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佳句 > 佳句美文 > 注意!初秋時分寶寶易患這個疾病

注意!初秋時分寶寶易患這個疾病

來源:爵士範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癤腫是指單個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這是小兒常見的皮膚類疾病。通常好發於頭、面、頸、背、腋、臀部等毛囊較多的部位,症狀可輕可重。四季皆可發生,以秋季爲多發。

注意!初秋時分寶寶易患這個疾病

中醫認爲本病的發生乃由內蘊溼熱,外感熱毒,或因膏樑厚味,髒服蘊毒,使局部肌肉經絡阻塞,氣血壅鬱所致。小兒癤腫初起時症狀較輕、範圍較小,爲毛囊性丘疹,以毛囊爲中心向周圍擴張,形成圓形或圓錐形結節,小如鬥,大如李,跟腳收縮,表面皮膚隨之紅腫隆起,硬實發亮,重者可有發熱、頭痛、附近淋巴節腫痛、口渴便祕、小便黃赤、舌紅苔黃燥。如果不及時進行干預,在數天之後結節就會出現化膿,進入成膿期。一週或十天左右纔可潰破穿孔。當膿液、膿栓及壞死組織排盡時,疼痛和腫脹即可減退,既不化膿,也不潰爛,或少量化膿並自行吸收消退。本病可以單發或多發,少數患兒可併發急性腎炎,數目較多者又可反覆發作,此起彼伏,經久不愈,成爲慢性疾病。小兒癤腫容易生長在面部,鼻部,口脣部,如果家長給其盲目進行擠壓或處理不當,常常可引起顱內感染,甚至死亡,因此要特別注意。

小兒癤腫常常會被家長們誤認爲是寶寶上火所致,是起了火泡,所以並不在意,任其自己長出、化膿即可消退。有些癤腫確實可以這樣,但是如果寶寶在癤腫生長期間用手摳或揉,極易引起感染,給寶寶健康帶來危害,所以家長還是要提高警惕。

癤腫:用藥物催熟

初秋,癤腫是困擾寶寶常見皮膚問題,專家介紹,對早期未化膿者,可外用魚石脂軟膏促進癤成熟。待破潰排膿後,可塗0.5%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痠軟膏。若癤腫較厚,觸之有波動感,要及時藉助外科手段治療。嚴重的患兒需使用抗生素。切忌自行給寶寶擠壓癤腫(尤其是兩側口角至鼻根處的“危險三角區”),以免細菌感染擴散入血或蔓延至顱內,導致敗血症或顱內感染。

防治方法

1.利用溫敷將膿逼出

癤腫一出現,立即用溫溼的毛巾覆蓋在癤上20-30分鐘,一天3-4次。毛巾涼了需馬上更換,溫敷對治療癤腫是極佳的方法,它可以促使膿頭形成並將膿逼出,加速復原。

2.將癤刺破

當癤腫出現膿頭,不大,無感染蔓延的跡象時,患者可以用火將針消毒後,將此癤腫刺破,並將膿擠出。讓癤自行破裂可能製造更多麻煩,因爲癤經常在睡眠時破裂。

3.勿使感染擴散

當癤在排膿時,應保持周圍皮膚乾淨。洗澡時應採用淋浴,以減少感染蔓延至其他部位的機率。治療癤之後,應徹底洗淨雙手後可接觸食物,因爲葡萄球菌會引起食物中毒。

4.每天清洗

染部位應該每天清洗數次,並且用棉籤沾藥消毒,也可直接在癤上塗蜂蜜。癤上直接塗維生素A及E乳劑也很有效。

5.清毒

一次清腸禁食有助於除去可能引起癤的毒素。

6.藥膏敷

用洋蔥製成膏藥,對傷口疼痛可能有幫助。使用時,要用布包住膏藥,勿直接敷在患部。

預防措施

1.首先要講究皮膚的清潔衛生,其次避免皮膚破損,特別要保護硬領、腰帶等皮膚易損區。皮膚被蚊蟲叮咬後不可搔抓,否則細菌入侵最易生癤。及時治療瘙癢性皮膚病,如溼疹、痱子和足癬等。洗澡時,不要用鹼性大的肥皂,以免破壞皮膚表層的弱酸性環境,而降低其天然抗病能力。

2.再次飲食宜清淡,不要吃油膩和辛辣食品,可在醫生指導下內服六神丸、牛黃解毒丸等清熱消炎藥,以清除體內的“火毒”。

建議使用以下食療方法

蒲公英飲:鮮蒲公英100克,白糖10克。將蒲公英洗淨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燒沸,煎煮20分鐘,以紗布濾汁,加入白糖即成。日服3次。

馬齒莧車前草飲:鮮馬齒莧60克,車前草50克,白糖15克。將鮮馬齒莧、車前草洗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燒沸,煎煮20分鐘,以紗布過濾取汁,加入白糖即成,常飲。

炒苦瓜:苦瓜100克,食鹽、食油適量。將苦瓜切開去籽洗淨,切成片狀,把鍋燒熱,放入苦瓜炒熟,加入食鹽,油續炒至苦瓜微幹即成。

涼拌魚腥草:鮮魚腥草100克,大蒜5克,食鹽、醬油、醋、白糖味精、食油適量。將魚腥草洗淨,切碎,大蒜去皮,洗淨。拍爛切碎,把食鹽、醬油、醋、白糖、味精一併放入拌勻。將食油煎熟,趁熱倒入拌勻,的魚腥草上,即可食用,作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