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中醫 > 指甲半月痕 教你看身體元氣

指甲半月痕 教你看身體元氣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半月痕,許多人會問,什麼叫半月痕?半月痕,是在指甲下方五分之一處,出現一條白色弧形的痕跡,這就是半月痕,也有人稱之爲小太陽。指甲半月痕是陰陽經脈界線,是人體精氣的代表,故也稱爲健康圈。

指甲半月痕 教你看身體元氣

半月痕的發育,要受營養、環境、身體素質的影響,當消化吸收功能欠佳時,半月痕就會模糊、減少,甚至消失。半月痕的狀況,顯示出人體健康狀況的資訊。

不正常半月痕什麼樣? 

半月痕少:半月痕越少,表示精力越差,體質越寒,也就是免疫力弱,身體手腳寒冷。

不正常半月痕有三種類型

a. 寒底型

--凡半月痕越少越寒,無半月痕爲寒型。寒型表示體內陽氣虛弱而陰寒較旺盛。這種人的臟腑功能低下,氣血運行慢,容易疲勞乏力,精神不振、吸收功能差、面色蒼白、手腳怕冷、心驚、嗜睡、容易感冒、反覆感冒,慢慢就精力衰退、體質下降,甚至痰溼停滯、氣滯血瘀、痰溼結節,易生腫瘤。

b.熱底型 

--凡小指也有半月痕者,均屬熱型。熱型的人,其半月痕都大於指甲的五分之一。半月痕增大,表示人體內陽氣較旺盛,臟腑功能強壯,身體素質較好。但在病症情況下,則是陽氣偏旺盛,這類人,臟腑功能亢進,可見面紅、上火、煩燥、便祕、易怒、口乾、食量大、不怕冷、好動,甚至血壓高、血糖高、易中風。

c.寒熱交錯型

--凡半月痕的邊界模糊不清、顏色逐漸接近甲體顏色者,屬寒熱交錯或陰陽失調。

初期:

半月痕邊緣開始不清,如放光芒狀。

中期:

半月痕開始縮小。

後期:

半月痕逐漸減少並消失。

怎樣看半月痕面積?

半月痕面積小於指甲五分之一,則表示精力不足,腸胃吸收能力差。如半月痕突然晦暗、縮細、消失,往往會患有消耗性的疾病、腫瘤、出血等。

小孩子沒有發育之前,是沒有半月痕的。

大人夜生活、性生活過多,半月痕也會消失,也很難長出來。

半月痕大於五分之一時,多爲心肌肥大,易患心腦血管、高血壓、中風等疾病。

怎樣看半月痕的顏色?

a.奶白 

--表示正常,這類人精力強壯,體質好,身心健康。

b.灰色 

--表示精弱,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運行,容易引起貧血,疲倦乏力。

c.粉紅

--與甲體顏色分不清,表示臟腑功能下降,體力消耗過大,容易引起糖尿病、甲骯等病症。

d.紫色

--容易引起心腦血管血液迴圈不良,供血供氧不足,易頭暈、頭痛、腦動脈硬化。

e.黑色

--多見於嚴重的心臟病、腫瘤或長期服藥引起藥物和重金屬中毒。

1、拇指半月痕

--關連肺脾

呈粉紅色時,表示胰臟機能不良,容易感冒、反覆感冒、疲勞,嚴重時易患糖尿病。

#p# 

2、食指半月痕

---關連腸胃

呈粉紅色時,表示胃、大腸的循環不良,食慾自然減退。

3、中指半月痕

---關連心包經、神志

呈粉紅色時,表示精神過度緊張,易頭暈、頭痛、思路不清、腦漲、失眠、多夢。

4、無名指半月痕  

---關連內分泌

呈粉紅色時,表示運行於無名指的三焦經發生異常,易體質下降、陰陽失調,人容易有種說不出的不舒服感,女性會得月經不調等婦科病。

5、小指半月痕

---關連心腎

小指一般很難長出半月痕,出現時,多爲熱症。呈紅色時,易患嚴重的心臟病。

小指的半月痕顯得特別粉紅。通常,當心髒血液循環不良,內臟功能異常時,都會出現某些自覺症狀。但是,心臟方面的疾病卻沒有任何症狀。

因此,大部分的心臟病患者早期都不能自知,直到病情惡化時,才猛然發現,因此常有人暴亡。所以觀察心臟活動是一項很重要的事,而最好的檢查就是觀察小指和中指半月痕。

半月痕到底有何作用?

中醫學說:氣不耗歸於肝爲血,血不耗歸於腎爲精,精不耗歸於骨爲髓。這就是精髓的由來,精髓也是元氣的所在。半月痕由於顯示的資訊正是精氣的狀況,可見其重要性。

元氣的作用:

(1)濡養全身五臟六腑。

(2)推動五臟六腑氣血的正常運行。

(3)抗禦外邪(免疫功能)。

(4)長壽抗衰老物質。

(5)遺傳物質。

中醫有句話:精足人壯,精弱人病,精少人老,精盡人死。由此可見,精髓元氣的重要。在日常生活堙及時恢復精氣神,保養好身體,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當精力不足時,重要的補充首先是蛋白質。

中醫學說:'精不足補之以味。'這就是說,要補充蛋白質。優質蛋白質以中性爲好,如奶類、蛋類、豆類、魚類、黑色性食物(逢黑補腎)、種籽性食物、胚胎性食物等。堅持一個月以後,就可以看到半月痕出現了,顯示精力得到一定的恢復。

正常的半月痕什麼樣?

(1)數量:

半月痕的數量,雙手要有8--10個爲好。

(2)形態:

半月痕的面積佔指甲五分之一爲好。

(3)顏色:

半月痕以奶白色爲好,越白越好,表示精力越壯。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