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鄱湖浩渺寫忠誠 記進賢縣南臺鄉黨委書記徐強

鄱湖浩渺寫忠誠 記進賢縣南臺鄉黨委書記徐強

來源:爵士範    閱讀: 7.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鄱陽湖濱,贛水嗚咽。

軍山湖畔,冰雨紛飛。

徐強,進賢縣南臺鄉黨委書記,幹部們眼中的“班長”、鄉親們心裏的“領路人”。一個從鄉間走出的農家子弟,一名忠於事業的共產黨員,一位履職擔當的好書記,勤勉敬業、勤政爲民,堅持原則、心繫羣衆,用滿腔忠誠寫就人生芳華。

鄱湖浩渺寫忠誠 記進賢縣南臺鄉黨委書記徐強

“選擇了黨的事業,沒有退路,只能繼續”

人的一生往往要面臨很多選擇,而選擇反映出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時間的指針撥回至2012年,而立之年的徐強面臨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市委號召年輕幹部到一線去培養鍛鍊,組織徵求他的意見。已經在南昌市委農工部擔任正科級職務的徐強,是繼續留在市直機關“朝九晚五”,還是到最基層去服務大衆經歷風雨?徐強毅然選擇了後者。組織上把他安排到了偏僻的進賢縣衙前鄉。從此,徐強紮根基層,這一去就是五年多。

2014年,由於工作表現突出,徐強被組織上安排任南臺鄉黨委書記。上任一個月內,他跑遍了全鄉9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的108個自然村,南臺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每個新農村點建設,他都親自督促把關;集鎮中心村和老街經過改造,全面變樣;在鄉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改造了農貿市場,擴建了南臺中心學校……一樁樁民生實事,一項項民生工程,徐強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在南臺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是黨員,選擇了黨的事業,沒有退路,只能繼續!”這是徐強的座右銘。他站在工作最前沿,堅守着自己最初的誓言。

“遇事不避難,他是個有擔當的漢子”

“我們南臺是進賢縣北部一個很窮的鄉鎮,三面環湖,僅有的一條南臺街,寬度不足6米,複雜的交通環境,讓過往的車輛經過南臺都是繞路而行。”鄉黨委辦公室主任夏家勝介紹,爲打通南臺鄉發展的瓶頸,從履職的那天起,徐強就決心在南臺街附近修通一條貫穿全鄉的濱湖路。“這條路涉及到羣衆房屋、田地的徵遷。因爲不滿補償標準,當地居民阻工的情況時有發生,困難可想而知。”

爲了打通這條路,連續幾個月,徐強帶着鄉黨政班子成員走訪、調研、做工作。

54歲的薛愛花是當時的徵遷戶之一。“修路要徵我家的兩畝田,我不同意。”薛愛花說。

2015年6月24日,徐強第7次來到她家,給她做思想工作。“我還記得那天,徐書記穿着一件白色的襯衫,一見面就握着我的手告訴我,修路是爲了造福子孫後代,是爲了讓我們南臺人走出去,是爲了全鄉未來的發展。”薛愛花說,“我從沒見過這樣一個一心爲民辦事的書記。他的決心和耐心讓我感動。”

徐強用心,百姓放心。一戶戶徵遷戶因此相繼簽約。就這樣,這條通到了老百姓“心坎裏”的發展路,在2017年春節前正式貫通,附近1萬多居民的出行問題得到解決。

“遇事不避難,幹事不遺餘力,來事了就扛,不敷衍不推諉,他是個有擔當的漢子。”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斌雄告訴記者,組織上不止一次考慮讓徐強換到一個相對富裕的鄉鎮,但是都被他拒絕了。“他說在南臺還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完成,那是他對南臺人民的承諾,必須兌現。”

“能遇到這樣的好乾部,是自己的福分”

談起徐強,74歲的胡結財老人有說不完的話。

“那是2016年7月的一天下午,我作爲貧困戶在村裏開會,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子來到我身邊,問我家裏的情況。”胡結財回憶道:“他說自己叫徐強,是這個鄉里的書記,以後有什麼困難就到鄉里去找他,還告訴我他的辦公室在三樓。”

“女兒嫁人後,我就一個人在村裏居住。前兩年,因爲腸胃炎住院,向親戚朋友借了5萬多元的醫藥費。”回憶起往事,胡結財說,如果不是徐強,自己可能已不在人世。能遇到這樣的好乾部,是自己的福分。

“我家裏有三畝田,靠種植芝麻、玉米、油菜維持生計,一個月有千把塊錢的收入,但是很大部分都要用來還債,每個月的結餘非常微薄。爲了幫助我渡過難關,徐書記除了經濟上給我提供幫助外,還經常會來我家坐坐,鼓勵我好好生活。”胡結財激動地說:“元旦前,他還到了我家裏,坐了半小時,給了我300塊錢,臨走前囑咐我,過年的時候他還會來我家裏吃飯,叫我一定要等他。”

“他總是說,扶貧攻堅不僅是黨的政策,更是惠及民生的百年大計。我們南臺是小鄉、也是窮鄉,但是小地方也可以有大作爲,我們要對每一戶貧困戶負責。”南臺鄉鄉長餘振華說,在徐強的推動下,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能嫁這樣的丈夫,我很驕傲”

“對不起,嚴芬,我今天估計回不去了,鄉幹部都下去扶貧攻堅了,我是‘班長’,更要堅守在一線啊。”

“好,那你休息,別忙到太晚,家裏的事我會處理好。”

這是1月4日晚,徐強和妻子嚴芬的對話。

“他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很樸實的農民家庭,奮發圖強考上了大學,後來又考上了公務員。自從他去進賢工作以後,就很少回家,爲了不打擾他工作,家中的大小事務我幾乎不讓他操心。”嚴芬說,徐強從來就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從南臺到南昌,路上幾乎要花費3個小時。爲了節約時間,他一週回來一次,其他時間吃住就都在辦公室。”

37歲的徐強,孩子不足9個月,每次急匆匆回家,妻女都早已進入夢鄉。“每次回來,他都是看一眼我和寶寶,然後第二天天不亮就悄悄地走了。”嚴芬告訴記者,家中早已習慣了徐強這種忙碌的生活,即使逢年過節,徐強也放不下鄉里的工作,經常是加班加到深夜。“他總說,舍了小家,才能顧得了大家。雖然他不是常人眼中的‘好丈夫’,但是他是百姓心中的好乾部,能嫁一個這樣的丈夫,我很驕傲。”

三年多的時間裏,徐強從來沒有帶過家屬到鄉政府,也沒有向同事透露家庭住址和家屬聯繫方式,就是不想讓有些人說情打招呼……

每當夜深人靜,人們都已酣然入夢的時候,南臺鄉政府總亮着一盞明亮的燈,燈光下是徐強伏案工作的身影。到南臺履職以來,這盞燈陪伴他度過了很多加班熬夜的日子,也見證了他的勤勉敬業、勤政爲民,更讓全鄉幹部感受到了光明與希望,讓南臺人民感受到了溫暖與幸福。

本報記者鍾宏瑜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