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慢性腎炎中西醫療法大全

慢性腎炎中西醫療法大全

來源:爵士範    閲讀: 3.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醫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慢性腎炎)是由多種原因、多種病理類型組成、原發於腎小球的一組疾病。由急性腎炎遷延而來的只佔少數,大多數慢性腎炎患者首次臨牀就診即為慢性。

慢性腎炎中西醫療法大全

對慢性腎炎患者應做出臨牀、病理、病因及腎功能的診斷。大多數慢性腎炎的病因不清楚,病理診斷需做腎活檢。患者的腎功能需定期檢查,以3~6個月檢查1次為宜。

中醫理論中慢性腎炎屬"水腫"、"水氣"、"腫脹"等範疇,是較難治的病證,病因危險,病程遷延,多為虛證,常見有肺腎氣虛、脾腎陽虛、肝腎陰虛、氣陰兩虛,時兼有外感、水濕、濕熱、血瘀。治宜扶正為主,標本兼顧。

中西醫對腎病的研究方法不同,從而治療腎病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醫、西醫各顯什麼神通治療慢性腎炎的:

一、腎上腺皮質激素療法

可用於腎病型。多采用強的鬆,成人初量一般為40~60mg/日,持續4~6周,以後每週的日用量減去5mg,直至停藥,全療程約3~4個月。口服維持量的時間多較長,常需半年以上。

二、免疫抑制療法

通常將免疫抑制劑和激素、抗凝劑等藥物合用,來治療重度或頑固不愈的慢性腎炎腎病型。常用的免疫抑制藥有環磷酰胺、6-巰基嘌呤和硫唑嘌呤等。用藥過程中要注意劑量不宜過大並要及時查血象。

三、非固醇類抗炎療法

代表藥物為消炎痛,其作用為控制非特異性炎症,減少腎小球毛細血管對蛋白質的通透性並抑制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凝現象。適用於各型腎炎。

四、抗凝療法應用抗凝劑或(和)血小板凝集抑制劑,可防止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纖維蛋白的釋出、血小板凝聚和微血栓形成,從而改善腎臟的循環,常用的藥物有肝素、潘生丁、強的鬆、環磷酰胺等藥物。

五、大劑量速尿療法

嚴重腎功能不全,有明顯少尿和尿毒症的各型腎炎患者,可用大劑量速尿,有較好的利尿效果。尤其慢性晚期病例無其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時,偶獲顯著利尿而使病情緩解。

六、透析療法

降低血液內的尿素、肌酐等代謝產物。此療法技術性較強,需在技術水平較高的醫院進行。

七、腎臟移植

慢性腎炎晚期,兩側腎臟嚴重破壞萎縮,通過適當的病例選擇,仔細的配型和免疫抑制措施,可將屍體或親屬腎臟植給病員。目前,腎臟移植的存活率已達80%以上。#p#副標題#e#

八、中醫藥療法

急性腎炎多屬實證,以外邪侵犯肺衞,氣化功能失調為主,治以祛風散寒清熱滲濕等劑;慢性多屬正虛邪實以脾腎損害為主,宜積極糾正氣陰不足、脾腎陽虛和肝腎陰虛,並相應清除水濕、濕熱或瘀血。

通過中西醫結合,可顯著提高療效,縮短療程和降低激素、環磷酰胺等毒性反應,是治療腎炎的理想方案。

慢性腎炎因其主要臨牀表現不同而分屬中醫水腫、虛勞、腰痛及眩暈等病症的範疇,發病以正虛和標實相兼多見。以正虛為主者,可見肺、脾、肝、腎的虧損,以脾、腎虧損多見;標實為主者,以濕熱、瘀血多見。患者常虛實夾雜,故要標本兼治。常見中醫辨證分型論治如下:

1.肺腎氣虛,水濕內聚

表現為:面黃浮腫,氣短乏力,腰膝痠軟,易感冒,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益氣固表,利水活血。方選玉屏風散和防己黃芪湯加減,藥用黃芪、白朮、防風、茯苓、澤瀉、益母草、澤蘭、蟬衣、殭蠶。

2.脾腎氣(陽)虛,水濕停滯

表現為:倦怠乏力,腰膝痠軟,納呆便溏,浮腫,遺精、陽痿或月經失調,甚則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齒印,脈沉細或沉遲無力。治宜健脾補腎,利水活血。方選四君子湯合五子衍宗丸加減,藥用黨蔘、黃芪、白朮、枸杞、菟絲子、淫羊藿、山藥、茯苓、澤瀉、車前子、當歸、川芎。畏寒肢冷者,加炙附子、桂枝。

3.肝腎陰虛,濕熱內藴

表現為:頭暈耳鳴,兩目乾澀或視物模糊,腰膝痠軟,夢遺或月經失調,五心煩熱,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弦細或細數。治宜滋補肝腎,潛陽活血。方選杞菊地黃湯加減,藥用生地、知母、女貞子、枸杞、菊花、牛膝、地龍、鈎藤、丹蔘、益母草、當歸。

4.氣陰兩虛,瘀血內阻

表現為:面色少華,氣短乏力,手足心熱,口乾咽燥或伴咽痛,舌偏紅、少苔,脈細或細數。治宜益氣養陰,清熱活血。方選參芪地黃湯加減,藥用黃芪、太子參、生地、山茱萸、女貞子、丹皮、茯苓、山藥、澤瀉、丹蔘、益母草、當歸。

治療慢性腎炎,一定要堅持服藥,即使病情完全緩解,也要繼續治療觀察一個較長時期。慢性腎炎的療效評價,不應當只看尿蛋白及血尿的改善,更應當重視腎功能的進退變化。

以上治療方法只供參考,具體治療方案應以醫生根據每個患者自身的患病情況制定的治療方案為準。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