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調查稱9成人感覺空氣污染影響自己生活

調查稱9成人感覺空氣污染影響自己生活

來源:爵士範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民意中國網,對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6913名受訪者進行的調查顯示,85.4%的人期待面對嚴重霧霾天氣,政府儘快啓動緊急預案,提供公共服務。

調查稱9成人感覺空氣污染影響自己生活

91.4%的人感覺空氣污染影響了自己的生活

河北石家莊市民樊先生平時經常去公園晨練,但在得知“空氣嚴重污染”的消息後,他就沒再晨練了。“只要出門就會感到嗓子不舒服,一直咳嗽。藥店裏的清肺止咳藥劑也成爲了‘搶手貨’,部分藥店還出現了口罩銷售一空的情況。”

調查顯示,91.4%的人感覺空氣污染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具體影響爲:“患病,如咳嗽、咽痛、胸悶”(50.4%),“關閉門窗”(47.3%),“不敢外出”(38.9%),“出門戴口罩”(38.9%),“減少開車”(22.7%)等。

據北京大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副主任潘小川介紹,霧霾空氣中最主要的污染物是PM2.5,通常包含許多有毒的重金屬甚至致癌物質,不僅降低空氣能見度,超過一定水平會影響人們健康。人體吸入後,在短時間會出現急性疾病,如呼吸系統疾病。空氣污染物在人體潛伏期也很長,長期積累很可能形成慢性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疾病。

潘小川建議,在PM2.5指數超標情況下,兒童、孕婦、老人等羣體最好避免出行,普通人出門可以配戴口罩。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污染與健康研究室教授張金良認爲,公衆可以選擇在中午污染指數較低的時候開窗透風,保證室內流通換氣。因爲中午地表溫度上升,有利於污染物擴散。

要改善環境狀況,重點應放在執法層面

調查中,49.0%的人感覺所在地區空氣質量較差,30.9%的人感覺一般,僅19.3%的人感覺較好。

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李衛軍博士認爲,最近中東部地區城市的霧霾成因,主要是城市及周邊區域的人爲源排放。污染物排放之後加上大區域氣象條件不佳,風向較弱且冬季形成逆溫層天氣,導致了大量人爲源污染物無法排放或擴散出去,從而在密集城市區域的中東部形成了大面積的區域性霧霾事件。

他指出,導致區域性霧霾事件的三大人爲來源是,冬季燃煤取暖、重工業排放和汽車尾氣。“城市裏的工業污染、汽車尾氣等都集中在各個城市上空,連成一片。一旦類似的大區域氣象條件出現,這種大區域性的極度空氣污染事件還會再次重現。”

造成空氣污染的原因有哪些?調查顯示,排名前三的依次爲:“汽車增長快,尾氣排放超標”(78.0%),“產能落後,工業污染嚴重”(70.2%),“建築施工揚塵”(59.4%)。接下來還包括:“燃煤排放”(54.4%),“地區間污染物擴散”(52.0%),“氣候原因”(37.2%)等。

近日,山東濟南市民張鷺向當地環保部門打了投訴電話,舉報單位附近有施工揚塵污染問題。“環保局告知我此類事件不屬於其管轄範圍,要找城管部門。我又向城管部門反映,卻一直不見有人來管。”

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的“霧霾中喘息的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環境危機與對策”論壇上,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副所長鬍靜指出,目前我國環保相關法律規定較爲嚴格,如環評中的一票否決制。然而環保法的實施程度很低。當前的執法處境是,地方環保部門常常受到制約,不是按章辦事,而是按“長”辦事,聽從地方政府首長的意見辦事。一些地方政府出於利益考慮,對於污染企業的違法行爲沒有依法查處,或者對環保部門的正常執法行爲加以干涉。

胡靜認爲,要改善環境狀況,重點應放在執法層面,應該將地方政府納入我國環境法規制對象,還要設立公衆對企業、政府的監督。政府可以考慮在大氣污染防治中實行區域限批制度。如果地方政府嚴格執法將實際排污量降到總量控制指標之下,多出來的指標可以用來上馬新建項目。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調動地方政府嚴格執法的積極性。

我國正處在工業污染高峯期,也處在環境問題的轉折點

調查顯示,85.4%的人希望在面對嚴重霧霾政府儘快啓動緊急預案。

“在空氣污染危機處理中,政府信息公開透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青年教師戴亦欣認爲,霧霾發生時,如果政府能進一步公開信息,例如及時公佈具體停產企業的減排量,會讓公衆對政府工作走向有更明晰的掌握。政府可以在社區、學校加強對污染物情況的介紹和防護知識的講解,告知民衆能爲緩解污染做些什麼。

公衆期待政府如何應對霧霾?調查中,69.9%的人期待“找出霧霾成因,抓緊積極治理”,64.6%的人希望“及時披露空氣污染信息”,58.2%的人期待“向民衆發出污染預警”。接下來依次是:“對污染企業採取限產限排措施”(54.5%),“限制機動車尤其是公車上路,減少尾氣排放”(49.5%),“提醒人們減少外出,出門要戴口罩”(48.7%)等。

李衛軍認爲,空氣污染要在源頭上進行控制。首先是工業排放,在石家莊、濟南等城市,重工業污染排放比重巨大,工業污染物的排放位於城市上風向,需要將這些重工業企業合理規劃,做到節能減排、清潔排放。其次,城市交通規劃及發展公共交通也是減少城市人爲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措施。最後,政府及媒體應加強環保知識宣傳,提高民衆對空氣污染事件的關注。

“我國當前處在工業污染高峯期,也處在環境問題的轉折點。”戴亦欣介紹,環境研究中有一個倒U型曲線理論(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即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人類對環境的破壞逐步增加,曲線呈上升趨勢。據國外學者在1994年的計算,當人均GDP達到1.2萬美元左右時,會出現轉折點。因爲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的環境意識也上升到一定高度,願意採用技術進步或減緩經濟發展速度來獲得環境的改善。以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爲例,它們已經過了這個轉折,環境也已得到改善。

戴亦欣認爲,當前我國公衆對環境越來越重視,但推動轉折需要全民的環境行動力。“普通人可做的非常多,做一些綠色出行、綠色消費、自調室溫等力所能及的事,都能幫助降低污染物的總體排放。”

普通人能爲減少空氣污染做些什麼?68.5%的人表示要“不開車或少開車”;67.7%的人建議“儘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55.4%的人選擇“不抽菸或儘量少抽菸”;51.0%的人會“學習霧霾防護知識並向身邊人宣傳”;45.2%的人會“從自身做起,注意節能環保”。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