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外科 > 不容忽視的骨關節病變

不容忽視的骨關節病變

來源:爵士範    閱讀: 6.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似不起眼,實則很常見

不容忽視的骨關節病變

糖尿病患者合併骨關節病的發病率約1%~2%,看起來發病率不高,但由於糖尿病患者人數衆多,因此本病發病者也不在少數。本病高發年齡段爲50~59歲,糖尿病病程越長,發病率越高,血糖長期控制不好的患者更容易發生。在發病上無顯著性別差異。

糖尿病骨關節病最易累及的關節依次爲:跖趾關節(31.5%)、 跗跖關節(27.4%)、跗骨(21.8%)、踝關節(10.2%)、趾間關節(9.1%)。用一句話來概括:絕大多數發生於足部。多關節同時出現病變很常見,有時雙腳可同時受累。

爲什麼膝蓋變脆弱最易受傷?

危險因素請您提高警惕

糖尿病骨關節病的發病存在一些危險因素:

①糖尿病病程較長;

②長期血糖控制差;

③有眼底病、神經病變、腎病等其他併發症;

④合併足畸形、下肢或足部肌肉萎縮;

⑤足底壓力點皮膚增厚,足部皮膚不出汗、發涼、足部脈搏消失、皮下組織萎縮等。

如果糖尿病患者有以上危險因素,那麼一定要對本病提高警惕。

不可不察的病變表現

本病的臨牀表現常有關節腫脹和畸形,有時伴有發紅和灼熱感,足弓下陷,以致行走困難。活動時關節可有摩擦感及摩擦音;有的患者出現關節韌帶鬆弛或半脫位;也可發生無痛性骨折。幾乎所有患者都伴有周圍神經病變,在感覺減退的基礎上,受壓部位有潰瘍及足底胼胝生成。有的局部皮膚軟組織有穿通性潰瘍和壞疽(詳見知識鏈接——本刊注),常發生於足底表面。部分患者可有多發性、對稱性、易復發的關節滑膜炎,好發於肩周和髖關節。脊椎骨質增生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發生率甚高,男性比女性更多見,常有腰背及下肢疼痛,並出現脊柱強直、活動受限等現象。X光片可見骨質疏鬆,關節旁骨皮質缺損,骨端骨質溶解、吸收、碎裂,或發生增生、硬化。

本病多半是由於已有神經病變的足部受到外傷所致。糖尿病患者血液中過多的糖分可與某些蛋白質結合,改變其結構,關節內和附近骨質結構的改變導致韌帶鬆弛,軟骨軟化或脫落,使得損傷容易反覆發生,引起關節炎症狀。同時,由於糖尿病患者的神經病變,導致深淺感覺減退甚至喪失,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關節受到損傷後,常沒有明顯的疼痛感,不能及早地發現關節疾病。臨牀症狀可很輕微,而X線檢查結果提示病變已很嚴重,許多患者在出現非常嚴重的症狀後纔到醫院就診。

如何抗擊糖尿病性骨關節病

糖尿病性骨關節病的診斷,需要結合關節局部的症狀,參考患者的糖尿病病史。有些患者是先出現關節炎的症狀,然後才發現有糖尿病。所以關節疼痛的人,也要想到是否有糖尿病的可能。本病容易被誤診爲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痛風等疾病,應引起重視,注意加以鑑別。

骨關節炎非手術治療是首選

糖尿病引起的骨關節病變,早期是可逆的,只要及時控制糖尿病,破壞的骨與關節有可能恢復原形,因此診斷和治療應及早。

治療上以保守療法爲主,具體措施包括:

1)最根本的是控制血糖,有時對於難以控制的高血糖,須從口服降糖藥轉換爲胰島素治療。

2)臥牀休息、限制活動、矯正畸形。

3)改善微循環。

4)有感染者應合理選擇抗生素。

5)必要時可行手術治療。

本病該如何預防呢?首先,具有危險因素者要加強檢查,接受相關宣傳教育;糖尿病患者應該穿合適的鞋襪、鞋墊,在穿鞋前仔細檢查以避免異物損傷腳部;如果足部有胼胝、雞眼、水皰等,需要謹慎處理;避免燙傷、刺傷、足部感染;注意照料自己的四肢,減少肢體的負荷及活動範圍,避免創傷和勞損;糖尿病代謝紊亂可造成各種營養物質缺乏,應適量補充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尤其應注意補充維生素D、鈣劑。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