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治療尿毒症的現狀

治療尿毒症的現狀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非常高,每十人中可能有一人患病

治療尿毒症的現狀

尿毒症患者每年治療費用高昂,腎移植是公認的治療尿毒症的最佳方法

因腎源短缺,能接受腎移植的尿毒症患者很少,中華醫學會倡議更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獻志願者的隊伍中來

今天是第七個世界腎臟日,今年的主題是“捐獻腎臟,延續生命”。在中國,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非常高(每十人中可能有一人患病),據估算我國現有尿毒症病人總數超過200萬,而且每年有大量新發的尿毒症病人。南方醫院腎臟病研究所張訓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廣州地區慢性腎臟病的發病率爲10.3%,廣東每年新增尿毒症病人超過5000例。

今年全國兩會給尿毒症患者傳遞了一個好消息:尿毒症等八大病納入醫保保障,實際報銷比例達到70%。儘管在醫療保障下更多尿毒症病人接受得起透析,但長期透析導致生存質量很差,腎移植纔是公認的治療尿毒症的最佳方法。然而腎臟供體十分短缺,爲此,中華醫學會發出倡議:呼籲全社會支持器官捐獻,讓更多腎臟功能衰竭患者有機會接受腎臟移植,讓生命之花重新綻放。

醫學指導/ 南方醫院腎臟病研究所張訓教授、付紹傑教授

腎臟是排毒器官、維和部隊

人體有兩個腎臟,呈蠶豆狀位於脊柱的兩側。腎臟雖然重量不大,卻極其重要,不僅能清除人體代謝產生的毒素,還調節着人體水、電解質、酸鹼的平衡,也就是說,它是人體內環境穩定的“維和部隊”。此外,腎臟還能分泌一些激素,調節人的血壓,刺激骨髓中紅細胞的成熟與釋放,維持血色素穩定。

當腎臟出了問題,腎功能衰退,腎的排毒作用減弱,人體就會出問題。張訓介紹,中國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爲總人羣的十分之一,據調查,廣州地區的慢性腎臟病發病率爲10.3%。“十個人中就有一人患腎臟病,這是很驚人的。”

慢性腎臟病是隱形殺手,早期常無症狀,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發展爲晚期腎功能衰竭。據估算,我國現有尿毒症病人總數超過200萬,而且每年新發的尿毒症病人有十幾萬。

尿毒症患者透析倒掉體內“垃圾”

南方醫院腎臟病研究所付紹傑教授說,腎臟是排毒器官,如果腎出了問題,排毒的通道堵塞,甚至是完全堵住了,體內的“垃圾”就排放不出,就會出現代謝產物瀦留,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全身各系統都會受累。

當腎臟病發展到終末期,藥物保守治療不能解除症狀,尿毒症患者就要通過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來維持生命。透析一般隔兩三天一次,通過透析機將病人兩三天內體內積存的“垃圾”倒掉,維持體內平衡。

透析雖然可以維持尿毒症患者的生存,但長期透析患者會苦不堪言。長時間的血液透析後,晚期尿毒症患者會出現明顯全身臟器損害、併發症增多、生活質量差。而且隨着透析次數的增多,病人會對血液透析產生強烈依賴。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相比,病人在生活和學習上影響較小,但腹膜透析也存在嚴重不足,如誘發感染、體重和血中甘油三酯增加、蛋白質流失過多等。

器官移植中腎移植效果最佳

隨着醫療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尿毒症病人能夠接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透析只是替代治療,讓病人延長了生命,但長期透析,無論是病人還是整個家庭,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壓力。

腎臟移植被公認爲治療尿毒症的最佳方法,而且也是所有器官移植中最成功的典範,安全性和效果在所有器官移植中最佳。付紹傑介紹,1978年,南方醫院腎臟病研究所的腎移植科進行了首例腎移植,至今已進行了4000多例腎移植,存活時間最長的患者活了25年。而我國最早成功實施的腎臟移植術,患者已高質量生活了近30年。

然而現實中,由於器官來源嚴重短缺,腎移植對尿毒症病人來說是非常奢侈的事。

現實:腎源短缺

吳嶽今年30歲,患尿毒症已經近5年。2007年,吳嶽被確診爲終末期腎病,很快就發展到了尿毒症。至今,吳嶽接受透析已有4年,開始他在一家小醫院做透析,由於透析效果差,症狀控制不理想。後來轉到南方醫院治療,雖然效果不錯,但每週3次的透析使得吳嶽根本無法工作,只能在醫院附近租了一間房子,每隔一天就跑次醫院。

吳嶽希望能接受腎移植,他在南方醫院已經排隊等腎源兩年多,但供體太少、競爭激烈,據瞭解南方醫院就有四五百尿毒症病人在苦候腎源。吳嶽在等待的兩年多裏做了兩次配型,均沒成功。

在我國每年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尿毒症病人有機會接受腎臟移植,更多尿毒症病人不得不在透析中苦苦煎熬,或因得不到及時腎移植而喪失生命。付邵傑說:“很多病人經濟上能承受腎移植,但苦苦等不到供體。實際上現在每年全國腎移植手術也就是5000~6000例。”

中華醫學會:倡議器官捐獻

“今年兩會,國家提出將尿毒症等八大病納入醫保統籌,實際支付比例達到70%,這當然是好消息,但單靠透析沒法解決問題。”張訓說,按照2004年的統計,如果當年全國所有的尿毒症患者都進行透析,光在透析上的費用就等於國家當年衛生投入的25倍。

面對尿毒症病人不斷增加,器官短缺、供求差距的日益增大,器官捐獻成爲解決問題的關鍵。心臟死亡後器官捐獻(簡稱DCD)是器官捐獻的主要形式,捐獻者生前願意在死後捐獻器官,在心臟死亡後以無償捐獻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給在等待移植中瀕臨死亡的病人。

我國從2010年3月進行器官捐獻試點,截至2011年12月,捐獻腎臟276個,全國已經實施心臟死亡後器官捐獻移植手術160例。

但與無數正在等候腎臟移植的尿毒症病人數相比,現有器官捐獻的數量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爲此中華醫學會在今年的腎臟病日發出倡議,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器官捐獻志願者的隊伍中來。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