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揭祕今年大白菜每斤四分出現“賣難”的原由

揭祕今年大白菜每斤四分出現“賣難”的原由

來源:爵士範    閱讀: 5.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今年大白菜每斤四分出現“賣難”的原由

今冬初始,又見菜價跳水“賣難買貴”。

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價格系統監測,11月28日,大白菜價格下降2.2%。與10月1日相比,11月28日,大白菜價格降幅接近40%。全國大部分省區市大白菜價格已低於每斤0.5元。

在此背景下,以生產大白菜聞名的嘉魚縣潘家灣鎮似乎是一個更極端的樣本,這裏近期出現菜賤滯銷——種植戶要麼忍痛以幾分錢一斤賤賣辛勞所得,要麼就放任顆顆飽滿的大白菜堆在地裏。

僅隔3公里之外的江夏區金口街卻是另一番場景。村民們忙乎着地裏的包菜、西蘭花等蔬菜,這些還有一個多月才成熟的品種,將在春節前後上市,外銷渠道早已落實,價格也令人滿意。

雖然嘉魚現象只是個例,但相距不遠的江夏現象,卻值得借鑑。

嘉魚樣本

每斤四分,農戶虧本賣菜

現在在我們身邊,還有多少商品以“分”論價?

本月25日中午,記者來到嘉魚潘家灣鎮四邑村村頭時,一眼望不到頭的大白菜和包菜在初冬的陽光下,顯得格外青綠。

四邑村的劉國華和近20名農戶正在幫同村人採收大白菜,透明塑料袋裏一次裝14顆左右,集中後拖到停在路邊的貨車上。劉國華自家種了10畝大白菜,雖說正是收穫時節,他寧可幫別人採收,也放任自家的菜躺在地頭。

“每斤的收購價才4分錢,相當於白送啊。”劉國華幫人採收的大白菜,是東莞菜販以每畝200元的價格包下的,以畝產6000斤計算,平均每斤還不到4分錢。他指着一袋大白菜說,“這一袋子60斤只能賣2元,心痛啊”。

潘家灣鎮羊毛岸村的劉臘梅,自家10餘畝大白菜、包菜同樣躺在地裏,如果再不採收就會爛掉。劉臘梅一臉苦笑:人家開價每斤才三四分錢,每畝的投入都收不回來,不如出來給人當幫工,每天的工錢還有40—50元。

同樣因大白菜賣不出去而靠幫人摘菜、運菜的當地村民有不少。艾春義種了20畝大白菜,還有大部分沒有賣出去。不過,他這幾天忙着用自家的農用車幫人拖菜。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將一車大白菜轉運到一輛大型廂式貨車上。這輛貨車可裝30噸大白菜,一共也只花了3000元。 艾春義給記者算了筆賬:種一畝大白菜,總成本包括要2包複合肥400元,兩包氮肥80元,農用機整地40元,種子30元,共計550元,還不包括農藥、請人工的費用。一個月前大白菜剛採摘時,來自廣東、福建等地客商來收購,每畝的開價1200元左右。隨後行情一路走低,半個月前降至500元,這幾天僅200元。

當地農戶介紹,這裏幾乎每戶的大白菜的種植面積都在10畝以上,截至目前仍躺在地頭的大白菜不下七成。

蔬菜產業是潘家灣鎮農業主導產業,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近7萬畝,複種面積達20萬畝,年產蔬菜45萬噸,產值2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77%。該鎮以兩瓜—冬瓜、南瓜,兩菜—大白菜、包菜聞名全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蔬菜大鎮,近年卻屢遭挫折。去年一場韓國泡菜危機,當地一些種植戶對韓國市場的期望值過高,可等待觀望中氣候突變,大量葉菜爛在地裏。今年,因全國大白菜種植量加大產量增加,加之氣候原因大白菜瘋長,行情一路下行。

能否改種其它品種?農戶們都有一致的擔憂:當地種植大白菜等大路菜品種已叫響了名頭,如改種其它品類,一是擔心種植技術過不了關,風險較大,二是擔心沒有銷售渠道。

江夏樣本

村民不再扎堆跟風種菜 選取冷門品種打時間差

就在嘉魚菜農抱着4分1斤的大白菜、包菜欲哭無淚時,3公里之外的江夏區金口街,大片墨綠色的包菜地一片平靜。

村會計羅通勤說,村裏中晚熟包菜距開賣至少還有一個半月。他的5畝中、晚熟包菜,預計在明年元月和2月上市。包菜主要靠外銷,能避開這一波北方蔬菜上市高峯,春節前後上市,就好賣多了。

金口街南岸一村村支部書記陳軍介紹,2—4月是春季蔬菜供應“淡季”,飽受滯銷困擾的菜農盯上機會發展中熟和晚熟品種蔬菜,在銷售上打時間差。江夏蔬菜技術推廣站負責人萬興華說:“經歷過幾次蔬菜滯銷,農民已經嚐到了扎堆賣菜之痛,自發錯開播期,搭配早、中、晚熟品種,通過延長上市期來規避風險。”

在金口街青菱村,從田埂上一眼望去,程鋼全的菜地就與別家不同。6畝毛白菜、7畝西蘭花、5畝紅菜薹,全是別人不種的品種。一旁,白沙洲的菜販子們在等着收購。

程妻朱曉雲告訴記者,在全國各地遭遇賣菜難之時,冷門的毛白菜卻高價暢銷。“這兩個月販子天天上門收,地頭價6至8角1斤,一天要賣1000多斤!”再過半個月,她家種的西蘭花也上市了,畝產7000斤,批發價1.8元/斤,經批發市場全部進入高端酒店和餐館。

江夏區農業局副局長馮國民介紹,近幾年,農民逐漸從跟風中清醒,紛紛調整種植結構、優化種植品種。農戶們在實踐中找到了“時間上補‘淡季’、品種上找冷門、精耕細作出效益”的經驗。全區22萬畝在園蔬菜中,大路菜種植比例由五年前的5成降低到3成,紅菜薹、大蒜、萵苣等特色菜、精細菜面積不斷擴大,達15萬畝之多。九成蔬菜採取早、中、晚熟搭配種植,銷售一直也很暢通。#p#副標題#e#

原由探究

四大因素導致今年菜價走低

26日,記者來到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不少批發行內停放着整車剛到貨的大白菜,工人正在分裝成50斤一袋的小包裝。“每天大概有七八十車大白菜運到市場內,每斤價格在0.15元到0.30元間,大部分都是來自嘉魚縣,一車重量爲5噸。”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蔬菜部負責人劉天軍介紹,今年大白菜和去年一樣價格較低,現在正是集中上市時間,但批發行都反映銷售情況不太好。 “大白菜的行情也比較低,算上種植成本和運輸成本,要賣到0.35元才行,現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才0.20元左右。”五湖蔬菜批發商行負責人李洪一告訴記者。

李洪一說,以前大白菜除了本地消化,部分運到廣東等地,但今年氣溫一直偏高,可能一天就爛掉了,大部分都留在本地市場,明顯超過了本地市場的消化能力。

“今年天氣好,降溫比較晚,本地菜價普遍比較低,像前年因爲雪下得比較早,外地菜進不來,菜價就比較貴。如果過幾天降溫幅度比較大,菜價就不會這麼便宜了。”劉天軍告訴記者,蔬菜的價格很大程度取決於天氣,很多商戶都在賭接下來半個月的氣溫怎麼變化,如果天氣轉冷後外地菜來不及跟上時,還可以賺個差價,不至於賠本。

昨日,省市物價部門和省市農業部門專家分析,造成大白菜、白蘿蔔、花菜等極少數蔬菜品種出現暫時性價低滯銷的原因,一是受越冬高溫異常天氣影響,天氣晴好,有利於大路蔬菜生長。蔬菜生長過快,市場供應充足,週期過短,市場購買量下降。二是近年各省市都在出臺政策加快扶持蔬菜產業,使得我省越冬蔬菜在省外市場份額減少,省內市場供需形勢改變。加之各地不斷加大蔬菜生產基地建設,使個別品種面積上升。三是蔬菜流通環節成本增加,菜價走低使利潤下降,導致經銷批發商收菜熱情不高,一定程度減緩了蔬菜銷售速度。四是部分地區因交通不便、市場信息滯後,蔬菜外銷受到限制導致滯銷。

農業部門

蔬菜出現“賣難”將迅速組織“幫銷”

據省農業部門介紹,嘉魚縣大白菜賤賣僅是個例,前段時間出現銷售難的天門花菜、廣水蘿蔔等,經過各級政府部門努力已明顯緩解。從全省範圍來看,蔬菜滯銷仍僅爲個例。

武漢市農業部門也表示,目前該市內暫未出現蔬菜滯銷情況,而菜價低、賣菜難的情況有供、需及中間環節多方面原因。

武漢市農業局負責人表示,近期將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多舉措預防蔬菜滯銷。要求各區加強蔬菜市場監測,做好信息引導,全面掌握各地主要蔬菜品種播種面積、長勢、產量、採摘時間等生產情況,及時發佈供求信息,引導市場流向。

目前,武漢市農業局已在武漢農業信息網市場版建立網上蔬菜對接平臺,組織蔬菜生產大戶、經銷大戶、批發市場等在供求平臺上發佈信息,尋找商機。一旦出現蔬菜“賣難”,市農業局將立即組織白沙洲大市場、皇經堂大市場、中百、小藍鯨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配送公司和酒店餐飲企業,迅速“幫銷”本地滯銷蔬菜。

應對舉措

農業部部署大白菜滯銷應對工作

11月25日,農業部新聞辦公室發佈消息稱,針對近期北方多地大白菜滯銷情況,農業部要求各地積極幫銷,減少菜農損失;各地要落實《關於建立北方大城市冬春蔬菜儲備制度的通知》,儘快建立並充實冬春蔬菜政府儲備。

北方大城市以外的其他地方,也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研究建立蔬菜儲備或臨時收儲制度。各地農業部門要把龍頭企業、超市等市場主體履行社會責任與其享受優惠政策、承擔財政項目等掛鉤,引導企業在自主開展經營活動的同時幫助菜農解決實際困難。

另據商務部監測數據,全國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已連續兩週回升。隨着冬季蔬菜產量的減少,後期蔬菜價格或將維持小幅上漲走勢。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