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如何識別處理兒童少年的強迫症

如何識別處理兒童少年的強迫症

來源:爵士範    閱讀: 8.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識別處理兒童少年的強迫症

男孩李某,小學二年級學生,原因不明出現反覆問父母一些莫名其妙的話,如:我碰到桌子要緊嗎?我這樣要緊嗎?如果父母不答覆,會一直重複問,當父母回答後,當時能得到短暫的輕鬆,但不久又會重複問一些類似的常人認爲沒有意義的問題,且在寫作業時,常擔心寫過的字是否寫錯,甚至會問自己:一加一爲什麼等於二?這個字爲什麼是這樣寫的?從而會停下重複思考類似問題,導致寫作業速度慢,常寫到晚上10點還不能完成作業。

久而久之,父母對他的行爲也深感煩惱,有時會在勸導無效時責罵李某,李同學也知道自己沒有道理這樣問父母,但不能自控,爲此煩惱,甚至朝父母發脾氣,夜間入睡困難,影響白天上課,故而在父母陪同下來到醫院心理科求治,經系統的檢查後,醫生診斷爲“強迫症“,給與藥物治療結合心理治療,約一月後,李同學的煩惱漸漸消除,不再重複追問那些話題。

強迫症是什麼疾病?

強迫症是一種以無法控制的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爲爲臨牀特徵的精神障礙,其突出特點是重複出現的插入性想法、表象、意向或重複儀式性行爲,表現爲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這些想法或衝動是來源於患者自身,患者雖然知道沒有必要或理由如此重複,努力抵抗,但仍不能自控,感到痛苦,進而影響學業、工作、人際交往及生活。

得“強迫症”的孩子多嗎?

兒童青少年強迫症患病率,在大多數流行病學研究報道爲2%-4%,男女比爲3∶2。但從青春期開始,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相同或女性稍高。約20%的強迫症患者在10歲或更早的年齡出現強迫症狀;約1/3於童年或少年期起病,約2/3於25歲之前起病,只有15%的病例於35歲以後起病。

得“強迫症”有哪些原因?

強迫症病因複雜,目前無明確定論,但國內外均認爲和遺傳、心理社會因素及神經內分泌等相關,其中心理社會因素包括養育方式、個性、不良的生活事件,如人際關係緊張、學習工作受挫、要求完美的個性或是強迫型人格。

兒童強迫症的症狀有什麼特點?

兒童強迫症症狀起伏,多變、持續存在,症狀隱蔽,不典型;症狀種類繁多,強迫觀念與行爲各4-5個;強迫行爲多於強迫症狀;儀式行爲較多;伴有主觀感覺異常。頻繁洗手、長時間或頻繁上洗手間、迴避操場、藝術品或粘的東西、不繫鞋帶、反覆檢查、反覆覈對字詞或數字、完成任務緩慢、重複讀寫或擦掉、反覆確認、反覆詢問同樣的問題、要求對稱與精確、強迫收藏、攻擊性的想法。

兒童少年強迫症的預後如何?

對學業、人際關係和年齡相符合的獨立能力、參與社會生活方面損害均明顯;也有研究提示強迫症共病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時,強迫症症狀更爲嚴重,預後更差;與強迫症的其他症狀維度相比,有囤積、收藏症狀的預後更差。症狀完全消失能恢復到正常的比例約在10%以下,但經過規範系統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後,大多數患者能從治療中獲益,症狀減輕,痛苦有不同程度的緩解,預後明顯提高,少數延續到成年至慢性化。

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當遇到孩子因要求完美、重複思考或問話、清洗、檢查等原因而做事速度慢、學習成績下降甚至迴避人際交往,家長不宜盲目批評,也不宜因傳統勸說無效而焦慮不堪,更不能“病急亂投醫”、輕信一些非專業醫療機構的意見;家長要做的是客觀面對,及時陪同孩子前往專科醫院求診,進行系統檢查,如經過篩查考慮不是疾病,那也能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花費;如確診是強迫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家長需配合診療,行使對孩子的監護權,並和校方溝通,得到老師的理解和支持。待症狀好轉,也需定期隨訪,讓孩子的健康能長久穩定。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