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評論 > 為何都想當演員?撈錢比爛無底限

為何都想當演員?撈錢比爛無底限

來源:爵士範    閲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為何都想當演員?撈錢比爛無底限

1月2日,《我就是演員》第三期節目播出後,#章子怡問為什麼都要當演員#話題爆火。

起因在於,金莎和金子涵在節目中的表演受到張紀中、郝蕾諸位導演、演員前輩的批評,張紀中直指金莎明明演的是原配,卻看上去像是小三。

兩位女藝人在此前更多地是以歌手的身份出現,進而引發章子怡的一番質問:“為什麼一定都要當演員呢?演員這個職業是一個最低級的職業嗎?所有人都要到這來分一杯羹。”

章子怡確實問出了眾多觀眾困惑已久的疑問。

明明是歌手出身,歌手還沒有做好,單曲、專輯、演唱會少得可憐,卻削尖了腦袋去找戲拍,去參加演員競技綜藝。

1月3日,該話題中的女主之一金莎在微博上回應:“演員對我來説就是個承載夢想的平凡工作,人人都想做的工作也不等於低級。”

為何都想當演員?撈錢比爛無底限 第3張

1月3日金莎在微博上回應

“人人都想做的工作”這八個字,可以説是人間真實了。

何止是已經以歌手身份出道的藝人想跨界當演員呢?在鏡頭以外的橫店、象山,在北京朝陽區大大小小的劇組籌備處,千千萬萬的新人演員、素人演員、羣眾演員夢想着能在某個影視劇中露臉。

人人都想當演員,個個做着明星夢。

有爭議,有迴應,一般的話題也就到此為止了。但1月4日一早,#金莎粉絲羣截圖#將事件推向了更加戲劇化的一面。

為何都想當演員?撈錢比爛無底限 第4張

金莎粉絲羣截圖

截圖中顯示,金莎在粉絲羣中表示“節目好可憐”“評委也要演戲”。

隨後金莎的後援會放出更加完整的對話,指出金莎的原意是説因為要補錄鏡頭,所以選手和評委都要為了還原現場而演戲。綜藝節目為了節目效果,設計劇本、用剪輯製造噱頭等現象,早就成為眾所周知的行業祕密

然而也無法避免人們的猜想:她是不是不服,所以反脣相譏?

從節目到微博,事情發展至此,最大的贏家當屬《我就是演員》節目組——連續三天上熱搜,話題度和討論度節節高升。

其實,從參加節目的選手便可以看出,與其説這是一場以專業為標準和目的的競技節目,不如説這是給新人演員貼上、給過氣演員重新貼上“演員”這一標籤的鍍金節目。

在這樣的語境下去定論孰是孰非意義甚微,而這一事件所反映出的並非某些藝人的個人問題,而是影視行業的整體現狀。

所以,倒不如繞開對錯,去看一看其背後的行業邏輯。

是誰製造了鈔票

演員去各大晚會獻唱,歌手去影視劇中演戲,這種看似不合規律的情況,實則存在已久,觀眾們早已見怪不怪。

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香港早已出現譚詠麟和張國榮這樣的“影視歌三棲藝人”。

為何都想當演員?撈錢比爛無底限 第5張

張國榮試粧白蛇造型

但在大陸,由於電視尚未普及,影視劇並非公眾娛樂的主流內容,能當演員的機會少,演員成名的空間也很小。反而是歌手更有機會紅遍大街小巷,他們也更專注於歌唱事業。

90年代末開始,新技術和更多專業人才的出現,共同促進了大陸影視行業的興起,影視明星開始嶄露頭角。

但在當時,出專輯也並非易事,沒有真正的歌唱實力很難跨界當歌手。所以,演員和歌手幾乎是各幹各的。

到新世紀初,演員為影視劇獻唱主題曲逐漸成為潮流,既演又唱對藝人的收入和職業發展來説,都能加分。

特別是影視劇的製作週期長,電視台的播出位置有限,在沒有作品播出的空檔期,唱歌、出專輯無疑是演員們鞏固曝光量的好方法。

專輯錄制時可以調音,現場演出可以假唱,所以演員跨界做歌手的難度和風險比較小,也很少出現負面輿論。

相對應的,也開始有歌手跨界拍影視劇,特別是在台灣地區。當年的“甜心教主”王心凌、“可愛教主”楊丞琳,都是以歌手身份出道後,參與了大量的偶像劇拍攝。

為何都想當演員?撈錢比爛無底限 第6張

楊丞琳在電視劇《海派甜心》中飾演陳寶茱

當時的台灣偶像劇剛剛盛行,觀眾的藝術鑑賞能力確實不如當下,只要劇情夠虐或是夠甜,也不怎麼在意所謂的演技。所以不少歌手在歌界和偶像劇界都有着很好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全民選秀和新媒體時代到來前,進入娛樂圈的渠道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是閉塞的,那些能出道的藝人至少在某一方面是確有實力的。

王心凌和楊丞琳基本只演傻白甜女主,但二人的歌聲是公認的甜美;而在大陸,出過專輯的陳坤、趙薇、周迅等人,雖稱不上專業歌手,但演技是觀眾有目共睹的。

為何都想當演員?撈錢比爛無底限 第7張

周迅在電影《畫皮》中飾演小唯

換句話説,當時的娛樂圈遠不像今天這樣魚龍混雜。

藝人多棲發展原因很簡單。往好聽了説,藝人有上進心,想要“影視歌三棲全面發展”;往直白了説,單方面發展的曝光率有限,不利於提升和鞏固流量;往難聽了説,錢呀,更多賺錢的機會要不要?

當然,確實有一些不圖名利潛心創作的藝術家,他們跨界是因為在原本的領域已經做得很好了,希望嘗試些新挑戰。但即便是為了名利跨界,也無可厚非,都是凡夫俗子,想出名、想賺錢是人之常情。更何況,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行業和社會的高級形態,所以藝人們在圈內跨來跨去本不是壞事。

壞的是為了名氣為了錢,硬要跨去根本做不來的領域,毫無敬畏之心,只想憑着“顏值”和流量蹭一杯羹。

有一口吃一口

在歌手中,張韶涵的歌聲極具辨識度,音域跨度大,演唱技巧成熟,以至於很多人都忘記了,或者壓根兒不知道,她原本是演偶像劇出道的。

在流量明星中,易烊千璽年少時以唱跳愛豆的身份成名,近兩年, 憑藉在《長安十二時辰》《少年的你》中的精湛演技,已然被認可是一名專業演員。

正如郝蕾在節目中所言:“我不是反對跨界,有能力的可以跨無數界,能力沒那麼強的,不要強跨。”

道理都懂得,但強跨的人要麼對自己的能力有錯誤的認知,要麼是嚐到了流量的紅利,怎麼會真的在乎所謂的專業和所謂的能力呢?

千禧年前後,影視行業的金主爸爸是“煤老闆”,他們只是想投資賺錢,所以除了個別老闆會因某些不可言説的原因內定女主角之外,絕大多數的老闆不會干涉創作本身。

因此,那是個藝術創作者的黃金時代,也帶出了一批有敬畏心、有能力的優秀演員。不論你是否認可章子怡的演技,她確實可算作是其中之一。

歷史就是這樣離奇,那些被人們認作土豪,印象中膀大腰圓、滿臉橫肉、一肚子肥油、脖子上掛着拇指粗的金項鍊、説話行事俗不可耐的煤老闆,恰恰是中國影視實現商業與藝術之間的短暫平衡的功臣。

數年後,愛奇藝、優酷等網絡視頻平台的出現,不僅打破了傳統的傳播方式,更是搶下了影視行業的主導地位,開啟“平台爸爸”時代。“平台爸爸”愛流量,所以市場歡迎什麼樣的藝人,它們就捧什麼樣的藝人。

為了能把最終的影視作品成功賣給平台,製片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選演員不看演技看流量,影視劇市場一度成為流量明星的天下。

人家煤老闆們好不容易打下的一片風清氣正的江山,就這樣被純粹的大資本給敗光了。

《我就是演員》第二期中,盛一倫自曝,出道以來從沒演過哭戲,令人大跌眼鏡。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他直言自己試戲從未成功過,卻一直有戲拍——因為有製片人專門找他演霸道總裁。

為了請到流量明星,片酬一路高漲。另一邊則是日漸衰落的唱片業。影視劇比音樂專輯受歡迎,拍戲比開演唱會更賺錢,演員自然成為了熱門職業。

素人想拿到主要角色很難,甚至連娛樂圈的邊都摸不到,但全民選秀打通了公眾進入娛樂圈的渠道,一批又一批的愛豆湧現。

可是中國市場中的愛豆打造、培養機制並不成熟,成團出道的那一刻,基本上就是事業的巔峯時刻了。往後要麼跨界拍戲,要麼銷聲匿跡。於是,出現了一羣“努力唱跳出道、實則為了拍戲”的跨界演員。

這些人中,有的人有天賦,有的人沒有;有的人肯努力,有的人只想吃紅利。

因為後者的存在,章子怡發出了靈魂拷問:為什麼都要當演員?

為何都想當演員?撈錢比爛無底限 第10張

她在節目的採訪環節中強調,是針對行業現象,不是針對個人,本文也一樣。

很顯然,章子怡的提問不是出於好奇,而是出於不滿。而這種不滿一公開,立刻便有網友怒懟:許你晚會假唱,不許別人尬戲?都是吃紅利,誰比誰高貴?

比爛,始終都是這個社會的主流意見。

這場鬧劇本身,確實是五十步笑百步。曾經,優伶是有氣節的,演員是講匠心的,今天,她們來談理想、夢想、藝術追求這些問題,始終覺得彆扭得令人落枕。

爛到什麼程度是個頭呢?

作者 | 蔚蘭

編輯 | 董可馨

排版 | 栗子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