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上海首例基孔肯雅熱病例 蚊子叮咬會傳播

上海首例基孔肯雅熱病例 蚊子叮咬會傳播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016年8月25日,上海檢驗檢疫局(以下簡稱“上海局”)保健中心接上海天壇普華醫院來電,請求協助排查一名在該院就診的印度籍入境人員的傳染病情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該旅客8月20日20時20分乘坐AI348航班從德里飛抵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入境時無不適。入境後,該旅客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等症狀,並前往該醫院就診。

上海首例基孔肯雅熱病例 蚊子叮咬會傳播

上海局隨即對病例相關的入境檢疫信息進行追溯,發現AI348航班由印度德里飛往上海,登機檢疫時,機組及旅客均未申報有健康狀況異常,調閱當天旅檢通道影像資料,該旅客於20:43通過旅檢通道,紅外測溫顯示體溫低於36.2,未超過報警值。

8月26日,上海局保健中心實驗室收到病例血樣後,經檢測和複覈,核酸PCR檢測結果顯示基孔肯雅病毒陽性,其它項目結果陰性。上海局根據檢測結果,結合臨牀症狀和流行病學史,按《基孔肯雅熱診斷和治療方案》(衛辦醫發(2008)99號)診斷標準,將病例診斷爲口岸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毒感染病例。

該病例確診後,上海局向上海天壇普華醫院反饋了相關檢測結果,建議轉送至上海市聯防聯控機制指定的上海市公共衛生臨牀中心進一步醫治。同時,上海局第一時間將相關信息報告總局衛生司後,將結果通報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和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基孔肯雅熱發生在非洲、亞洲和印度次大陸,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都與基孔肯雅熱大範圍流行有關。自2005年2月起,基孔肯雅熱大範圍流行發生在印度洋各羣島。印度在2006年和2007年曾暴發大規模基孔肯雅熱。其他幾個東南亞國家也受到過影響。自2005年起,印度、印度尼西亞、馬爾代夫、緬甸和泰國已經報告了超過190萬病例。印度長期以來一直是基孔肯雅熱的高流行區。

近期夏末秋初爲蚊蟲繁殖、活動的又一個高峯,蚊媒傳染病也進入了高發季節,建議重點關注相關地區蚊媒傳染病疫情信息收集,加強來自上述地區人員和交通工具檢疫。

什麼是基孔肯雅熱?

基孔肯雅熱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經伊蚊傳播,以發熱、皮疹及關節疼痛爲主要特徵的急性傳染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亞證實了基孔肯雅熱流行,1956年分離到病毒。本病主要流行於非洲和東南亞地區,近年在印度洋地區造成了大規模流行。

基孔肯雅熱發病症狀

1.發熱:病人常突然起病,寒戰、發熱,體溫可達39℃,伴有頭痛、噁心、嘔吐、食慾減退,淋巴結腫大。一般發熱1~7天即可退熱,有的病人約3天后再次出現較輕微發熱(雙峯熱),持續3~5天恢復正常。有些患者可有結膜充血和輕度畏光的結膜炎表現。

2.皮疹:80%的患者在發病後2~5天,軀幹、四肢的伸展側、手掌和足底出現皮疹,爲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間皮膚多爲正常,部分患者伴有瘙癢感。數天後消退,可伴有輕微脫屑。

3.關節疼痛:發熱同時,多個關節和脊椎出現疼痛、關節腫脹,可伴有全身性肌痛。關節痛多爲遊走性,隨運動加劇,晨間較重。病情發展迅速,往往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關節功能喪失,不能活動。主要累及小關節,如手、腕、踝和趾關節等,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關節,腕關節受壓引起的劇烈疼痛是本病的特點。

基孔肯雅熱傳播途徑

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本病的主要傳播媒介。主要通過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而傳播。實驗室內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目前尚無直接人傳人的報道。

人羣易感性:人對CHIKV普遍易感,感染後可表現爲顯性感染或隱性感染。

精彩推薦:"基孔肯雅熱"在加勒比地區已致死150人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