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器官移植供體量嚴重不足 北京被列捐獻試點

器官移植供體量嚴重不足 北京被列捐獻試點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是“全身而退”,還是通過另一種方式使生命得到延續和昇華,這是現代文明中兩種對死亡截然不同的觀點。受衛生部委託,中國紅十字會從去年3月開始,在全國11個省、市開展器官捐獻的動員和分配試點。昨天,來自衛生部的消息稱,今年,試點省市將擴大至21個,包括北京。記者從北京市紅十字會獲悉,其將於本月內向市政府遞交成爲器官捐獻試點城市的申請,獲批後即可開展相關工作。

器官移植供體量嚴重不足 北京被列捐獻試點

釋義

人體器官捐獻,是指有完全民事行爲能力的公民通過書面自願申請器官捐獻登記,並且沒有撤銷其登記,待其身故後進行器官捐獻;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其器官,待其身故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以書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的器官捐獻。

這意味着,開展器官捐獻的試點城市內,捐獻者去世後,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就會啓動捐獻程序,把捐獻者尚能使用的器官,移植給臨牀急等移植器官救命的患者

11試點累計捐獻器官97個

2010年,中國紅十字總會和衛生部共同啓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率先以天津、上海、廣東等11個省、市爲試點,探索器官捐獻的招募、器官的獲取和分配模式。記者從北京市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本市正在申請成爲全國第二批器官捐獻試點地區。

據瞭解,我國40歲以上人羣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在8%至10%之間,尿毒症發病率爲每百萬人口300至400人。

中國紅十字會的統計數據顯示,試點以來截至今年2月底,全國通過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渠道共實現捐獻37例。其中廣東19例,爲捐獻最多的省份,此外,天津、湖南、遼寧等省市也有捐獻。成功捐獻大器官97個(肝臟30個,腎臟64個,心臟3個),角膜39個,皮膚若干。

記者從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牀應用委員會獲悉,各地的試點工作主要由當地的紅十字會統領負責,目前,在總結11個試點省份經驗的基礎上,已經將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至21個,北京即在其中。

本市將打造器官移植體系

北京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人體器官捐獻以前,只允許親屬間捐獻器官用於移植,其餘的活體捐獻是不允許進行的,因爲涉及到複雜的倫理問題,容易出現非法器官買賣現象。如果能在審批後成爲器官捐獻移植試點城市,就爲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規範化提供了保障。

北京市紅十字會表示,首都的醫療條件是全國最強的,不僅有幾十年的移植經驗,成功移植實例也最多,“僅友誼醫院20多年的腎移植就達到幾百例,其他器官移植,如肝移植等包括安貞醫院、人民醫院等在內的有資質的醫院,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但主要面臨的是移植供體的不足”。

據瞭解,北京市紅十字會將於本週前往天津瞭解學習試點經驗,隨後即會向市政府提交試點申請報告。一旦獲批後,市紅十字會將對全市包括軍隊醫院在內的所有具有器官移植資質的醫院信息進行整合、共享,旨在形成本地的器官移植體系。包括成立器官移植委員會、建立器官捐獻儲備庫、打造動員協調志願者隊伍等系列工作。

對話

北京捐獻同意率或高於外地

◎朱繼業北京大學移植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肝癌診療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中心主任,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牀應用委員會委員。

》》任務 適當補償有需求捐獻者

京華時報:入選的試點城市有何要求?每年承擔的任務是什麼?

朱繼業:一旦成爲試點城市後,當地紅十字會組織和衛生行政部門即會建立相應的器官捐獻的體制和機制,紅會成立專門的器官捐獻部門,並建立一支協調員隊伍,一旦接到醫院通知稱有潛在的捐獻者,即會前往瞭解情況和與家屬交流。同時,對有需求的捐獻者進行適當“補償”,還要給予人道主義的幫助,比如患者治病花了很多錢,欠了醫院很多錢,紅會可能會墊付一部分錢或者爲其處理後事,即所謂的“補償”,當然,有的人可能不需要,就是願意捐獻。

》》現狀 屍體供體器官嚴重短缺

京華時報:目前,我國的器官移植情況如何?以何種移植爲主?

朱繼業:2007年,國務院通過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對器官移植進行嚴格管理,同時,從屍體獲得的供體器官嚴重短缺。肝臟和腎臟移植是最爲常見的,包括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所有終末期肝病都需要肝移植。

京華時報:我國每年的移植數量是多少?供需間有多大的缺口?

朱繼業:我國人體器官移植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每年大約有100萬至150萬名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患者,但受供體數量嚴重不足影響,每年實際開展的器官移植手術僅1萬例,但現在已經做不到1萬例了,只能做幾千例,需要腎移植的患者可以通過透析維持一段時間,但肝移植就沒有別的辦法,就會因此而死亡。

隨着診斷條件的改進和病人數量的增加,這一需求數據還會飆升。這也意味着,供需間的缺口還將增大。

京華時報:目前,我國的器官移植技術是否已經成熟?

朱繼業:技術方面不僅與世界接軌,且移植的成功率和術後的成活率也比較高。目前全國範圍內僅擁有肝移植資質的三甲醫院,就有60家,衛生部每年會對其進行資質審覈。

》》困難 全國捐獻體系亟待建立

京華時報:與國外相比,我國目前的器官移植和捐獻體系的建立處於何種階段?

朱繼業:國外的器官移植捐獻體系非常健全,不僅有一套受體科學註冊系統,包括肝臟、腎臟等器官的移植信息,也包括器官分配、捐獻者名單、器官等待名單、器官獲取及移植結果等內容。而我國全國性的器官捐獻體系剛剛建立,尚未正式運作,僅建立器官移植科學登記系統,缺少對捐獻器官進行合理分配和使用的系統。

京華時報:與國外在器官捐獻方面的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麼?

朱繼業:主要是我國沒相關腦死亡的法律法規。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對腦死亡進行立法。按腦死亡來說,在還有心跳的時候,器官還有供血,如果這時將器官取出,移植的效果是最好的;但如果等心跳停止再進行移植的話,器官質量就會大大減分。但在中國不容易被接受,大家覺得還有心跳,怎麼能說死了呢,這其實是科學文明進步的理念,但受中國傳統的影響,老百姓還是不太能接受。

京華時報:您認爲,器官移植在我國推行不暢的原因還有什麼?

朱繼業:一是全國性的人體器官捐獻體系還未建立,二是出於法律和倫理環境的不同,許多國人堅持“死後保全屍”等觀念,這也是腦死亡在我國不能被認同和接受的原因之一。其實,器官捐獻是人生命的一種延續。往往一個人死去後,他的器官可以救活很多人。

》》預期 大力宣傳使更多人受益

京華時報:北京成爲試點的優勢是什麼?

朱繼業:北京擁有全國最多的有資質開展器官移植的醫院,同時,就診量、手術量也最大,推行器官捐獻後,在紅會和衛生行政部門的合力下,將來爭取到的捐獻同意率可能會高於其他城市。

京華時報:您認爲,器官移植在我國能廣泛被公衆接受,且有更多患者因此受益,需要多少年?

朱繼業:就像現在街頭隨處可見的無償獻血車一樣,原來不都是有償獻血、指標獻血的嗎?可見是公衆接受度的問題,因此推行器官捐獻的當務之急,是在加快建立健全全國性捐獻體系的同時,加大對器官捐獻的宣傳力度,這畢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

個例

肝硬化者奔波4年尋肝

還有1個月,老魏就滿49歲了。生日之前,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肝源。

2007年的一次體檢中,老魏被查出肝纖維化,但他並未放在心上,閒暇時還是喜歡喝個小酒,但肝纖維化的程度卻在酒精和工作壓力的浸潤下日漸加劇,彼時,老魏自詡硬朗的身子不僅出現貧血、易疲勞,而且持續性的多處疼痛也每日困擾着他。2008年,拿着寫有“肝硬化”的檢查結果,老魏有點懵。

他知道,肝硬化是不可逆的疾病,病情除了一點點加重外,沒有好轉可能。經歷了兩次緊急搶救才從生死線上逃離後,老魏決定換肝。眼見着同一病房的3名肝病病友相繼離世,擔心惡化爲肝癌的老魏更堅定了馬上換肝的決心。

在跑遍了北京、上海、天津十多家大醫院後,老魏的心涼了半截——各醫院都是肝源短缺。“301醫院的一個病友說,他都等了好幾年了”。老魏說,一次,醫院通知他剛好有一個AB型的肝源,但最佳移植手術時間是在20個小時之內,所以必須於當天下午交現金後進行手術。但時值週末,等老魏拿到單位開出的50萬元支票時,已經是下週一了。

現在,老魏一邊籌集着近百萬元移植手術及術後排異反應的費用,一邊往返於各大醫院之間,尋找合適的肝源。聽說北京有望放開活體器官捐獻,在擔心公衆是否接受器官捐獻理念的同時,他更多感到的是欣喜和希望,“真這樣的話,那我們就有救了,成不成功這都是我們唯一的希望,好多人都那麼等死了”。(記者李秋萌)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