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家長不可忽視語言殺傷力 讓孩子免受軟暴力侵害

家長不可忽視語言殺傷力 讓孩子免受軟暴力侵害

來源:爵士範    閱讀: 6.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不可忽視語言殺傷力 讓孩子免受軟暴力侵害

 

不少父母曾對子女說過這樣的話:“我沒有時間帶你去玩,有玩的時間多學習一下行不行?”、“你怎麼這麼愛管閒事”、“你再這樣我不要你了”;在對孩子的行爲感到不可理解時,有的父母會說:“你是傻瓜嗎”、“你長大不會有出息的”甚至在發火時總結說一句:“看你這個樣子,不成器的東西!”

 

山東博奧心理諮詢中心心理諮詢師鄒國榮長期研究兒童心理,他指出,在中國家庭中,家長與孩子對話的結果往往是“噎死孩子、憋死孩子、急死孩子、嚇死孩子”。事實上,大量的兒童心理問題就源於父母不恰當的語言表達以及因此而生的誤解與矛盾。在持續的“語言軟暴力”環境中,這些心理問題有可能被延續、固化甚至激化。

他介紹,2008年的一項家庭教育心理問卷調查顯示,家長從內心中把孩子看成一個比自己差的弱者,從語言和行動上都不斷挫敗孩子;當孩子更多表現出弱點時,又對這個“弱者”持續否定,更加強化了孩子的“失敗者”形象;當孩子開始自我放棄時,心急的家長就開始迫不及待地一邊埋怨一邊“代勞”;因爲內心瞧不起孩子,所以漠視孩子的情感,忽視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味強調自己的要求:學習、學習、再學習……如此教育模式下,孩子就成了一個自卑、無能、無目標、無眼界的驚弓之鳥。

語言的殺傷力有多大?

許多軟暴力產生,往往是家長和老師通過“隨口亂說話”傳遞出來的。家長和老師隨口一句嘲弄、貶低孩子的語言暗示,哪怕是微小的暗示都具有相當大的殺傷力。

鄒國榮分析,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脆弱和微妙的,孩子心目中的評價是非標尺也是很鮮明的。有的孩子有偏激固執的傾向,會將教育者的看法想象放大。所以教育者微小的心理變化如果表現在臉面上和語氣中,甚至嘲弄辱罵中,無形中會形成一種負面的心理場,這種心理場強大的輻射會改變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

在他曾接觸過的案例中,兒童成長在習慣於實施軟暴力的家庭或校園環境中,出現以下行爲的機率增大:自我否定、懷疑、消極、不懂得控制情緒;不能清晰表達自己需求、暴虐、神經質、逃避責任;不會處理健康人際關係、物質依賴。

懲戒的後續應該是陽光

淄博市初中一年級學生小燦,因爲偷竊同學的錢包被學校停課一週作爲處罰,最近又因打架,學校通知父母:最好將孩子轉學。家長請求不要讓孩子轉學,一是孩子已經轉了很多的學校,二是有問題的孩子,再轉其他學校會受到歧視。學校告訴家長:要麼轉學,要麼全校通報批評,“以平民怨”,懲戒教育。家長非常痛苦,孩子也產生強烈的被驅逐的仇視。

鄒國榮指出,這個例子中校方的行爲事實上也是一種軟暴力。對學生進行公開通報批評、要求學生作公開的檢討、把學生轉入層次比較低的班級和學校、對問題學生採取縱容或者不敢管理的態度等措施,屬於看似合理的制度傷害,其實並不符合現代科學的教育理念。

他認爲,學校的制度化模式應靈活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處理。其實,在孩子受到學校的批評與教育時,已經有內心深層的焦慮、震動與無奈,這個時候也是“ 人生的臨界點”,是孩子“轉化的臨界點”。懲戒的後續應該是陽光,不然,長期雷雨孩子的根就爛掉了。要給孩子緩衝地帶,要讓孩子軟着陸。

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

鄒國榮指出,當前教育面臨着一種“無序”狀態,主要表現在家庭教育中缺失父親式的陽剛教育、自我成長教育、智慧教育和注意力的養成。而且家長們又都過於高估自己,根本沒有意識到孩子們也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從而加劇了家庭中兩代人的衝突、矛盾、隔閡,造成孩子的反感和叛逆行爲。

他提醒家長和老師,一個合格的教育者應該是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爲的。這種控制應該建立在對孩子最真摯的愛心基礎上,把自己的行爲思想好好反思、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明瞭後果,要始終用自己的心,而不僅僅是語言和“做”出來的行動,去告訴孩子:你不錯、你行、你很棒、你沒有問題、你只是小小的心理感冒等。

“對孩子說話,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鄒國榮說。家長要把教育孩子當成是自己第二次成長的機會,與孩子共同成長。而只有與孩子保持良好的心靈溝通,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