毛髮脫落,有了傷口不易癒合,都是腎虛肺燥的臨牀症狀。

而糖尿病人老覺得餓,則是腎虛、胃熱、脾熱的表現。因爲腎虛,腎水不足,造成胃局部血液循環過快,胃收縮能力加強,導致胃這個器官在無序的工作,形成多食的症狀。

胃的無序工作,盲目地快速消化食物,必然增加脾臟化血的工作量,導致脾熱。胃熱、脾熱的結果是使人體代謝加塊,內分泌紊亂,不能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精華流失、消瘦、乏力。

胃熱、脾熱反過來傷及腎水。腎更虛,腎主“水”的功能會進一步降低,糖尿病人的水腫症狀就出現了,嚴重的就要發展成糖尿病的腎病綜合徵、尿毒症。

通過中醫理論的剖析,大家知道糖尿病是內分泌代謝紊亂造成的,“內分泌代謝紊亂”從中醫角度講就是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失調。五臟功能失調即是糖尿病的根源,根源找到了,我們就要從補腎入手控制糖尿病的併發症。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