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美大學研發出自我複製人造DNA 論文已發表

美大學研發出自我複製人造DNA 論文已發表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紐約大學科學家研發出一種能自我複製的人造DNA(脫氧核糖核酸)結構,有望爲新型材料的製造奠定基礎。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美大學研發出自我複製人造DNA 論文已發表

自然界中,自我複製在生物體中普遍存在,但人造結構的自我複製卻很難實現。此次研究是邁向自主複製任意類型“種子”結構過程的第一步。這些“種子”由DNA模片製成,可像字母般組合拼出特定“單詞”。複製過程保留了模片序列及“種子”形狀,從而提供了生成下一代結構所需的信息。

此次研究的突破在於成功複製了包含複雜信息的DNA系統。研究人員首先從人造DNA模片開始,這是DNA的細小排列。DNA的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鳥嘌呤(G)和胞嘧啶(C)互相結對形成人們熟悉的雙螺旋結構。研究人員製成了含有3個DNA雙螺旋結構的彎曲三螺旋分子(BTX)。每個BTX分子由10個DNA索烴構成,與DNA不同的是,BTX的編碼不侷限於4個字母,它能夠包含108個不同字母和模片,藉助4個DNA單索的互補形成一對,或在每個模片上形成“黏性末端”,直至構成最終的6個螺旋束(six-helix bundle)。

爲實現BTX自我複製模片陣列,需要“種子”結構促進多代相同陣列的形成。BTX“種子”被放置於化學溶液中,由7個模片組成,模片可以互補形成子代BTX陣列,該陣列隨後會在溶液加熱至40℃時與“種子”分離,並循環重複這一過程,形成第三代陣列,從而實現材料的自我複製及“種子”的信息複製。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過程與發生在細胞內部的複製過程不同,因爲執行中無需添加酶等生物成分,即使是DNA模片也由人工合成。

研究的共同作者、該校化學系的納德里安·西曼指出:“雖然我們的複製方法需要多種化學物質和加熱過程,但已經證明不僅可以複製DNA或RNA等細胞分子,還可以複製衆多特別的結構,實現多個化學形態不同、功能特性相異的結構的複製。”

一個不冷不熱的星球,在太陽的照射下,歷經十幾億年,發生了稀有的物理現象——碳基結構的自我複製。如今,充滿好奇的人類,成功地在實驗室裏模仿這一過程。科學家並不是憑空組裝出種子和模板,而是剝離出既存生命的基本元素,再剪裁拼裝,結果製造出了一種物質,既能夠利用能量不停生長,又跟細胞生命截然不同。由此可見,那種超出人類掌控的力量,總是能給我們最核心的靈感,以及從目標到手段的全部啓示。

來源:科技日報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