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獵奇 > 社會萬象 > 同仁堂藥方被曝含重金屬達150條

同仁堂藥方被曝含重金屬達150條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同仁堂旗下產品“健體五補丸”鬧出的汞超標風波還餘波未平,其“涉汞”產品名單又進一步擴大,牛黃千金散及小兒至寶丸兩款產品相繼中招落馬。

同仁堂藥方被曝含重金屬達150條

與“健體五補丸”中疑似蟲草成分汞超標不同,此次新曝光的這兩款產品全因成分中硃砂(硫化汞)含量超標而備受指摘,而服用產品小兒至寶丸的受衆面向兒童市場更讓汞超標一事被輿論聚焦放大。

此前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的消息稱,同仁堂牛黃千金散及小兒至寶丸的硃砂成分含量分別是17.3%和0.72%,遠遠超出國際標準。不僅如此,“同仁堂集團現有的定心安神、清熱解毒等常用藥品中,接近40種藥品含有硃砂的成分。在小孩可用藥中,也有3成左右含有這種成分。”

實際上,這早已不是同仁堂集團第一次在產品重金屬超標問題上栽倒,作爲中成藥、中醫保健品爲主業的大型上市公司,一輪輪重金屬造成的“重傷”也讓投資界對其產品監管提出了拷問。

“北京同仁堂在CFDA註冊的不重複藥方732條紀錄中,含硃砂(硫化汞)86條;輕粉(氯化亞汞)8條,紅粉(氧化汞+硝基汞)4 條;雄黃(硫化砷)46條,各類鉛劑(紅丹、官粉、黑錫)6條。而以上成分在除中國大陸外幾乎所有地區被禁用。” 北京衛生系統一名主治醫師也在其微博上公開對同仁堂發起了質疑。

汞超標之殤

5月22日,同仁堂在其官網上發文解釋道,硃砂爲常用傳統中藥材,始載於中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距今已有約2000多年的歷史。在現行的2010年版《中國藥典》中,硃砂具有清心鎮驚,安神,明目,解毒的功效。

“同仁堂中成藥中使用硃砂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與其它中藥配伍治療疾病,符合中醫配伍理論。同仁堂生產的含硃砂中成藥,均爲藥典處方等國家藥品標準。同仁堂含硃砂的中成藥,嚴格按照國家藥品標準加工、生產和銷售,患者遵醫囑按照藥品使用說明書服用是安全有效的。”同仁堂方面表示。

而根據同仁堂牛黃千金散指導用量0.52g-0.78g間的標準,如今媒體報道17.3%的硃砂含量已經超過國內標準,而小兒至寶丸產品雖未超出指導用量0.02g-0.03g間的標準,但國標遠超香港標準的現狀也再度引發了中成藥重金屬含量的“國標爭議”。

儘管同仁堂方面堅稱含硃砂成分的中成藥在重金屬超標方面放心無虞,但減少硃砂相關產品的弱化程序卻已在悄然進行。此前同仁堂集團旗下曾遭到輿論猛烈質疑、硃砂含量最多的王氏保赤散和七珍丸,已在產品成分上做了調整。其中,不再採用硃砂入藥被視爲公司對成分重新選擇的最大妥協。

目前國內外的學術界和製藥企業本身對於傳統中藥選材中的硃砂、雄黃、砒石等含汞、砷成分的選用就一直爭論不休。尤以中國內地與港臺、海外市場的認識“分野”最爲明顯。

“(此次涉事產品)主要成分硫化汞已經被證明含有劇毒,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是被禁止入藥的。”前述業內人士向媒體指出。

對此,上海中藥協會名譽會長許錦柏向本報記者表示,中藥材毒性一事還需辯證來看,在特殊功效、可替代性和毒性影響方面達到一個平衡。“總體來說,國家對於中藥材中毒性較大的藥材控制將越來越嚴,強調藥效和毒理的可控性。”

做空中藥企業?

2013年1月,北京同仁堂總統牌破壁蜂花粉片被爆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甘露醇,開啓了今年同仁堂的“負面門”浪潮。

繼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甘露醇以期改食品爲藥品功效後,同年4月,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地黃,又在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抽檢中被檢出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項目不合格。

如今近40種產品含硃砂、約150種註冊藥方中含西藥毒理認定的“毒性較高”成分遭到曝光,同仁堂汞超標事件再度點燃了國內對於中藥毒性控制的激烈爭辯。

與同仁堂一樣,短短數月內雲南白藥、漢森製藥等知名中藥企業也都遭遇着成分溯源後毒理副作用的質問。“香港地區頻頻對含汞藥品發起調查、日美等國持續對國產中藥准入門檻‘緊把不放’,中藥企業三不五時遭遇的‘週期性質疑’逐步成爲了市場拓寬的一大困局。而‘唯西醫論’的觀點也值得反思。西醫體系和目前中藥體系還是沒能太好的融合溝通。” 許錦柏指出。

“含一定毒性的中藥材的使用關鍵還要掌握度的問題,中西藥一樣都存在副作用。中醫藥典也對一些藥材明確表述了‘小毒’這樣的提示,但並不意味應該對有毒性的藥材採取一刀切的捨棄原則。”許錦柏表示,“中藥選材經過那麼多年的沉澱,藥企在藥方權衡上應該克服控制藥材的弱點,而對於那些藥性猛烈、毒性較強的藥物則要謹慎爲之。”

而在風雲詭譎的資本市場上,中藥題材的上市公司由於毒性超標、藥效爭議也早屢屢成爲做空力量的“座上賓”。

今年4月漢森製藥旗下拳頭產品四磨湯被曝出含致癌物檳榔而遭遇股價“過山車”,後有多名投資界人士透露,漢森‘致癌門’事件只是做空機構藉由公衆關注的產品安全問題。大肆炒作之下,行的則是做空之實。

“同仁堂近段時間屢屢陷入‘老調重彈’的中藥毒性事件,很難讓人不與做空勢力對標同仁堂一事產生聯想。以同仁堂目前的股價和估值來看,做空勢力的積極佈局還是很明顯的。”上述投資界人士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

社會萬象
國際快訊
人間冷暖
奇聞趣事
世間印象
拉呱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