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享生活 > 內科 > 治療直腸的五大方法

治療直腸的五大方法

來源:爵士範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治療腸梗阻通常可採用手術和非手術療法。對不同類型的腸梗阻還要依據病因、部位、程度等選擇具體療法。如單純機械性腸梗阻,先用非手術療法,若病情不能緩解或有絞窄時則改用手術療法;麻痹性或痙攣性腸梗阻,宜用非手術療法,同時治療其原發病;絞窄性腸梗阻,必須緊急手術治療;結腸梗阻,除糞塊堵塞或乙狀結腸扭轉早期可保守治療外,需儘早手術。

治療直腸的五大方法

其實非手術療法治療腸梗阻有一定效果,可爲什麼多數醫院都不開展呢?據作者分析,其根源有三:一是腸梗阻非手術療法(尤其是手法治療)風險大、技術要求嚴格,二是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的思想在作祟,三是錯誤地認爲手法治療不科學。

作者摸索出的“針、摩、顛、搖、打”五法並用治療腸梗阻的方法,在臨牀取得一定療效,且可避免手術帶來的感染、粘連等併發症與後遺症。現將本法推薦給同道,以便爲更多的腸梗阻患者解除痛苦。但因腸梗阻類型較多,病因複雜,手法治療時還應嚴格掌握適應症。

腸梗阻是外科急腹症中的一種常見病,中醫稱之爲“腸結”或“關格”。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工作的開展,對腸梗阻的非手術治療起到了良好作用。在近30年的臨牀實踐中,筆者學習前人經驗,逐步摸索出“以手法治療爲主、藥物治療爲輔”治療腸梗阻的新途徑,並總結出“針、摩、顛、搖、打”五法並用治療腸梗阻的方法,取得了滿意臨牀療效。現簡要介紹如下:

一、針:即針刺療法

體針選穴:主穴有雙側足三裏、雙側內關或透外關;配穴有雙側天樞、上脘、中脘、下脘、氣海、關元等。

耳針選穴:主穴有胃、小腸、大腸;配穴有肝、脾、膽、胰、耳中、神門、緣中、皮質下等。

治療手法:每次選5~6穴。快速捻轉進針,進針後繼續捻轉數秒種,得氣後停止捻轉。每10分鐘行1次針,留針30分鐘(耳針可以不留針)。必要時2~3小時可重複1次。

二、摩:即按摩療法

患者取屈膝仰臥位,充分暴露腹部。醫者站在病人一側,用雙手掌或單手掌繞臍按摩患者腹部。手法由輕漸重,以病人能夠接受爲宜。順時針(若疑爲腸扭轉時應慎用,因腸扭轉多系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00~200下,而後用雙手掌自上而下按摩患者腹部100~200下,輪流按摩2~3次,必要時2~3小時後可重複1次。一般可與針刺同時進行,或起針後接着進行。

三、顛:即顛簸療法

此屬特殊手法。患者俯臥取膝肘位,儘量加大上下肢距離,寬衣鬆帶,充分暴露腰、腹部。醫者站立一側,或跨騎於病人背後,雙手平放於病人腹壁兩側,自上而下或左右振動腹壁;或站在病人一側,手掌朝上,雙臂平行地放於病人腹壁,上下振動腹壁。振幅和用力應由小漸大,以病人能夠接受爲宜。每次顛簸的時間可根據施術者的體力(筆者體會顛簸療法不僅是一種特殊技術,而且費力)、病人的耐受能力、腹部症狀緩解情況和腸鳴音恢復情況靈活掌握。一般每次可持續10分鐘左右,休息10分鐘左右再繼續顛簸,如此反覆進行,直至病人腹痛 、腹脹基本消失,高調腸鳴音完全消失後,方可考慮停止顛簸。

四、搖:即搖法

此與下面的打法(即過去的搗法)同是顛簸療法的輔助手法。具體操作是:患者俯臥取膝肘位,醫者跨騎於病人背後,以雙臂緊抱病人腹部,左右揉按並搖動病人。治療中可與顛簸、打法交替進行。

五、打:即打法

患者仰臥,醫者取跨騎式,用雙手掌左右拍打併推動病人腹壁;或坐於病人一側,以一手握拳輕輕捶打病人腹部。治療中可與顛簸、搖法交替進行。

五法並用適應於大多數機械性腸梗阻,如食團、糞塊或糞石引起的腸梗阻、腸扭轉、無絞窄的粘連性腸梗阻、腸結核或腹膜結核所致的腸梗阻和動力性腸梗阻(包括痙攣性腸梗阻和麻痹性腸梗阻)。腸道先天閉鎖或狹窄、腸道或腹腔巨大腫瘤、腸道瘢痕狹窄等除外,腸套迭、蛔蟲團性腸梗阻、嵌頓性腹外疝另有其特殊的非手術療法,故亦當除外。臨牀治療中應有選擇地配合輸液、胃腸減壓、中藥或其他潤滑液灌腸、口服或經胃管注入中藥或生豆油,等療法。整體觀察,腸梗阻患者凡無上述特殊指徵、腸壁出現明顯的血運障礙或休克等徵象者,均適應於本法治療。

五法並用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針刺和按摩的作用已是人們熟知和認可了的,至於顛、搖、打三法的作用,完全是利用了機械力的運動和傳導原理,以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調節臟腑功能的目的。腸梗阻總的發病原理是腸管的運動功能障礙,所以有目的、有規律地採取運動方式,通過腹壁的傳導,改善腸壁的血液循環,使腸管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斷增強運動功能而解除梗阻。

在這裏要特別強調一個膝肘位對腸梗阻患者的意義。在膝肘位下,病人的腹部完全懸空,腹腔容積增大,從而擴大了腸管的活動範圍,有利於腸管的運動功能和生理位置的恢復。在臨牀觀察中,多數病人採取膝肘位後腹痛症狀有所緩解,若無特殊原因,應讓患者多采取這一體位。

五法並用治療腸梗阻和手術療法相比較,有以下四個優點:(1)痛苦小,療程短,恢復快;(2)病人無手術的心理壓力和恐懼;(3)大多不會給病人造成損傷,也無腸粘連等併發症的發生;(4)降低了醫療 費用,病人樂於接受。因此筆者認爲,每遇到具有非手術療法適應症的患者,應首選非手術療法,以免盲目手術給病人帶來諸多痛苦。這也正是筆者強調並積極採用非手術療法治療腸梗阻的意義所在。但是有些腸梗阻病例,在一開始就沒有非手術指徵,應果斷決定,立即手術。

“針、摩、顛、搖、打”五法中,針、摩、顛三法在外科資料中早有介紹,但只是作爲輔助療法,更加深入的經驗介紹並不多見。多年來,筆者不僅把針、摩、顛三法作爲非手術療法的主要方法應用於腸梗阻治療的臨牀,而且發現將此三法與搖、打法有步驟地聯合應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腸梗阻的治療上,筆者不主張不區別具體情況一律手術的做法,更不主張甚至堅決反對以“保守療法”來代替非手術療法的做法,筆者認爲應當採取積極主動的進攻方式,促使腸梗阻迅速解除。五法並用的治療方法就是一種主動進攻的非手術療法,它與消極等待的“保守療法”有着本質的區別。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