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北京治霾取得成效 爲何感覺空氣污染沒緩解

北京治霾取得成效 爲何感覺空氣污染沒緩解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京治霾取得成效 爲何感覺空氣污染沒緩解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北京市發改委表示,今年前11個月PM2.5累計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6%以上,大氣污染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不少人卻感覺今年爆表的次數比去年更多!公衆的直觀感受和實際的治理效果,爲啥感覺上差距這麼大?專家對此有何解釋?

針對近期污染治理的“大氣十條”已經快實施了快兩年半,在這段時間內,各地是採取了減排、減煤、控污等措施,來應對PM2.5治理。北京市發改委表示,近年以來,北京市嚴格執行了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壓減燃煤600萬噸,3年累計壓減燃煤已經達到1100萬噸,相當於壓減了以往一年的燃煤量。目前北京核心區已經基本實現了無煤化,也基本實現無燃煤鍋爐,在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實現了優質的散煤燃燒覆蓋。1-11月監測顯示,PM2.5濃度下降了16.6%,這意味着大氣治理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而從全國的境況來看,環保部副部長李幹傑曾經表示,今年我國首批實施空氣新標準的74個城市PM2.5的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6%左右。

爲什麼公衆還是感覺空氣污染沒有緩解?針對這個問題記者也做了一些調查,不少感覺今年霧霾更重的受訪者,在被問到今年前三季度空氣狀況的印象時,也同意確實比去年和前年狀況有所改善。所以大家有霧霾更重的印象,主要還是因爲從11月以來空氣質量數次爆表。其實從以往的監測情況來看,冬季易髮長時間霧霾天氣,排放量情況對於氣象條件是非常敏感的,只要污染物擴散氣象條件轉差,就很容易出現污染物的累計,出現霧霾。國家氣侯中心的分析也顯示,今年11月以來,相對於去年北京的風速小、溼度大、靜穩天氣多,所以導致這種天氣下容易發生霧霾。

相關閱讀:治霾時間要多長?

治霾時間表延長至30-50年

在第一次“紅色預警”霧霾過程中,多家科研機構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顯示,當時霧霾污染物最大來源依舊是燃煤。

彼時,環保部通報稱,除北京、天津外,華北地區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佔比近90%。

環保部稱,重化產業是華北地區很多城市的支柱產業,也是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既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也給環境治理帶來巨大困難。

“工業圍城”、“一鋼獨大”、“一煤獨大”等現象在華北地區一些城市比較普遍。比如,唐山、邯鄲“鋼鐵圍城”現象突出,邢臺重化工業四面佈局,包頭城區呈現“東鋁、西鋼、南化、北機、四周電”的格局,陽泉、晉中、烏海、平頂山、焦作等城市“一煤獨大”等等。

北京治霾取得成效 爲何感覺空氣污染沒緩解 第2張

這意味着,北京要根治霧霾,重新迎回藍天白雲,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那麼,這個時間要多長?或者說,北京還需要多久才能根治霧霾?

此前,2030年曾被認爲是一個目標時間點。

2012年,北京制定《北京市2012-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措施》,提出到2020年PM 2.5達到每立方米50微克左右。據報道,彼時北京市環保局估計,到2030年,北京才能夠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立方米35微克的標準。

2015年6月,北京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協會正式成立,當選爲協會理事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表示,重污染的治理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應當制定空氣質量改善的分階段目標,而真正在全國實現普遍空氣質量達標將在2030年前後。

但這一治理目標甚至連曾在北京市環保局工作的原新聞發言人杜少中都難以置信,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坦言:

2030年北京要能達標,就真的算是奇蹟了。

隨着2015年霧霾頻頻襲擊北京,北京兩次啓動紅色預警應對,有學者表示,2030年治理好霧霾的時間表並不現實,北京要根治霧霾,至少應在30年之後。

目前正在美國深造的河北師範大學副教授劉向陽研究美國環境治理多年,他告訴澎湃新聞,從社會治理水平、工業發展水平、工業發展模式來看,中國去除霧霾至少還需要30年以上。

“參照英美治理歷史,去工業化是唯一的選擇。”劉向陽介紹,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開始治理環境污染時,正處於去工業化時代,通過全球化把工廠開在別的國家。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研究員湯偉也認爲,“空氣質量能在2050年有一個根本性的好轉就要謝天謝地了”。 他建議各地應將碳排放納入政府考覈,並把統計數據透明化,同時考慮到中國霧霾屬於煤炭消費和汽油消費複合型,他建議參照國外徵收汽車擁擠費。

日前,北京市環保應急中心主任張大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長遠來看,需要通過產業轉型升級,能源清潔優化,包括全社會共同節能減排,降低正常運轉下的排放強度,纔是治理空氣污染的根本之道。他稱,這樣一個過程,從國際經驗看,從前期大氣污染治理實踐來看,是一個長期的艱鉅的工程,要30到50年纔有根本的改變。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